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丘山套战旗红
黄丘山套是山东的边陲,跟江苏的崮岘相距三四里的路程,再往南50里是陇海铁路、往西40里是津浦铁路、往北16里是京杭大运河。
黄丘山套山连山、岭连岭、峰峦起伏,是群山形成的自然山套,可谓环套皆山,林壑幽美。山套北有羊蹄山、聚钱山、刘寨山三座山,山势险要。山外是开阔的平原,如若控制了这三座山的制高点,敌人就休想接近。西有大黑山,山北端又有一座刃顶山与刘寨山,东西对峙形成倚角之势。山南的马泉山中间有一山口,名曰马泉山口,是通向贾汪的唯一一条小路,如若封锁住这个山口,贾汪的敌人要想进入黄丘山套十分困难。南端还有龙门山、大围山、小围山、蝎子山等,这些山虽然矮小,但是互为连接不是孤峰断岭,亦是山套的南端屏障。东有独子山、黄山,东北有涧兴山、驼子山、尖山子、花山子、影山子、库山,此间有一条桃花沟直通涧头集。如果涧头集的敌人想从这里袭击黄丘山套,我军只需派少许兵力便封锁住此沟,使敌人休想进入山套里来。这里的平原很少,东西不足20里、南北约四里,呈纺垂形,只有东北和西南两个出口,且不能行车,只能依靠骡马驮运物资。两个出口又十分险隘,易守难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黄丘山套共有18个村,故称“18黄丘”。18个村从西向东依次是:黑山西、鹿荒、山南头、葫芦套(仅一户人家)磨石楼、张庄、岔椅子、黄丘、李庄、谢庄、刘庄、尤窝子、丁庄、赵圩子、张塘、蒋庄、崔庄、后楼、郑庄。
抗日战争时期,黄丘山套内的封建派别比较复杂,突出的有两派:一派是以谢绍唐为首的青红帮(红枪会),其四乡徒弟众多,在黄丘山套有一定的蛊惑力,以手下的徒弟为基础成立了约有三四十支枪的队伍。另一派以谢庄的刘允光、张塘的张治远二人为首,联合赵圩子的赵成冠、蒋庄的张兆岭等反动地主、富农纠集起了一小股武装约有二三十条抢。
黄丘山套外,有几股敌伪顽势力。北有驻扎在涧头集的龙瓜屋子(龙希贞)伪区长的汉奸队,东有徐楼伪乡长高登科,孙楼、毛楼一带顽军孙业洪,南有苏鲁边的韩治隆和胡立德的顽军,西有贾汪煤矿驻扎着的日军,使得小小的黄丘山套处在了敌人的包围之中,但黄丘山套外也有我们控制的地区,有西北唐庄、杜安、前李家、西阚庄、杨家埠、沙古堆、张山子、中山子、平山子、耿山子、东南旺庄、大吴、小吴、南北许阳、南头涧溪、新集子等大片地区。这就是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敌包围我,我又反包围敌的犬牙交错的斗争形势。
黄丘山套虽小,但是在建设抗日根据地任务上却同建设大根据地一样的繁重。首先是党的建设。根据地能否建设好,真正起到支援抗战的作用并能摧不垮、打不烂,经得起战火的考验。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坚强而有战斗力的党组织来领导一切。依靠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团结群众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把根据地建设得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才能不被敌人所打破,而我却能打破敌人。黄丘山套18个村庄的党员数量并不多,只有七八十人,但绝大多数都能在各项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农救会长朱现文,四口之家只有三四亩薄地,一间草房,长年吃糠咽菜。自他入党后积极忘我的为党工作,带头赴前线抢救伤员,参加民兵站岗放哨等。其次是广泛发动群众。黄丘山套18个村庄在党员的积极工作和带领下,村村都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民兵、儿童团,男女老少无不参加到抗日组织各团体里担负着自己的任务。如青救会动员青年参加民兵、教育青年在各项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搞抗日宣传、办根据地抗日小学、冬天组织夜校识字班等。
黄丘山套人民除在物资上支援抗日战争以外,在人力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都有参军的、每村都有参军的,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事例,犹如歌词里唱的那样:“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1942年,运河支队逐渐发展壮大,但此时的斗争形式也更加地恶化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在战斗中负伤的伤病员及时地得到医治。支队领导决定办一个隐蔽的医疗所,把分散和随队不便的伤病员隐蔽起来集中医治。于是鲁南军区党委便派郭国祥、武魁、王庆安、赵宝和等同志,在黄丘山套根据地的赵圩子村一户民宅里成立起了战地医疗所。当时的条件格外简陋,药品很是奇缺,村民们就自发地帮助修缮房屋和上山采草药。在后期孔云负责时,孔云和卫生队的成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每天除了给伤病员治疗护理外,还帮助伤病员洗衣服、搓澡、洗脚等,有的伤病员被感动的流下眼泪。医疗所虽然小,却能治大病。1943年7月,运河北岸的文峰大队在韩庄东的沙路口村被敌人包围。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副政委张允峙等28位同志壮烈牺牲。仅剩姚兴华一人重伤昏迷被埋在尸堆里,后来被发现救出。他的左下肢小腿被炸伤,胫骨折严重感染而造成伤口溃烂发臭,有大片的肌肉组织坏死,蛆虫乱爬,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医疗队员的专心医治和精心护理,使姚兴华很快脱离了危险。同年10月,新河区区委书记兼区中队长的邵伯阳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多处,伤口感染化脓。医疗队员通过仔细检查发现伤口深处有一块弹片必须手术,可是如此的环境、如此的医疗条件、如此的技术水平和实际经验,却没有难倒他们。他们通过精心的准备、共同的努力,顺利地将弹片取了出来,不久邵伯阳同志又走上了战斗岗位。运河支队除了在赵圩子建立的战地医疗所外,还在赵圩子村成立了被服厂,在张塘村成立了兵工厂。这些机构都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巧用战术攻强敌。由于根据地狭小,又处在敌伪顽的包围之中,所以坚决执行游击战、运动战和麻雀战的战略战术很重要。1943年春,汉奸龙瓜屋子纠集300多伪军,向我黄丘山套根据地进犯,妄图侵占我黄丘山套东首张塘村等站稳脚后,再进一步向根据地心脏蚕食,达到其伪化的目的。由于我军早已得到情报,就布置区中队坚守,在东山口阻击敌人。同时调集众多民兵抢占南北两面的山头,以便利用有利地形和隘口及道路熟悉的优势,与敌人周旋打游击战、麻雀战,以消耗掉敌人的有生力量。另外动员组织群众坚壁清野、上山躲避,这样即使敌人进入根据地内,也使得他们既抓不到人,也找不到东西,叫它作困兽斗。敌人占据张塘后,曾两次向黄丘山套内进攻,均被我方击退。为了扰敌和疲敌,有时夜里组织区中队和骨干民兵,利用熟悉地形的条件,逼近和插入村内袭击或拢乱敌人,使之惊恐和疲劳。同时以政治攻势向伪军喊话:“不要再替汉奸卖命了,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抗战一定会胜利的。”到了第二天佛晓,还没等我主力部队到来,敌人就夹着尾巴缩回乌龟壳去了。
张塘在黄丘山套的东首,运河支队第三任支队长胡大勋和夫人曾在这个村杜玉环家住过。村内有一棵银杏树,主干周长约8米,要有五六个成人合抱才能将它围上。树生六大主枝,状如蟒蛇,遮地蔽日。树杈又生幼树直径近30厘米,名曰:“怀中抱子”,树高21米,约六层楼高,树冠覆盖面积近700平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树龄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被称为“银杏王”,现被评为国家一级古树。抗日战争时期胡大勋和运河支队的战士经常在“银杏王”下商量运河支队的战事,把“银杏王”看作是“保护神”。运河支队还利用树洞作为藏匿文件、传递情报的中转站。日伪军曾进村放火烧过此树,但这棵千年古树在历经了风霜雨雪的洗涤、经历了战争的劫难仍顽强地生存下来。它将和运河支队一同载入光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