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不是发汗药,透达全身经络脏腑,破癥坚积聚甚效

麻黄作为一种十分中药的中药材,一般认为是发汗药,但在古代经典中,麻黄的功效却远远超出发汗的功效甚多。

中医学教材里,对麻黄的功效规纳如下: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①风寒感冒,如麻黄汤;②胸闷喘咳,如小青龙,麻杏甘石,三拗汤;③风水浮肿,如甘草麻黄汤,越婢加术汤。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肾虚促喘着慎用。现代药物研究标明: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碱具有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流感病毒、肺炎细菌,祛痰,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升高血压,抑制肠平滑肌等功能。

但是,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对于麻黄汤的作用,却又明显的不同。

神农本草经云: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神农本草经言简意赅,后世医家,则根据临床实际,对麻黄的功效做了实践性的阐述:

一、药征麻黄解

麻黄: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

麻黄汤证曰∶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甘草麻黄汤证曰∶里水。

麻黄醇酒汤证曰∶黄胆。

以上三方,麻黄四两,或三两,而为君药。

大青龙汤证曰∶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越婢汤证曰∶恶风、一身悉肿。

越婢加术汤证曰∶一身面目黄肿。

越婢加半夏汤证曰∶其人喘、目如脱状。

以上四方,麻黄皆六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曰∶汗出而喘。

以上二方,麻黄皆四两。

葛根汤证曰∶无汗恶风。

小青龙汤证曰∶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乌头汤证曰∶历节疼痛。

以上三方,麻黄皆三两。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二方,麻黄二两。

上历观此数方。麻黄主治喘咳、水气也明矣;故其证而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者,用麻黄皆治也。

甘草麻黄汤、麻黄醇酒汤。唯云里水黄胆,而不审其证。为则按∶黄家兼有喘咳。恶寒骨节痛之证者,麻黄之所主治也。

牡蛎汤,此甘草麻黄汤而加牡蛎蜀漆方也;牡蛎治动气,蜀漆主逐水,然则世所谓疟疾,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方,其条所谓少阴病者,恶寒甚也,而有无汗之证,故用麻黄也。

甚矣世医之怖麻黄也。其言曰∶吾闻之麻黄能发汗,多服之则漉漉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恶是何言也?譬怯者之于妖怪,足未尝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为则尝试麻黄之效,可用之证而用之,汗则出焉。虽当夏月而无漉漉不止之患,仲景氏言服麻黄后,覆取微似汗,宜哉,学人勿以耳食而饱矣。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解

张锡纯: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府,更能由太阳而及于少阴(是以伤寒少阴病用之),并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消。

太阳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必兼入手太阴肺经,恒有咳嗽微喘之证。麻黄兼入手太阴为逐寒搜风之要药,是以能发太阳之汗者,不仅麻黄,而《伤寒论》治太阳伤寒无汗,独用麻黄汤者,治足经而兼顾手经也。

凡利小便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发汗,木通、 蓄之类是也。发汗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黄、柴胡之类是也。伤寒太阳经病,恒兼入太阳之腑(膀胱),致留连多日不解,麻黄治在经之邪,而在腑之邪亦兼能治之。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药以代麻黄者,于此义盖未之审也。

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黄与石膏并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监制麻黄,恒有服之不得汗者,今变通其方,于服越婢汤之前,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时,将越婢汤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便亦遂通下。

东人××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及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证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辅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故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

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

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

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浓,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三、长沙药解麻黄解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伤寒》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治太阳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而喘。以卫性敛闭,营性发扬,寒伤营血,闭其皮毛,是以无汗。肺气壅遏,是以发喘。寒愈闭而营愈发,裹束卫气,不得外达,是以恶寒。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闭,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五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治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发热恶寒,烦躁无汗。以风中卫气,卫敛而风不能泄,是以无汗。遏闭营血,内热郁隆,是以烦躁。病虽中风,而证同伤寒,桂枝不能发矣。甘、枣补其脾精,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闭,杏、姜利肺壅而降逆气,石膏清肺热而除烦躁也。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三两,五味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三两。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以水饮中阻,肺胃不降,浊气逆冲,故作呕咳。甘草培其土气,麻、桂发其营卫,芍药清其经热,半夏降胃逆而止呕,五味、细辛、干姜,降肺逆而止咳也。《金匮》以治痰饮咳逆倚息者,使水饮化气,而随汗泄,降以五味、姜、辛,咳逆自平也。又以大、小青龙,通治溢饮。以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不能化汗而外泻,则水饮注积,遏阻卫气,以致身体疼重。麻黄发汗,泻其四末之集水也。

麻杏甘石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以经热未达,表里郁蒸,故汗出而喘。麻黄泻卫,甘草保中,杏仁降其逆气,石膏清其郁热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治少阴病,反发热,脉沉者。以少阴脉沉而身反发热,则里寒已作而表寒未退。麻黄发其表寒,附子驱其里寒,细辛降其阴邪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者。以脉见沉细,经是少阴,而里证未作,宜解表寒。麻黄轻发其表,附子重暖其里,甘草培其中气也。

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萎蕤十八铢,石膏六铢,知母十八铢,当归一两一分,芍药六铢,黄芩十八铢,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白术六铢,甘草六铢,干姜六铢,天冬六铢。治厥阴伤寒,大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以下后中气寒湿,相火上逆,刑辛金而为脓血,风木下陷,贼己土而为泄利。姜、甘、苓、术,温中燥土,知、膏、冬、蕤,清肺热而生津,归、芍、芩、桂,滋肝燥而升陷,升麻理其咽喉,麻杏泻其皮毛也。

《金匮》麻杏薏甘汤,麻黄五钱,杏仁十枚,薏苡五钱,甘草一两。治风湿发热身疼,日晡所剧。以汗出当风,闭其皮毛,汗热郁遏,淫溢窍隧,日晡湿动,应候而剧。甘草、薏苡,补土而燥湿,杏仁利气而破壅,麻黄开窍而发汗也。

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生姜三两。治风水身肿,脉浮汗出,恶风。以汗出遇风,窍闭汗阻,淫溢经隧,壅遏卫气,而为浮肿。麻黄发皮毛而泻水,石膏清肺金而泻热,甘、枣、生姜,补脾精而和中也。

麻黄附子汤,麻黄三两,甘草一两,附子一枚。即少阴麻黄附子甘草方,而分两不同。治水病,脉沉小,属少阴,虚肿者。以土弱阳飞,肾寒水胀,流溢经络,而为浮肿。甘草、附子,补土而暖肾,麻黄发表而泻水也。

风湿与风水,皆汗为风闭,而湿则未至成水,其证稍异。缘有内水,不但表寒,故多用麻黄。麻黄发表出汗,其力甚大,冬月伤寒,皮毛闭塞,非此不能透发。一切水湿痰饮,淫溢于经络关节之内,得之霍然汗散,宿病立失。但走泻真气,不宜虚家。汗去阳亡,土崩水泛,阴邪无制,乘机发作,于是筋肉瞤动,身体振摇,惊悸奔豚诸证风生,祸变非常,不可不慎!

四、本草求真

世人感于《活人书》及陶节庵之说,一见麻黄,便为汗剂,畏而避之。问其理由,莫不以麻黄发汗之力太悍,不慎将汗出不止而死。此等谬说,吾不欲剪辟,姑引吉益东洞麻黄辨误以纠正之。其言曰,吾闻之,麻黄能发汗,多服之则洒洒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恶,是何言也。譬怯者之于妖怪,足不尝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为则尝试麻黄之效,见其证而用之,汗则出焉。虽当夏月,而无洒洒不止之患。仲景言服麻黄后覆取微似汗,宜哉。学者勿以耳食而饱矣。

麻黄本身发汗之力,诚如平常。如得佐药,而其功乃著。如恶寒无汗发热之证,恶寒多佐以桂枝,发热甚佐以葛根;又恶风寒关节痛颇甚,可以配附子。若与石膏同用,则美妙更不可名状。有医家一见表寒行将化热,喘渴并见,虽知必用麻黄解表,而顾忌其辛温,于是连翘桑菊大豆卷冬瓜子,摇笔即来。渠等所谓辛凉清解,或凉解表邪者,轻者尚效,重者必传阳明无疑。吾若以麻黄石膏并进,麻黄解其郁热,石膏平其烦渴,麻黄之辛温,得石膏之甘寒调剂之,更何不可用之。石膏与麻黄同用,则有走表驱热,“以发郁阳”之功。“以发郁阳”四字,盖深得仲景方义者。麻黄除发汗外,定喘亦为主要功用。

小儿之顿咳,俗名虾蟆咳,即百日咳。古方治此病,亦有用麻黄者,如鸬涎丸。古人谓本病因于风寒伏肺,麻黄能宣利肺气,故治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为麻桂石甘总非有汗之病可服。似当作无汗而喘,大热者,则无疑义矣。自汗出、身无大热之喘息。吾人平日临症,不时遇之,审为痰喘咳逆总以麻黄为主,而以他药副之,病无不愈。宗人太炎先生论肺炎之治,咳嗽发热,喘息不甚者,无汗宜小青龙加石膏汤;有汗宜麻桂石甘汤,何尝以有汗而禁绝麻黄不用。故凡以有汗无汗定麻黄去取,殊不尽麻黄之用。    麻黄根节,同具止汗之效。而麻黄根尤为吾人所尝用。考《奇效良方》、《古今录验》、《和剂局方》、《本事方》、《三因方》等,俱用麻黄根治自汗盗汗。此外《甄权本草》用作朴粉方,皆其著者也。有清·傅青主治产后虚汗不止,有麻黄根汤,用之颇著实效。

五、麻黄“破癥坚积聚”功用

麻黄“破癥坚积聚”功用,针对其形成机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宣肺气;二通血脉;三振肾阳;四散寒凝。

麻黄味辛性温,入肺要药,开宣肺气,通达 郁,而使肺气得以舒展,潮动百脉之血,无使壅滞为瘀。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同时籍其轻扬宣肺达表之功,驱散肌表毛腠寒邪,诚如《日华子本草》所言“调血脉,开毛孔皮肤”。《本草崇原》言:“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至阴者,盛水也,阳气者,太阳也。”麻黄能够入肾,宣通肾中寒闭,发散外侵之寒,同时振奋肾阳,通达三焦,开发腠理,且其中空似络,入于络脉,活血通滞,解散寒凝,调畅血脉。如此肺肾阳气得以交通,天地之阳气交感,表里三焦寒凝血瘀散去,血络畅达。麻黄之用,正如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所言:“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以其迅捷之性,温通阳气,气通瘀散,则其病可去”。

麻黄用于“破癥坚积聚”,剂量宜大。临证防其量大发汗耗气伤阴,可以配伍熟地使用,诚如前人所言“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余国俊先生认为麻黄煮沸40分钟以上,即使用至100克,亦不会发汗,何来大汗亡阳之虑,大剂量麻黄经久煎之后,其发汗解表之功荡然无存,而通络活血之力分毫无损。况且仲景《伤寒论》亦有麻黄用至90克,取效甚捷。另外麻黄“破癥坚积聚”,服药时间比较长,但是只需配伍得当,亦无妨碍。田淑霄治疗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属于中医“癥瘕积聚”病证时,即喜用麻黄配伍熟地,长期服药,效佳。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青龙汤(外热里寒)

    大青龙汤[原文]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 ...

  •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小青龙汤新用:汗证 导读:这用方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需要对方有深刻理解,也需要对疾病有准确的辨证.本文的两则医案,都是通过祛除肺之寒饮,治疗与肺的"藏象"有关的疾病,非独脏器之肺. ...

  • 麻黄--破癥坚积聚

    破癥坚积聚 麻黄"破癥坚积聚"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徐灵胎说这是因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到"也.古人论药,多系推 ...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治疗肿瘤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9-15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 ...

  • 重用麻黄可破癥坚积聚

    <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 ...

  • 麻黄可破癥坚积聚

    <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 ...

  • 史上最强通使药,有它作引,全身内外无不透达

    肉 桂 辛.甘,热,温补肾阳,温中逐寒,温通经脉.气厚纯阳,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从少阳纳 ...

  • 【张元素:善用风药,升清、疏散、透达】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张元素最早提出了风药,以及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学说.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 ...

  • 一味常用的剧毒中药,中医称“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它药”

    有一味含有剧毒的中药,它是中医很常用的中药之一,许多知名的千古名方都有它的身影,e现代中医也常用到它,中医称它"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它药".它就是中药马钱子. 中药马钱子最 ...

  • 麻黄竟然不是辛温发汗药,颠覆你的认知?

    导读:在新冠肺炎发热,其它传染病发热,包括重症肺炎发热的治疗中,经常会用到麻杏石甘汤,其中麻黄是最为关键的药物.很多中医朋友会有疑惑,麻黄辛温发汗,治疗外感发热,怎么会被用来治疗这些没有寒症的发热?本 ...

  •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