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送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灯节。故乡的习俗,十五晚上,家门口、河边、桥头、井台、碾底等地方送盏灯,还要在祖上安息的地方送盏灯,让他们也感受到后人的问候和温暖。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已经多年不回故乡了,然而,十五送灯总记忆犹新。因为要用许多灯,除了蒸面灯,还要做一些胡萝卜灯。
毎年正月十四开市集,除了买一些花炮,买胡萝卜就是最重要的事,挑选粗细均匀,两头差不多粗的胡萝卜可以多割几个灯。
回家把萝卜头割去,按四五公分左右的高度切下来,捏住五分的硬币,在萝卜大头旋转,不几下就转出一个半圆的窝,等插上捻子灯就做好了。
最辛劳的还是母亲,十五这天,很早就忙碌开了,蒸灯是不能用发面的,怕走形。那时白面少,只能用来做一些大的灯,天地灯做的大,上面还会做上好多花饰,是所有面灯中最漂亮的。还有按月头做的月份灯,几月捏几个鼻。
属相灯是按家里人的属相做的。有几口人就有几盏灯,因为关乎人口,母亲也做的特别细心,个个栩栩如生,老母鸡在一个圆面盘里,鸡头高昂,冠子是红辣椒皮做的,两只眼睛是两个小豆粒,翅膀上划有许多花纹,周围还有一圈的鸡蛋。
蛇又细又长,母亲还用顶针扣上了花纹,蛇头翘起,嘴巴是用剪子剪开的,母亲还在嘴里插根炊帚苗做舌头,象极了。还做了圣虫,用剪子剪出遍身小刺,和龙和蛇一样是把灯盘在中间,其它的都是在背上留个灯窝。家里有什么家畜也会做什么灯,用地瓜面做的是放到栏圈的门口和送到外边的。毎年都是蒸满满的一锅还不能够,再添补上许多胡萝卜灯。
做完灯,直接装到锅里蒸了,等出锅时,母亲拿盖子拾出来。特别地看看月份灯灯窝里哪个水多,就说今年哪个月下雨多。当时也觉得挺神奇的,长大了,想一想,是摆灯的位置不同,锅盖子滴水多少不同,才会有这种现象。
下午三、四点钟,父亲用青草棍缠上棉花,做成灯捻,用剪子剪成四、五公分的小段,在毎盏灯里插上一根,再用勺子舀起花生油,从灯芯上浇下去,灌满灯窝,最后撕一块火纸沾到灯芯头上,为的是好点灯,万事俱备,只待天黑掌灯。
十五月最圆,即使阴天,也不是那么黑。母亲早就忙碌开来,把送先祖的分出来,由我和哥哥送,给河神的,路神的,井台、碾子的是姐姐妹妹的活。
母亲先在家中供桌上点上天地灯,再把别的灯都点上,毎个门口左右都送一盏。圣虫灯放到粮仓上,“圣”和“剩”是谐音,自然是年年有余的寓意。毎个人都要在自己属相灯前照照,以驱灾纳福。姐妹去完成分领的任务,我和哥哥去给先祖们送灯。
没风的日子是最好的,那是收灯的年头,预示来年年景好。有风的年头只好在祖坟的供桌前,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或找块石头堵一下,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祖先是看不见光明的。
哥哥边点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贼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又滑,摔个仰面蹬,布衫烧个大窟窿”。儿媳可以到祖坟送灯,出嫁的女儿是不允许的,也不能看到娘家的灯光,会给娘家带来霉运的。从这些流传的言语故事中,也能体会到重男轻女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我自管放我的鞭炮,等于给祖先报个信,您的后人来送灯了。等哥哥分点完灯,就往家走。不管月色皎洁还是昏暗,在有坟墓的地方都会看见一团一簇的灯,门户大的老祖宗,一座坟前可能有上百盏灯,真可谓灯火通明,更彰显人丁兴旺。如果先人地下有知,一定都在聚会赏灯的。
灯点上了,是不许吹灭的,要等它自己慢慢地着完。
家里的面灯,母亲把它割开,拿掉灯芯棍,再用刀割掉烧糊的部分,切片和点菜煮汤,虽然有点糊油味,也吃得真香。地瓜面的就喂鸡狗了,胡萝卜的削去糊的淹咸菜了。十六早晨,总有人起个大早到墓地、河边等有灯的地方去拾灯。还要好好闻一闻,因为有的家倒的是煤油。
现在送灯简单了,买一包小红蜡烛,分分点点就行了。十五蒸灯早已改变了过去的用途,只是把玉米面、豆面等和在一起蒸着吃,调节一下饮食,这还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大多不去理会这些传统民俗了。怀念祖先,传承孝道,这毕竟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遗产。敬神求福,虽有迷信色彩,也无可厚非,那也是劳动人民祈愿风调雨顺,合家幸福的心灵寄托。送灯,不知道还能传承多少年?
图片音乐来自网络,致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