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过节最热闹当属正月十五









在我们小时候,正月十三这天上午,后街克青家门口到克海家门口这一段,会用苇席搭起朝阳会的演奏棚,吃了晚饭,街上就想起哐哐铜锣声,那是催着朝阳会的人们该去出会了。这天出会叫“响棚”。之后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出会都有主题,分别是“请神”、“安神”、“送神”,期间有养鸭子、孵鸭子、打活田和做买卖的接音乐(yao)。不分昼夜的能传来乐曲声和鞭炮声,整个关城村沉浸在浓浓的过节氛围中。
朝阳会那时不供奉佛像,搭好棚后,东西边分别挂着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红纸大字写的对联。席棚内外贴满了彩纸写的谜语、绕口令、小常识等,吸引很多人前来猜谜,还有人抄下绕口令,回家教孩子学。


临近正月十五,除了朝阳会的响棚,少林会和风云会的演街之外,关城登云会(高跷)也上街表演。关城的高跷腿子与众不同,高达七尺半,行进表演难度大,对基本功底要求高。已故的登云会民间艺术家小刘栓,是村里最受欢迎的明星大腕,他扮演的丑婆,手持大烟袋红手帕,那神态,那眼神,惟妙惟肖,绝对是大师级别。



关城梆子一团二团,正月里分别在大学堂后操场和二大队小学搭台唱戏,一团团长张鞠琪教出了杨克香、小芝、小楼、二芬等优秀学生,二团则以武场戏出名,两个剧团各具特色。正月十五那两三天在上午10点,下午2点、晚上7点“三开箱”连演,两个团每天的演出剧报,也同时贴主要街道的显耀位置,人们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去哪个剧场看哪出戏。


那时,不仅仅本村的朝阳会、风云会、少林会、风云会、梆子剧团同时出会和演出,还不时有外地的狮子会、马戏团前来关城村表演。无论你在村外的二道桥、东大窑还是五支渠,远远的都能听到村里传来的锣鼓、音乐、戏曲、鞭炮混杂之声,演绎出的过节旋律,生活的祥音。
文/张丑八
育才教育一品课堂教育机构:
招聘语文老师,数学老师,
要求:学历大专以上学历,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者优先,大学在校生优先,能够综合辅导3-6年级数语外三科工作者优先
工作时间:周六日6-8小时,管吃
联系☎(同微信)张老师:1517527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