记录:我的中医人生(13)
我的中医人生(9)
作者:周志阳 2017-02-11
男,57岁。
诊断:郁证-心脾两虚证
症见:焦虑,抑郁,失眠,出汗多,恶声响,易惊恐,颤抖状,整个人呈疲惫状,头倾视深,舌淡苔中根黄腻,右脉寸关弦细,尺弱,左脉沉细。
方药:柴桂温经汤加减
柴胡60 红参20 生姜15
干姜15 桂枝20 白芍20
大枣15 法半夏15 砂仁6
吴茱萸12 当归15 甘草10
川芎12
执4剂,每日1剂,水煎服。
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患者基础体质是痰浊内聚,中焦脾胃虚寒的虚弱体质,患者惊悸,夜不能眠,这是心肾阳虚的表现,故用红参温通心阳,还用到了真武汤温肾阳之意,取吴茱萸,干姜温肾阳,促使肾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用大枣,砂仁等祛中焦寒湿,顾护胃气,患者出汗多,乃营卫不和所致,故还用了桂枝汤调和营卫,总体还是以温阳为主,使患者正气得复,渐向好转。
我的中医人生(6)
作者:李惠 2017年02月11日
对伤寒论第4-5条的理解,伤寒一日,是指感受外邪之初;脉若静的静是指脉与证相符,就是中风是脉浮缓,伤寒是脉浮紧,脉象仍属太阳,没有发生变化。
我对这两条文的理解是太阳为六经的外藩,外邪侵袭时,太阳首当其冲,太阳病以恶寒发热,头项僵痛,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脉若静、为不传,脉象没有数急的变化,而原本太阳病的浮脉仍然存在,反映了邪气仍然在表,没有发生传经。
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如果病人出现了恶心而且很想呕吐,这是胃气失和并进而上逆的表现,是由于邪入少阳,胆火犯胃,胃气上逆所致。出现烦躁不安,这是阳热内盛,热扰心神的表现,此有“阳明”证,说明邪入阳明,里热已成,阳明之热上扰心神所致。脉数急,说明脉象已经发生变火,已不是太阳病的脉象,脉象和证都发生了变化,说明“为传也”。
两条结合起来看,太阳病有发生第一天就发生传经的,也有发病两三天也没有传经的,由此可以看出判断是否传经应该结合脉象和证是否发生变化为依据,而不是看患病几天来判断的。
我的中医人生(1)
作者:王伟健 2017年2月11日
今晨送舅子上车,在高铁站正好碰见他同学父母也来送儿子上车。目睹其母脸色铁青无华,心中不由一紧。归途中与小姨夫谈起此人,说其身体必定手足冰冷,生活习惯多熬夜(心想如此下去5-10年必发肿瘤啊,但愿不会)。小姨夫投来诧异目光,问我是否认识,答曰从脸色做出的判断。小姨夫说我一语中的。令人不由唏嘘!
上午有位师妹给我看了她儿子的舌像,自述胃口极差,看舌像与表述是合的,遂建议用小建中汤调理,并嘱三日后再发舌像来看。自己儿子服小建中三剂,鼻根青筋淡了许多,效不更方,拟继续服用,目标是这个春天让其小脸蛋白里透红!
中午抽空听了老师们对伤寒论4-5条辩的理解,对“伤寒一日”的理解我是这样的:一日指现在的6-7天,所以说有感冒不治7天自然会好的说法,当然这是指身体正气尚足之人;“脉静”为没有变化之意,原来什么脉象还是什么脉象。老师们说到的“阳明证”是但热不寒,是纯热证,有两种表现:一是壮热燥渴,喝冷水很爽,被子都踢掉,为经病,可以“白虎汤”;一是大便燥结,实热,大承气汤
晚上查看了大儿子手针处,新合谷还有些许酸胀感,应该明天会消失了
我的中医人生(1)
作者:支彬
2017年02月11日对伤寒论第一条的理解
【原文】太陽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头项强痛:项是颈的后部;强,强直不柔。
*恶寒:厌恶、嫌憎的意思,恶寒即厌恶寒冷。
本条是太陽病的辨证提纲。
太陽病是太陽经脉为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在脉象方面的反应,提示病位在表。头痛连及项部牵强疼痛,由于太陽经脉上额一交一 巅还出别下项,太陽受邪,经脉阻遏不利,所以头项强痛。头为诸陽之会,少陽并陽明病也会出现头痛,但是没有项强,这可从疼痛的部位上来作出鉴别。恶寒即厌恶寒冷,因卫陽被外邪所遏,所以感觉厌恶寒冷。恶寒应包括恶风在内,恶寒者必然恶风,恶风是当风始恶,不当风则无感觉,所以恶寒与恶风,只是程度的轻重罢了。恶寒是太陽表症必见的症状,而且贯穿在太陽病的始终。太陽病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恶寒与发热相较,恶寒尤为紧要。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65天(86)
2017.02.11
相守,相忘。
多少人留在了回忆里,却没有能留在生活里,不相守,就相忘吧。
以期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短短中医人生,激励,鼓舞了多少人,又给多少人带去了希望与爱。
我若是天上终年不落的一颗星,我要用最美的眼看世人。
我的中医人生(9)
作者:林利城 2017年2月11日
中医学的两大特征就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就是讲人与自然、人体各脏器之间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这和我们道家提的“天人合一”有相同性,“天”的含义主要包括自然界、天地、天气等内容。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的产物,人赖自然界而生存,并受自然界的制约,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五气、五味)都来源于天地,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的相应变化。人的健康必然也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我们要保持身体的健康,除了要顺应自然,比如《黄帝内经》里面提到的“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我们是不是还要通过保护自然来保持人体的健康?我们常常强调保护自然环境是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地球,而这些常常不能为我们所重视,我们会花大量的钱去购买养生保健成品,却没有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健康。
我们听闻什么地方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生活在那里的人得癌症的越来越多,我们觉得只要我们不生活在那里,就不会危及到我们健康。殊不知,他们的自然环境能够污染到那个程度,我们现在生存的城市也可能受到那样的污染。
现在因为温室气体排出过多,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气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几十年难得一遇的降雨,有不再寒冷的冬天,一切一切的气候异常,也将一起我们的身体产生异常的反映。有越来越严重的雾霾,越来越多的水源受到污染,水不适合饮用,空气不适合呼吸,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差,我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威胁,但我们把焦点放在治病上的时候,当我们在养生保健的时候
我们是否也应该把保护环境列入我们的健康工程里面,从自己开始,保护自己周围的环境,保护自己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树立这个观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
我的中医人生(9)
符英 2017.02.11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也刚好是六九天第8天。 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今天新长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我的中医人生(9)
作者:刘敏 2017年02月11日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同时也可指导中医的处方用药(因时制宜)。我们现在的中医病历书写仍然有记录节气这一项,现在人们对节气越来越关注,并且注意节气养生,我相信通过对节气的了解和关注,进而关注自身的健康,可以更好地普及"治未病"理念,努力实现健康中国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最喜欢谷雨和白露这两个名字。谷雨为“雨生百谷”。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所以其为谷之所需雨。白露顾名思义是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对白露最早的印象是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以白露给了我美好的想象。中国文字就是这样优美,一个名字就是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