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入伏,最容易生病的40天!全家这样做,养好三伏,健康少生病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

但同时这段时间阳气也最盛,经络气血流通,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佳时机。如果好好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20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

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共10天;

7月21日~8月09日为中伏,共20天;

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共10天;

1养阳气

夏季天气炎热,有时在外面走几步,就会出一身的汗。中医认为“气随津泄”,随着大量出汗,我们的阳气也会损伤。

如果阳气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体力变差。所以在夏季要保护好身体的阳气。

养阳宝贝:荷叶粥

食材:荷叶、大米、红枣

做法:(方法一)鲜荷叶和大米一起煮粥,再加入适量的红枣、冰糖即可;(方法二)老一点的荷叶先煮水,然后用这水煮粥,加入适量的红枣、冰糖一起煮即可。

温馨提醒:可尽量选用开花之前的荷叶,其清心、祛暑养胃的功效是最好的。

2养心

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心火当令,也就是说人体五脏,夏季轮到心来值班,心的任务最重,活动最旺盛,所以也最容易受伤。

夏季的湿热天气里,要格外注意对心脏的养护,以免发生心脏相关的疾病。

夏季养心安神粥

食材:小米200克、赤茯苓15克、百合30克、银耳、龙眼、带心莲子各10克。

很适合夏季暑湿伤心的情况来食用,能很好的促进睡眠、养心安神。

做法:

①龙眼、莲子浸泡1小时;百合、银耳浸泡半小时,泡发好的银耳撕成小块;

②茯苓加500毫升的水小火煎煮20分钟,然后滤出汁备用;

③小米等其他食材放入过滤好的茯苓水中煮粥即可,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冰糖。

3养脾胃

进入三伏天,气温升高,各种冷饮纷纷上了餐桌。如果饮食过于寒凉,伤及脾阳和胃气,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夏天主张中老年人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吃一点姜,喝一点红茶温一下。可以试试佩兰红茶,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

佩兰红茶

做法:佩兰和红茶一比一的比例,取适量(四个手指头一抓)泡茶饮用即可。

注意:避免晚上失眠,建议上午饮用,不要浓茶。体质湿热的人要慎用红茶。

4养肝

酷暑难耐,令人心情烦闷,加上体内的水分流失快,容易导致肝气不足,出现肝火旺,伤害肝脏的健康。

疏肝理气四花茶

食材:白梅花、月季花、玫瑰花、野菊花各3克。

做法:以上几种花加开水冲泡即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适合饮用,具体可咨询医师。

白梅花、月季花、玫瑰花都是疏肝理气的药材,菊花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能清泻心肝之火,女性服用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民间素有初伏吃饺子的传统,除了常见的馅料外,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花式饺子,有健脾胃、养肾控糖、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食材】山药粉,白面粉,西葫芦,猪肉馅

【做法】

1、准备食材。2份山药粉,4份白面粉和成面团,饧发十分钟。

2、拌馅。西葫芦擦丝,加入猪肉馅,加入料酒、盐、胡椒粉、香油,最后淋上少量生油搅拌均匀。

3、煎饺子。面团分成面剂,包裹肉馅捏成饺子,不放油下锅煎制一两分钟左右。

4、出锅。碗中加入1勺面粉,半勺淀粉,3勺食用油和9勺清水调成冰花粉浆,倒入锅里小火盖盖焖至六分钟出锅即可。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就是说极端的天气锻炼身体,可以更加增强人的抵抗力。

在三伏时节运动,更要讲究时间和地点。一般适合外出锻炼的时间在早7-10点,及傍晚17点以后。当室外温度高于35℃,建议回室内避暑。

除此之外,对于三伏天的暑湿,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带来了“通阳除湿操”,可以调动人体阳气,增加化湿能力。

通阳除湿操:调动阳气

1、抬头望月

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慢慢举起,在头顶交叉,放到颈后,胳膊肘夹起,慢慢抬头,眼睛看斜上方,坚持5秒钟,慢慢回正。

2、风吹杨柳

两手翻掌,从身体两侧向上走,两手头顶交叉,向上翻掌,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向侧方点出半步,向踮脚尖的方向侧弯腰,慢慢地弯下去,慢慢回正,收脚,重复做另一侧。

3、俯仰乾坤

两手放到体前,两手心朝上,向下弯腰45度,两个手往起抬,保持腰不动。抬起以后,眼睛看手,跟着腰往上走。轻微后弯腰,两手头顶交叉,向上翻掌的同时身体直立,眼睛直视前方,坚持5秒钟,慢慢把手放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