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14)头痛

女性,56岁,老年大学学员,头痛2个月,以左侧及头顶痛为主,听力下降,耳鸣,右脉沉细,关尺为甚,左脉弦细,舌淡苔薄黄。

头痛—少阳太阴合病,少阳枢机不利,痰饮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吴茱萸9g,党参30g,生姜10g,大枣10g

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5g,细辛6g

天麻15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患者反复头痛,听力下降,耳鸣,苔薄黄,左脉弦细,考虑有少阳病,头痛涉及癫顶,时有恶心欲吐,右脉沉细,经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用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017.06.20就诊,女性,62岁,我院潘护长亲戚,面色烘热感一个月,怕热,舌红苔薄黄,脉弦。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石膏60g,知母20g,山药30g,甘草10g

人参10g,麦冬3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今天因胸闷来诊,谓之服用上述三剂后面部烘热感已经没有,这次胸闷心悸,想调理身体,查心电图未见异常,舌淡苔红苔薄黄,脉沉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15g

生姜10g,大枣10g,龙骨30g,牡蛎30g

桂枝12g,茯苓30g,大黄6g,磁石20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这条论述少阳兼阳明的治疗,在胸胁满而呕少阳为病基础上,出现了日埔所发潮热,这显然热邪进入了阳明,属于少阳兼阳明证。

唯一例外的是潮热时候应大便硬,本条却说,已而微利,对于自己做了解释,就是药丸下之,非其治也,泻下导致表热内陷而形成坏病。

本条强调先用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少阳阳明并治,只是已经先用小柴胡汤解除了大部分少阳的邪气,再用柴胡加芒硝汤的时候,小柴胡汤仅用了三分之一的量。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蓄血轻证的辨证,如狂和少腹急结是辨证的重点。

太阳病表热内陷,假如患者素体有下焦血行不畅的因素,下陷的热邪就很容易与瘀血相搏,从而形成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如狂与少腹急结,是蓄血证两个主症。

如狂属于神志症状,血与热搏结,瘀热上扰心神,所以神乱而似狂。

少腹急结是瘀血的局部症状,热邪与血搏结于下焦,下焦的经脉瘀滞不通。

桃仁与大黄是主药,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逐瘀,芒硝咸寒,咸能软坚化瘀,寒可泻热通下,用桂枝最有深意,除了本身温通经络,畅利血行外,蕴含了反佐意思,血液有遇寒则凝的特点,大黄芒硝虽然活血化淤,但是也有过寒凝血的隐患,反佐了桂枝的温通,就可以避免硝黄的副作用,甘草调和药物,合成全方,活血祛瘀,泻热通下。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论述少阳胆火内郁扰乱肝魂的证治,伤寒八九日,邪气已经进入了少阳,应该宣透和解少阳胆热,医生反而误用攻下的治法,导致无形的风火不能外出,内陷郁滞并且扰乱了肝魂,于是出现惊惕不安而谵语的情况,胸中烦满,是胆火循经扰及胸膈,小便不利,是少阳三焦不利,邪气郁滞少阳经络,加上水气浸渍肌肉,会出现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现象。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1)当归芍药散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2)大道至简,阴阳自和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3)温胆汤与小柴胡汤、逍遥散的比较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4)寒湿阴黄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5)坚持,持守,守一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6)责任,梦想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7)守中阳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08)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11)温经汤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12)乳腺增生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13)腰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