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娇嗔箴宝玉,袭人的三大功和宝玉的三大过
作者曹先生真是无比喜爱袭人这个角色,在用词上极尽溢美,前有“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后又有“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花解语”已是善解人意,“娇嗔箴”却又突出了袭人有娇俏的一面,但娇俏的目的,不是为了博得宝玉的欢心,而是“箴”,即规劝。
不仅作者对袭人无比喜爱,就连披书人脂砚斋也难以掩饰对袭人的喜爱,不仅在“贤袭人”的“贤”字旁标注为“当得起”,而且把袭人之箴总结为三大功,并对应地指明了宝玉一生的三大过。
袭人到底做了什么能得此赞誉?
我们先来看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因为湘云来了,宝玉显得特别兴奋,不但晚上耽搁到二更在袭人反复催促下才回房睡觉,第二天又一大早就跑到黛玉房中,吵醒了黛玉、叫醒了湘云,并用湘云的洗脸水洗脸,还央求湘云给他梳头。
袭人因此生气了。
袭人为什么生气?
如果袭人只是把侍候宝玉当成一份工作,还真犯不着生气,巴不得落个轻松呢?作者通过袭人与宝钗的对话,说明了她生气的原因:“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就因为这句话,让宝钗认定她“有些见识”,从此对袭人高看一眼。
袭人的担心并非多余,男女授受不亲,即使放在现代,已到青春期的男孩半夜还呆在女孩宿舍、一早人家还没起床又跑过去了,这也是不合礼节的。没看现在的大学宿舍也有严格的禁令吗?为什么女生宿舍会要求“男宾止步”?
那么,面对宝玉这种改不了的心性,该怎么办呢?当然不能放任自流,该劝还得劝,只是要开动脑筋想法子劝,不能硬说大道理。
之前的“花解语”,袭人是借助宝玉舍不得她回去,趁机跟宝玉约法三章。这次,袭人用的是冷处理的方法。
这应是袭人第一次对宝玉下脸子。作为奴才,这种做法实属大胆,奴才之性,基本上对主子都是逢迎顺应,尤其袭人是至忠之人。
作者的这段描述,很像一对小夫妻的吵架日常,当然,都是有涵养之人的吵架,没有任何硝烟。
一时宝玉来了, 宝钗方出去.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问一声不答,再问时,袭人方道:“你问我么?我那里知道你们的原故。”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 '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宝玉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
袭人只是用这种态度向宝玉表明:我生气了。至于为什么生气,你自己去想。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宝玉,宝玉最怕女孩生气,袭人又是他最舍不得的人。所以会陪笑脸去讨好。通常女孩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得理不饶人,长篇大论地数落对方如何如何不对。其实,这种数落一点意义也没有,起不到任何作用,无非是图出口气心里爽。
所以,袭人不用这种方法,她用的是冷处理。
冷处理的方式,既不会让矛盾在口角中升级,又给宝玉留了足够的空间去自省。于是,就出现了脂批所提的三大功与三大过。
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
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 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三大功如何体现的?
“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脂批:此是袭卿第一功劳也。宝玉是个不能安静在家呆上一天的,又怎么培养读书之性?难得在袭人的冷战之下,宝玉这一天就做到了足不出户,所以是第一功劳。
“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脂批:此是袭卿第二功劳也。和姊妹丫头等厮闹,是宝玉的日常,也是他唯一的正事。现在在袭人的冷战之下,他居然能做到不厮闹了,自然也是袭人的功劳。
“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脂批:此虽未必成功,较往日终有微补小益,所谓袭卿有三大功劳也。
人在闲暇时,总得做点什么,宝玉独居一室,不与人厮闹了,自然就捧起书本,要么读书,要么写字,也算是正途。
为什么脂批评袭人此种做法是三大功?
督促宝玉读书上进,是父辈们最想做的事,也是宝玉唯一该做的事。无论是从宝玉个人的前途来看,还是整个贾府的前途,宝玉用功上进都责无旁贷。但是,这件事难度太大,宝玉实在太过顽劣,只喜欢和姊妹们厮混,这样下去,他的一生就毁了(事实也是毁了)。
作为奴仆,袭人并没有责任督促宝玉读书,但她是至忠之人,此忠不是迎合之忠,而是希望宝玉有美好的未来。
袭人的冷处理,让宝玉有了短暂的闭门读书的时刻,至少是个不错的开端。如果没有外界的诱惑,宝玉也许从此就远离厮混,归入正途了。
袭人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但是,袭人之功注定白费,作者只用一件小事就破了袭人的功。“(宝玉)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
这里的脂批有点多,但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图:“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
首先点出四儿是“有害无益者”,且用了一个“又”字,说明宝玉身边此类有害益者不止四儿一人。为什么说四儿之类是“有害无益者”?因为“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宝玉的一生,脂砚斋的一生都“为此所误”。
“变尽方法笼络”,即为迁就迎合。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在有条件懒惰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奋发努力。如果身边再有一二损友,迎合他的惰性,那就没救了。所以脂批把这类损友定位为“有害无益者”。
那么,宝玉身边的损友,除了四儿,还有谁呢?都不需要细想,排第一的当然是黛玉,黛玉是众姐妹们唯一一个迎合他玩乐、支持他不走“仕途经济”之道的。宝玉的一生正是为此所误。作者像这样对黛玉的暗批,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
但是,全部都是损友之错吗?当然自己要负主要责任。所以脂批在此指出了宝玉一生的三大过,也叫三大病。
“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脂批: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
恶劝,即讨厌规劝。这是宝玉之病,也是世人的通病,当自己主观上不想做时,就会对旁人的规劝抗拒。抗拒的后果,当然是自己吃亏,要到吃了亏之外,才深悔当初不听劝,这也是作者的写作主旨之一:悔悟。
“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脂批: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礼即礼节,上下有序,是做人的基本礼节,比如长辈约束晚辈,晚辈尊敬长辈等。但宝玉只重情不重礼,作为主子,对下人该约束时要约束,不能放纵。也正是因为宝玉的放纵,才让晴雯疏于职守,不安于本分,导致最后的夭亡。对黛玉同样如此,缺乏兄妹之礼,男女之礼,才让黛玉在追求私情的路上一往无前,最终泪尽而逝。
“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脂批: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
宝玉重情,但凡事过犹不及,情重至极,则成情毒,反为无情,即可以做到放下一切“欣然自悦”,“权当他们死了”。这便是宝玉能放下宝钗出家的原因。脂批在此也有提示:故后文方能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孤僻处。
一生孤僻处,即为无情,只顾着“自悦”,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身上的责任。
这便是袭人的三大功与宝玉的三大过,注定了袭人的一番努力要付诸东流,也注定了宝玉“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直到走投无路时,才悔之晚矣,才想起那个曾经想尽办法规劝自己的人,才知道这个人有多了不起。
因此,作者给了袭人一个“贤”字的定评,贤妻之贤,虽为奴仆,袭人的见识和作为,已当得起一个有规劝之德的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