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风口浪尖的日子

南瓜泡沫的青春期  Uni-Note Vol.081

我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创办于1984年的报社。

同事们对她的昵称,是南瓜泡沫。

南瓜泡沫如今的模样,主要是在1992-1995年成型的。

这里回顾一下她的青春期。

正文警告

童年

1984年-1991年的她,还是一张四版的文化娱乐报纸,全报社十几个员工。

1992

1992年1月,她的个头长了一倍——由每期四个版扩展为每期八个版。身价相应翻倍,从每份两毛钱涨到四毛钱

增长的重要版面,是名为“法与人”的法治版和名为“经济与人”的经济版

这淡化了她原来的文化娱乐性质(当时叫“三星两家”路线,影视歌星+作家、画家),强化了对社会现实的参与功能。

1992年夏季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她第一次充分发挥商业头脑,在当时办起了每天出版的“奥运特刊”。“奥运特刊”与前奥运冠军李宁合作,李宁先期出资10万元,她则用广告位置换。

在那之前,她的财务还没从妈报独立,广告收入也极少,员工的收入除了工资和妈报的月度奖金分配,就是每年最多三百多元的广告分成。

1992年夏天,她的“奥运特刊”为自己挣得到手分成18.6万元,全报社十几个员工,每人都分到上万元——这可是1992年

这个夏天,她经济独立,招录专人,财务开始独立运作。

1993

名正才能言顺。1993年2月5日起,她报头下的“妈报增刊”字样改为“妈报主办”,公章也由“妈报社南瓜泡沫编辑部”改为“南瓜泡沫报社”。

1993年2月18日,她成立了实业发展公司,不久后又成立了广告公司发行公司

业务是立身之本。1993年春节后,她确立了每周四业务例会的传统,汇报选题的同时研究同行报道。

这一年,她出了“车祸”,差点挂掉

事情是这样的,1993年7月30日,她在“人与法”版面上刊登了一篇《袭警案》报道,写某市两名警察跟踪敲诈一对不育借种的夫妇,被反杀的故事。

9月下旬,公安部长看了此文,想到当时长者说反腐败的重点之一是执法队伍,打算以此案为反面典型,让下属电话找她询问案件详情。

她这才发现,这篇文章是特约撰稿人根据社会传闻虚构的

10月1日,她刊登《重要声明》和作者检讨。然而公安部震怒,告到中宣部,10月22日下达通知,让她一周后停刊整顿

这时,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徐先生告诉她,她最近的另一篇《白领阶层的黑色行动》“情况更糟”,得罪了国家安全部,由于公安国安都很有意见,中宣部才决议让她停刊。

命不该绝,10月23日是妈报生日,鸡腿省人大主任(原省委书记)林先生出席社庆,听闻她要停刊,告诉省委副书记黄先生并表态关切,该省委副书记黄先生打电话给正在国外率团访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鸡腿省省委书记谢先生,谢先生当时就很生气:南瓜泡沫的格调基本上是好的,不应停刊。要求省宣部长于先生出面向中宣部做工作。

中宣部迫于公安国安的压力不让步,谢先生以鸡腿省省委的名义力争。11月2日,中宣部撤回停刊决议。

1994

1994年2月她要过十岁生日,生日前夕,她请谢先生为自己题词,谢先生写的是“宣传形式要活,舆论导向要正”。这十个字,如今还在她的会议室里挂着。

车祸导致的生命垂危,主要是由于她对北京的信息不灵、情况不明、沟通不够。

1994年3月7日,在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秘书刘先生的建议下,她启动设立北京记者站

7月18日,她的北京站挂牌。

树大招风。1994年5月25日,鸡腿省宣内刊《communication》用整期篇幅刊登《读报有感之四》,这篇审读述评激烈批评她4月刊登的作家蒋子龙的五篇杂文,审读述评称,这些文章“是一面灰色的旗帜”“缺乏社会责任感”“把严肃问题庸俗化”“虚无主义”“抹杀千百万人们群众的劳动成果”。

在妈报总编辑刘’先生的支持下,她的编辑部写文反驳。6月22日,《communication》用整期篇幅刊登这篇署名“南瓜泡沫编辑部”的《一篇不能接受的“审读述评”——评<communication>的<读报有感之四>》。

一家报纸对上级主管宣传部门带有指导性质的内刊上的公开点名批评,能如此刚回去,实属罕见。或许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个开端,她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还刚过许多来头更大的单位和个人。

1994年9月16日,她的采编队伍扩大到20人,其中14人是党员,学历上,18人为本科、硕士甚至双学位毕业生,另外两名为大专生。

那时,她的主编任命,得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宣双重批准——在大院里,只有妈报编委和妈报人事处处长才享有这种规格的组织关照。

1995

1995年2月,她的科级部门由原来的一个(办公室)增加到七个(新闻部、副刊部、记者部、广告部、发行部、记者站、办公室),下放权力,释放产能。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1995年1月20日,她在头版发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报道江西于都县老区失学儿童的困境,文末附上孩子们的名单,并留下报社联系方式帮忙做“希望工程1+1结对活动”。

名单很快被报社内部和全国读者抢光,最终大家资助了近两千名失学儿童。

1995年9月2日,她累计捐款23万元兴建的“南瓜泡沫希望小学”在江西省于都县落成,

至今仍然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每年她的员工还会去那里看望孩子们。

1995年3月,她制定了《南瓜泡沫采编工作管理条例》,取代原来的工资奖金按级别固定发放的大锅饭政策,根据采编的稿件质、量浮动发放稿酬,并设立了多个业务奖项,每月发放奖金,激发了记者编辑的荣誉感和积极性。相关制度延续至今。

她还很潮。1995年上半年她成立电脑室,全体采编接受电脑培训,采编工作全部实现电脑化。1995年底,她每周的传版由过去专人乘飞机运送改为借新华社卫星网络传输。

1995年10月18日,她的上海记者站挂牌成立。

1996

1996年1月,她的个头再次翻倍,由每期8个版增加到每期16个版

成年

至此,南瓜泡沫初步成熟,开始步入一纸风行全国的传奇岁月。

本文信息整理自《在这里读懂中国》,作者游雁凌,大道出版社2016年10月初版。

今天的封面,来自她30岁生日时收到的一幅画(局部),作者梁如洁 吕宏望。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