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在拉弧圈球时,首先根据来球的类型选在摩擦点。在摩擦球的过程中,若来球为上旋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若来球为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向前上提拉。
乒乓看点
精彩直播、经典乒乓球赛事、精妙技术,为您提供有看点的乒乓球世界,感受国球魅力,乐享乒乓新生活。
2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乒乓高手在正手拉球的时候有一个共性细节:在正手拉球引拍结束,开始挥拍前,他们的肘部都有一个向前的小动作,即有意让肘部向腰窝处靠,这样肘尖就从引拍时的向后转为向下。
这个动作是发生在迎前的过程中,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引拍!为什么要做这个小动作呢?因为在引拍时,高手都是以腰带手,这样由于转腰的惯性,放松的手臂会随着转腰向后荡,形成肘尖向后,肘部超过身体平面的现象。如果肘部超过身体平面过多,就形成了所谓的后拉肘,而后拉肘会影响身体力量的传递,最终影响正手的发力质量。通过这个小动作,可以使肘部回到身体侧面,而这在正手拉球的发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的力量传递到手臂上,同时也可以使手臂的甩收更加有力,总之可以使正手的发力上一个台阶。推想其原理,应该和机械力学的原理有关。机械力学的原理比较复杂,咱们来换个说法。比如我们弹脑瓜奔儿,是先用拇指固定住中指,才能弹出力量。如果不用拇指固定住中指,中指再怎么使劲也弹不出力量。正手引拍收回肘部后,就会感觉有一个向后的力量推着手臂,挥拍时必须先克服这个向后的力量,手臂才能甩起来,这就和弹脑瓜奔儿时先用拇指固定住中指才能弹出力量是一样的。而后拉肘时,手臂没有一个向后的力量推着,这就和弹脑瓜奔儿时不用拇指固定住中指,中指再怎么使劲也弹不出力量一样了。先来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二次加速”:第一次加速:蹬腿转腰加速,此时别急着收小臂;第二次加速:等到蹬腿转腰完成即将触球时,再加速收小臂挥拍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