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侯氏黑散的作用与功效
侯氏黑散
【组成】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三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用法】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作用功效】益气活血,祛风化痰。
【主治】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方解】方中白术、茯苓、人参、干姜补脾益气;菊花、防风、细辛、桂枝祛风散邪。特别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内外之风邪也;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全方药味虽多而不杂,配伍虽繁而严谨,可谓步步为营,丝丝入扣。
【方论】释此散者,言人人殊,皆无确据。考《病源》寒食散发候云,皇甫曰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曰华佗,或曰仲景。考之于实,佗之精微方类单省,而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然则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非佗也。据此,知侯氏黑散系石发家服食之方,故有冷服填肠之说。石热之发,亦足召风,故入之中风。大约服石之风,创于汉季,盛于隋唐。仲景传方而后,《外台》用此尤详。宋以来服石者鲜,此散几废。近喻嘉言误指为中风主方,踵其说者,见其药不对症,未敢遵用,因专取菊花一味,以为本诸仲景,而此方之义湮。详余所撰《经方例释》中。案:喻氏之意,以经文中有中风之论,而方止黑散数种耳!岂知中风自以续命为主方,《外台》中明谓续命为仲景方,今《金匮》无者,脱也。详余所撰《金匮方论注》中。(《研经言》)。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梅尼埃病患者,男,42岁,机关干部。2002年5月8日晨3时许,因连续1周饮酒熬夜,而突发头晕、目眩,伴耳鸣、恶心。急来我院急诊,初诊为“梅尼埃病”,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步复迈等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控制,但1天后即复发,故求中医治疗。刻诊:头晕、眼花、耳鸣、胸闷、恶心、乏力、四肢麻木、语声低微、汗出不止、恶风、手足欠温,舌质淡、苔白、脉浮大。证属肝肾亏虚、风阳上扰而致眩晕。治仿侯氏黑散养血补脾,化痰熄风。处方:桂枝10g,菊花15g,白术15g,茯苓10g,防风10g,细辛5g,当归10g,川芎10g,桔梗10g,黄芩10g,牡蛎30g,首乌15g,阿胶15g,黑芝麻15g,白矾(研末冲服)。
1g。7剂,水煎服。服后眩晕止,诸症平。继以杞菊地黄丸养阴滋肾以善其后,并嘱其禁酒及劳欲,调理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该患者系中年男子,肝肾阴虚,酒湿生痰,终致风、火、痰上扰空窍,发为眩晕。以往治法常以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之属,虽亦可获一定疗效,但药后常易复发。因思脑为髓海,空窍之内隧隙颇多,而风气上扰无处不到,难以尽除,必须采用填补空隙之法,方可使空窍之风,无隙可乘。故用仲景侯氏黑散养血熄风,填补隧隙,佐以首乌、龟板、阿胶、黑芝麻等补肾填精而收全功。[孙树起,金香淑,郭丕春.侯氏黑散临床应用举隅.北京中医,2004,(4)]。
2.慢性结肠炎患者,女,50岁。自1995年起出现间歇性腹痛、腹泻,常便中带血,经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曾多次住院治疗,予抗生素、激素及药物灌肠、穴位注射及中药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乌梅丸等加减均未见明显好转,于2003年5月人我科治疗。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上覆盖灰白色渗出物,肠腔狭窄,管腔内见成片的豆粒大小肉芽组织增生,结肠段消失。症见:腹痛,先痛后泻,泻后痛减,情绪激动后加重,矢气频做,肠鸣音亢进,舌质红,苔薄,脉弦。证属肝风内动,肝气乘脾,治以平肝熄风,培土填塞。予侯氏黑散:防风30g,白术30g,菊花10g,桔梗10g,人参10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干姜10g,桂枝15g,细辛5g,牡蛎30g,龙骨30g,赤石脂20g,五味子15g,白矾研末冲服1g。水煎早晚服。经治2个月,痛泻便血消失。继以健脾益气之法调之。[孙树起,金香淑,郭丕春.侯氏黑散临床应用举隅.北京中医,2004,(4)]。
3.支气管哮喘患者,女,68岁。该患者于20年前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解痉抗炎及中药小青龙汤等治愈,一直未发。2001年9月出现高血压,经常头晕、目眩、耳鸣,右侧拇指、示指麻木。2个月后哮喘复发,见胸闷、气喘、频频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入夜尤甚,不能平卧,伴心悸、畏寒、
汗多、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涩,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证属风痰壅肺。治以祛风解痉,健脾化痰,崇土填臼,以祛窠囊之痰,予侯氏黑散加减:苍术15g,白术10g,茯苓15g,人参10g,干姜10g,防风10g,菊花10g,细辛5g,桂枝10g,白矾(研末冲服)。
1g,桔梗10g,当归10g,川芎15g,全蝎10g,牡蛎30g。水煎服。共进服25剂,诸症悉平,随访至今未再发作。[孙树起,金香淑,郭丕春.侯氏黑散临床应用举隅.北京中医,2004,(4)]。
4.痹证某,男,30岁,工人,住新野县城关镇政府街。1998年6月20初诊。自诉:肢体关节疼痛20多年,周身肌肉窜痛,且伴以麻木,肢体沉重而烦,尤以夜间上述症状加重,一年四季均发,但以夏季及雨天时更加严重,虽经服用中西药如保泰松、止痛片及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显,因近日加重,入院求余诊治。目前除上述症状之外,偶有口干但不欲饮水,二便正常。观其舌根部苔厚而腻,六脉俱滑。余无其他阳性体征。查血沉、抗“0”均属正常。吾思考良久,如此顽痹已经多年治疗无效,一般方剂亦难取效,拟候氏黑散去矾石改汤剂治之:菊花10g,白术10g,细辛3g,茯苓10g,生牡蛎10g,桔梗10g,党参10g,黄芩10,当归10g,干姜10g,川芎10g,桂枝10g。1998年6月24日二诊,上方服用4剂后,周身关节疼痛沉重等症状大为减轻。改用散剂善后,1998年7月2日三诊: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口亦不干,二便正常,精神转佳。诸症自愈而停药,半年后随访,一切正常。[赵文远.《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临床偶拾.江西中医药,2003,(2)]。
5.高血压赵某某,男,58岁,农民。患者以杀猪宰羊为业,平常喜食肥甘厚味,其身形胖大,腿粗腰圆,肌肉丰满,素无他疾。近日两腿疼痛而来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血压29.33/18.67kPa(220/140mmHg) , 即住院治疗,给予西药降压,并配合服侯氏黑散汤剂,每日1剂。服药4剂后,血压降至22.67/16kPa(170/120mmHg) 。后因故停服中药1周, 仅以西药治疗, 血压则不再下降。又加服侯氏黑散4剂, 血压则又再度降至20/14.67kPa(150/110mmHg) , 后又停用中药, 尽管使用各种西药降压, 血压一直停留在此水平, 不再下降。又复以侯氏黑散治疗, 继续下降至18.67/14.67kPa(140/110mmHg) , 其两腿疼痛在住院期间, 随着血压的降低, 而逐渐减轻。出院时,两腿基本不痛。出院回家后,又将侯氏黑散制成散剂继服,每日12g,血压一直稳定在18.67/14.67kPa(140/110mmHg) 。随访5个月再未复发。[赵明锐编著.经方发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57]。
【临证提要】本方证以肝旺正虚,风痰阻络为病机,其组方特点之一就是重用菊花。《本草经疏》说:“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故临床多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中风等病。另有临床应用证实,用侯氏黑散治
疗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同时收到降压与降脂双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