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机锡林接针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原文刊自:2020年6月

第48卷(总第584期)

摘 要

探讨精梳机锡林接针原因及解决措施。在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的位置时,上下钳板若不能完全闭合时,缩小锡林梳理隔距,一旦遇到钳板开口量急剧减小,就会导致锡林与钳板接针事故的发生。设备维护润滑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上钳板钳唇与锡林接针的诱因。简要介绍了避免锡林接针的两种确定钳板开口量的操作方法。认为:在合理缩小锡林梳理隔距、提高精梳锡林梳理效能的前提下,应根据设备实际情况来确定钳板开口量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措施,从而有效避免锡林齿尖与上钳板钳唇发生意外接针事故。

关键词

精梳机;锡林接针;梳理隔距;钳板闭合;钳板开口量;技术措施

现代新型精梳机采用变速梳理技术后,梳理开始时间向后推迟而结束时间提早,梳理时间变短,梳理隔距变化区间减小,使得梳理隔距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减小,更近于等隔距梳理,且最紧点梳理隔距控制在0.20 mm~0.25 mm,从而获得极佳的梳理效果。而恒速梳理精梳机在国内仍然占有较大份额,其精梳锡林梳理隔距较大,即使最紧点梳理隔距也在0.45 mm以上,且梳理隔距曲线呈现动态变量。若这个动态变量差异较大,会对成纱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很多厂家也在寻找最大限度减小锡林梳理隔距以及锡林梳理过程的梳理隔距变化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测梳理隔距的数据增垫补偿片,可减少锡林梳理隔距及缩小梳理隔距的动态变量。锡林对棉丛纤维的梳理负荷越均匀、梳理效果就越好,越有利于清除细小棉结,使精梳条的单根纤维程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成纱常发性纱疵IPI值大幅度下降,这也是提高精梳成纱质量的最佳有效途径。我们注意到最大限度地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后,使得梳理隔距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差值减小,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有时锡林齿尖与上钳板钳唇会有意外接针事故发生,甚至造成锡林针布损伤严重、针布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导致成纱质量恶化。
工艺上机调整对梳理隔距变化的影响
理论上精梳机的中支点式钳板摆动机构属于等隔距梳理,实际上早期恒速梳理精梳机梳理隔距的变化规律是开始梳理隔距较大,而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梳理后区又略有增大。在大幅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后,如果其他上机工艺操作方法不当,就很容易发生锡林与钳板接针事故。
1.1 落棉刻度值与钳板开口量、锡林梳理隔距的关系
早期的恒速梳理精梳机没有设置钳板开口调节控制机构,当调整落棉刻度时,其钳板后退时的起始点位置就会相应改变,钳板与锡林第一排齿片相遇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落棉刻度由5~12调整时,所对应的钳板下钳唇与分离罗拉的实际距离值在6.34 mm~14.56 mm间发生变化,其钳板开口量将在19.5 mm~7.6 mm范围内发生逐渐减少的变化。上钳唇与锡林第一排齿片相遇的分度也会在34.6分度~33.9分度发生改变,梳理隔距的变化规律是开始梳理隔距较大,而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最紧点梳理隔距区域发生在37分度~2.0分度这一区间,在梳理隔距后区又略有增大。
当加大落棉隔距时,钳板开口就会变小,相应的钳板压力就会增加,锡林梳理隔距会急剧减小。若采取了大幅度缩小锡林梳理隔距的技术措施,上下钳板若不能完全闭合,就有可能出现锡林接针现象。因此,在确定好落棉刻度之后,必须再调整钳板开口量。有张力补偿装置的精梳机可以调整钳板开口与之对应的分度,以确保钳板开口量始终不变。
1.2 钳板开口量与钳板压力、锡林梳理隔距的关系
钳板与锡林相遇时,钳板钳口的起始压力值为450N左右,落棉刻度不同,钳板的压力变化曲线亦不同,随着落棉隔距的增大,其钳板开口量会逐渐减少,而钳口压力的峰值随着落棉隔距的增大而增大,落棉刻度值越大、钳板开口量就越小,钳口压力峰值越靠后移动,锡林梳理钳口压力的峰值最大可达500 N左右。
如果钳板开口量过小,就会使钳板的压力剧增,导致锡林梳理隔距的急剧减小。而钳板开口量过大,锡林第一排齿片与钳板上钳唇相遇时,钳板没有完全闭合,会导致锡林梳理隔距过大。在这种情况下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当增大落棉隔距时会因钳板开口量过小,锡林梳理隔距急剧降低,导致锡林与钳板接针。
1.3 锡林齿面角与锡林定位、锡林梳理隔距的关系
锡林定位的早晚会影响锡林开始梳理及结束梳理的时间,同时也影响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最紧点隔距时的分度。恒速梳理精梳机配置齿面角为112°的锡林时,其锡林梳理阶段长达12.5分度,较齿面角为90°的锡林延长了3个分度,由于中支点式摆动的钳板是做往复平行运动,下钳板座与水平线的夹角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钳板钳口的摆动变化和锡林的转动,梳理点位置时刻变化,梳理隔距随之不断变化。梳理时间越长变化就越大,特别是齿面角为112°的锡林,实测前区和后区的锡林梳理隔距均较大,形成的梳理隔距曲线动态变量的差异较大。
齿面角为90°的锡林定位通常在36.5分度~37分度,钳板闭合定时在33.5分度~34分度范围内设定。而齿面角为112°的锡林定位应在35.5分度~36分度之间,当锡林定位提前,钳板闭合定时应该在33分度~33.5分度之间,其钳板开口量就有所减少。若齿面角为112°的锡林钳板开口量过大,锡林第一排齿片与钳板上钳唇相遇时,钳板没有完全闭合,会导致落棉里有效纤维增加,同时,皮老虎结合件内的压力弹簧压缩量减少,钳板压力也减少,锡林梳理隔距就会变大。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当钳板开口量回复正常状态或者较大幅度增加落棉隔距时,锡林梳理隔距会急剧缩小,容易导致锡林接针。
1.4 皮老虎结合件长度差异对钳板开口量的影响
皮老虎结合件长度差异对钳板开口量及钳板开口定时有较大影响。皮老虎结合件长度每减少1.5mm,钳板开口定时提前约2分度,钳板开口量增大约2.2 mm,钳板的最大开口量随皮老虎结合件长度的减少而增大。因此,皮老虎结合件长度差异会对锡林梳理及梳理隔距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精梳机生产厂家的加工精度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统一测量皮老虎结合件长度,操作时应格外注意皮老虎结合件长度差异较大导致的锡林接针。
1.5 设备润滑操作不规范对梳理隔距的影响
设备润滑操作不规范,导致运动回转部件缺油、油嘴堵塞、油嘴缺失,造成机件干磨,使锡林轴、下钳板前摆臂的上、下轴承磨损、上钳板关键部位螺钉松动、钳板下沉,从而造成上钳板钳唇与锡林接针。
钳板开启闭合定时的确定
合理调整钳板开口首先要了解钳板运动的工艺要求和运动规律。恒速梳理精梳机每摆动一个钳次,其钳板开启时间约占60%,闭合时间约占40%。以齿面角为90°的锡林、锡林定位37分度、落棉刻度8为例,锡林第一排齿片与钳板相遇大约在34分度,那么在34分度就要求钳板完全闭合,上下钳唇应牢牢握持棉须丛,以防止有效纤维进入落棉中。如果精梳落棉隔距减小、锡林定位提早或者采用齿面角为112°的锡林时,钳板闭合就要相应提前,反之,钳板闭合就要相应延迟,以满足钳板达到最前位置开始分离接合时,钳板开口能够充分打开,完成正常的分离接合,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锡林接针。
确定钳板开口量的操作法
首先将机器定位在24分度,在下钳板左、右两处各放置宽15 mm、厚0.05 mm的纸条,然后将机器转到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位置,在车头内通过调节偏心轴齿轮与偏心轴的相对位置,即可调节上下钳板来调整钳板闭合,以0.05 mm厚的纸条抽不出为标准,操作时注意手握纸条的力度,即不能从钳板钳口中抽出纸条也不能拉断纸条,然后锁紧偏心轮螺钉,有的机型是在车尾来进行调整。这是调整钳板开口量基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钳板开口量的操作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
3.1 在24分度确定隔距块厚度定位法
当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时,用纸条检测调整钳板闭合后,将机器准确定位在24分度上,用长方形隔距块插入钳板开口,检测钳板的开口量,譬如实际检测的开口量为16 mm,可用16 mm隔距块按切线方向直接插入上下钳板钳口中,隔距块在钳口中无缝隙,但能在钳口中左右滑动,无论落棉刻度多少,只要在24分度上通过调节偏心轮的偏心距,调节上下钳板开口隔距,将钳板开口量调节定位在17 mm上,将机器转到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的位置时,其上下钳口均能刚好闭合,完全能够满足锡林梳理和分离接合要求。
这种机器在24分度确定隔距块厚度操作定位法,可以保证钳板完全闭合,同时也保证了同台各眼和相邻机台钳板闭合的一致性。由于精梳机使用的皮老虎结合件长度以及钳板生产厂家不同,其开口量也不尽相同,有15 mm或者17 mm,应根据自身设备实际情况来确定隔距块的厚度。
3.2 在29.8分度~30.5分度范围的4 mm隔距块定位法
当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时,用纸条检测调整钳板闭合后,用4 mm隔距块放在分离罗拉和下钳板平面上,转动机器,如果刻度刚好定位在29.8分度的位置,隔距块无缝隙,但能左右滑动时,无论落棉刻度多少,钳板控制机构相对应的分度都会在29.8分度的位置。将机器转到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的位置时,其上下钳口均能刚好闭合,完全能够满足锡林梳理和分离接合要求。
因此,每当在调整落棉刻度后,都要将分离刻度盘转到29.8分度的位置,用4 mm的隔距块插入钳口,调节钳板开口量,使隔距块无缝隙,但能左右滑动时,然后拧紧偏心轴螺钉,从而完成钳板开口量的控制调节。这种在29.8分度~30.5分度范围,用4 mm隔距块操作定位法,完全满足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时的钳板闭合工艺要求,同时也保证了同台各眼和相邻机台钳板闭合的一致性。由于精梳机使用的皮老虎结合件长度以及钳板生产厂家不同,开口的定位不一样,有些精梳机的定位分度在29.8分度,有的是在30.2分度,还有的是在30.4分度~30.5分度。因此,应根据自身设备实际情况来确定分度的具体位置。
锡林梳理隔距的检查与校正
4.1 锡林梳理隔距的检查
通常锡林齿尖与上钳板钳唇的安全梳理隔距是在39分度进行检测,由于恒速梳理精梳机最紧点变化区间较大,尤其是齿面角为112°的锡林变化区间更大,最紧点梳理隔距检测区域可在37分度~2.0分度进行,且其安全隔距不能小于0.15 mm,否则可能损伤钳板上钳唇及锡林齿尖。在日常检查及安装时尽量将梳理安全隔距控制在(0.20±0.05)mm范围内。保证梳理隔距就是保证精梳机的梳理效果。
4.2 检测钳板的密接状态
首先清洁上下钳唇的嵌花,以减少梳理隔距的积累误差,用纸条逐一检查8个眼钳板的密接,在锡林梳理区间,以15 mm宽、0.05 mm厚的纸条抽不出为良好,若纸条能够抽出,应查明钳板不密接的原因,新购进的皮老虎结合件长度应仔细测量、统一长度上机;钳板曾经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的变形或上钳板轴承损坏,也是造成钳板不密接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就必须更换钳板或上钳板轴承。
4.3 锡林梳理隔距校正标准
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精梳锡林梳理隔距的校正标准。有些企业只校正入口和出口两组齿条的梳理隔距,而不校正最紧隔距点隔距(37分度~2.0分度),从而造成锡林最紧点隔距偏小,导致钳板上钳唇与锡林接针,具体参见表1。
4.4 锡林梳理隔距校正的操作方法
校正锡林梳理隔距前首先要用细砂布清除钳板上下钳唇内的嵌花,如果上钳唇清洁不彻底就校正锡林梳理隔距,一旦上下钳唇内嵌塞的杂物落下,锡林梳理隔距就会急剧缩小、甚至会使上钳唇与锡林接针。根据检测的实际锡林梳理隔距值,按工艺要求进行8个眼梳理隔距的校正。梳理隔距变化平稳且变化量要小,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锡林损伤。需要手动转车检测调整后的锡林梳理隔距值时,一定要反向转车,用手轻轻缓慢反转手轮,并逐一检测三点梳理隔距。梳理隔距变化平稳且变化量要小,锡林对棉丛的梳理负荷就越均匀。正确掌握校正锡林梳理隔距的操作方法,可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锡林损伤,减小精梳落棉眼差,降低纺纱成本,提高精梳机梳理质量的一致性。
在机械误差允许的条件下,在缩小锡林梳理隔距的同时,要保证同台间各眼的梳理隔距一致性要好,齿面角分别为90°和112°的锡林梳理隔距校正又有明显的不同,应注意前、中、后区的梳理隔距差异变化量尽可能要小。
结语
(1)不同钳板的开口量、皮老虎结合件长度、锡林定位工艺、锡林齿面角以及落棉隔距工艺,这5种变量形成梳理隔距曲线呈动态相互交叉的变化,反映在梳理隔距变化规律迥然不同。因此,早期恒速梳理精梳机在大幅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后,如果其他上机工艺调整方法不当,很容易发生锡林与钳板接针事故。
(2)对于早期没有设置钳板开口调节控制机构的恒速梳理精梳机,优化了锡林梳理隔距检查、检测钳板密接状态、锡林梳理隔距校正标准、锡林梳理隔距校正的操作方法,优化了确定两种钳板开口量的操作法,即在24分度确定隔距块厚度定位法和在29.8分度~30.5分度范围的4 mm隔距块定位法,可以有效避免锡林与钳板接针事故的发生。
(3)校正锡林梳理隔距前,首先要用细砂布清除钳板上下钳唇内的嵌花,当在锡林第一排齿片与上钳板钳唇相遇的位置时,上下钳板调整钳板必须完全闭合,以0.05 mm厚的纸条抽不出为准,这是确保锡林不接针的基础。
(4)设备维护润滑操作不规范,会使钳板变形、油嘴堵塞、油嘴缺失、运动回转部件缺油、机件干磨、锡林轴和下钳板前摆臂的上下轴承磨损,钳板逐渐下沉,从而导致上钳板钳唇与锡林接针。

资料来源:《棉纺织技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