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课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数学课本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是没有数学思考的人,也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智慧的火种,这智慧的火种该由谁来点燃?无疑是老师.但又该怎么点燃呢?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本是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个教师每节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入手:
一,带着"提纲.课前"粗读"数学课本
小学数学课本不同于语文课本.语文课本词汇华丽,语句优美,含有动人的故事情节,看之感情波澜起伏,或喜或悲,引人入胜,学生兴趣盎然.而数学课本则以严谨,有些干巴的面貌出现,重在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数学课本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必须动动脑筋,根据数学课本的教学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探求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动机.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鳊拟自学提纲,这自学提纲实际上是为学生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也是学生阅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解决的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实验小学易春华问题,在这过程中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思维的碰撞.如教学"找次品"一课,考虑到这节内容学生接触得少,自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又考虑到这节内容是要求学生在通过多次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寻找出"找次品"的方法的,所以我编拟好如下阅读提纲:
①例题中告诉你有几个产品?其中
有几个次品?这次品比合格品是重些还是轻些?(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类题目的特点)
②书中是借助什么工具把次品找出来的?至少称了几次就保证能找到次品?(让学生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方法)③请你把例题中找次品的过程演示给家人看,记得边演示边讲解哟.你的家人肯定你的演示方法了吗?(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称的过程,做到思维与表达的统一,并且有家人评价的参与,进一步感知"找次品"方法的正确与否)
④请把你的演示过程用图表示出来.(把复杂的过程变成数学的简明扼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化)
⑤自己出题考自己(用图示).(目的是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⑥自学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学会提出问题,以便在新课中解决问题)
课前的预习,没有教师的指导,只能说是"粗读",学生在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只能完成一,两题,有的却能完成全部,虽然不能很满意的完成自学任务,但经过了自己的分析,思考动手,动脑,动口等一系列活动,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粗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新课的内容方法及疑惑,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更为新课学习做好了准备,在粗略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期待在课堂中去解决问题,去修正对知识的理解或误解.
二,带着"疑惑",课中"细读数学课本
名言说得好:"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那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现象.有了学生的粗读课本,教师必须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粗读情况,及时捕捉学情:哪些学生已读懂,哪些还一知半解或是走入歧途?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于课本中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的内容,一般水平的学生阅读钻不进去,又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点讲授与学生仔细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质疑,在细读的过程中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读第一遍,我问:"这段话中哪里比较重要?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再读第二遍时,我问:"还有哪里不理解?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让学生读第三遍,我就问"你能举两个例子来验证说明乘法分配律吗?"当读到第四遍时,我会问:"读完并理解了这条乘法分配律,你还会想到什么?"这时的学生联想丰富了,有的说"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除"以及"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这些假设,然后就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去举例验证,孩子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别提有多高兴呀!在这由浅入深的细读过程中,循序渐进,学生的疑惑解决了,阅读方法掌握了,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三,带着"收获".课后"精读"数
学课本
一个孩子对一个知识的构建:从课前预习粗读课本,提出问题;带着疑惑步入课堂;细读课本,解决问题.他是有成就感的,每授完一个知识点,我会让孩子们写写数学日记,在写数学日记之前,要求孩子们再精读课本:读关键处,读疑惑处,进行圈点勾画,并记录下来.有了收获的喜悦,他会怀着愉悦的心情,很愿意地把这一收获过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也为自己的成长袋添上精彩的一笔.现代心理学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
习者自主构建的过程.通过粗读,细读,精读数学课本这三个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基本完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才是真正诠释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使其受益终生.当然,一个孩子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妨尝试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贯穿整个教学生涯,使孩子们能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
让阅读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
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娄寨中学暴献刚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叉因读者不同.(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
6/8页
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那幺,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
.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
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
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
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
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