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申论答案一定要从材料中抄
在申论考试中有些奇怪的现象,比如你认真学了,不一定考得高,你完全没学,也可能拿到好成绩。同一个人,可能第一次考了七八十分,第二次直接掉到五六十。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阅卷尺度、题目难度甚至运气成分。但是裸考分数高于学习之后的分数,原因通常是一致的。因为裸考的人往往是抄材料的,而那些认真学习了错误的申论技巧的人,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总结,结果就悲剧了。
这不是阅卷人不讲武德,实在是你不懂规矩。而申论的基本规矩就一个字:抄!
为什么抄这么重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为大家揭开谜底。
第一,从申论考试大纲看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这是国考副省级申论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这段话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给定资料”和“准确”,各出现两次,我们可以概括为:准确理解给定资料并做出提炼。
另外大家注意“提炼”这个词语,提炼原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说,提炼的东西是原本就有的,而非另外创新的。申论大纲短短几百字,言简意赅,造词遣句非常考究,之所以用“提炼”这个词语而不是其他词语,其实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另外从公考人数来看,每年的公考大军动辄数以百万计,即便某个省份的参考人数也往往高达二三十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远远不止一千了,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参考答案具有广泛适用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答案的关键词直接来自于材料,并且能够体现材料本意,这样才谈得上准确。
简单说,就是申论答案准确大于一切!
第二,从阅卷角度来看
随着信息公开的推进,现在申论阅卷已经不再神秘,许多人都已经了解申论阅卷的流程。通常一张卷子分别由两个人给分,分差在合理范围内取平均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那么进入三评,也就是电脑会派发给第三位阅卷人评分,三评还不过关就交给专家组。而且对于低分考卷,还有专人进行审核,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分数的公平性。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阅卷人身份、专业、阅历的区别,每个人对于同样一个事物的理解也会千奇百怪,如果没有一个便于操作的阅卷标准,同一份卷子难免会出现相差过大的分数。
因此,为了能够确保阅卷的速度和质量,必须要有一个能够让大家信服而且容易上手的阅卷方法,也就是俗称的采分点,或者叫关键词。实际操作时,在高效的阅卷过程中,通常是看到关键词就给分,看不到的话,即便意思差不多,就算给分也不会是高分。
而这些关键词,一般只有来自于材料,才能确保准确和权威。
第三,从申论材料原作者和出卷人的关系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申论的材料都是来自于各个报刊、书籍,而非出卷人自己撰写的,而且,申论出卷的根本原则是对材料进行解读,而非是在材料的基础上自己搞出新的一套东西。
也就是说,出卷人是基于材料作者的原意进行出卷的,而不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作者至上,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引起一些纠纷,比如过去曾经有高考试卷引用了某些作者的文章,要求学生分析,结果原作者跳出来说那个答案不是自己的本意,这就出洋相了。
所以,出卷人在制定标准答案时,也会尽可能的采用原材料的话,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和原作者意图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申论的答案最终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要回归材料,并且从材料中抄的,至于如何抄,这就是申论学习的所有技巧了,不属于今天想要说的内容,不过简单提示一点,尽量把答案写成谓语+宾语的形式,也许会有惊喜。
近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