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温病初起证治

太阳病根据感邪的性质、体质的强弱不同,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证型: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太阳温病证。前二者是感受风寒之邪所致,后者则是感受温热之邪而发。虽然《伤寒论》对外感病的辨治是详于寒而略于温,但对温病的病因、主证、治疗方药及误治变证等亦均有针对性论述,只是还未被世人所能深刻认识之。

1.太阳温病证的概念
《伤寒论》第6条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指出太阳温病之症候特点。温病,是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生的外感疾病。温热外袭体表,肺卫受邪,同样会出现发热、头痛、脉浮等太阳病表证。但温热之邪毕竟与风寒之邪不同,它具有温热的特点,且易伤津液,故起病之初,即会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口渴,而不恶寒。

温病初期,邪在卫分阶段,也有恶寒,只不过是程度轻、时间短罢了。试想,即使邪热炽盛的阳明病,在初起阶段也会表现有短暂的恶寒(183条),何况是太阳温病的表证?故此处所说的“不恶寒”,是恶寒少的意思,并非一点不恶寒,否则就不能称“太阳病“了。或许从113条更能证实这一说法,该条云:“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从口渴、发热、脉浮等症状和用汗法治疗看,本证当属太阳温病证,而“形作伤寒”,是指本证有类似于伤寒的恶寒、身痛等症状,也就是说太阳温病也会有明显的恶寒表现。至于这里出现“弱脉”,乃是与伤寒“紧脉’’对举而言,意在说明感受的是温热之邪而非风寒之邪,所以,虽“形似伤寒”,但“脉不弦紧而弱”,同时出现“弱者必渴”、“弱者发热”、“脉浮”等症象,使人一看便知是太阳温病证而非其它。因此,治用辛凉发汗即可获愈。

2. 太阳温病证的证治
太阳温病初起,治当以辛凉解表,切忌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发汗之剂。然而不少学者认为,《伤寒论》只谈及温病的概念,而未论及辛凉解表之治法或给出辛凉解表之方药,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伤寒论》第27条之“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即是对太阳温病证的论治。该条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条所述既非误治,又非邪气久郁,而是在太阳病一开始即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即发热重、恶寒轻的特点。
本证叙证过简,若以方测证,还当有心烦、口渴等症状。太阳病,见发热重,恶寒轻,心烦,口渴者,既非太阳伤寒证,又非太阳中风证,而是太阳温病证,符合第6条所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临床特征。由此可知,本证当属太阳温病证之范畴,为太阳温病之轻证,乃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故其治不可与风寒在表等同而纯施以辛温发散之剂,但以解除肺卫之郁热为要,用解肌祛邪又兼有辛凉之性的桂枝二越婢一汤,最为适宜。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一段,应移至条文最后,此为倒装句法。微,略微之意。脉微弱,即脉象稍微有弱势,代表邪气有入里伤正之征象。此无阳之“阳”,作“表’’解,无阳,即没有表证。正如成无己所说:“表证罢则无阳”。如果温热之邪已不在表而入里,脉由浮或浮数转为略弱,又见口渴喜饮、身热、乏力等里热伤气耗阴之症状者,则断不可再用发汗之法,而宜清热益气养阴为治。
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之合方,即取桂枝汤两份、越婢汤一份相合而成,且制小其剂。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邪,用越婢汤辛凉清解,一改辛温发汗为辛凉解表,适用于温热郁遏肺卫之太阳温病初起,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心烦,咽喉疼痛,脉浮或浮数者。本方实为中医辛凉解表治法之肇源,为后世温病学派创制辛凉解表之大法奠定了基础。刘渡舟先生指出:“桂枝二越婢一汤,即桂枝汤与越婢汤的合方,也可以说是桂枝汤加麻黄、石膏,并制小其剂而成。用桂枝汤加麻黄解表开郁,用石膏清阳郁之热。因用量较轻,发汗解表之力较弱,故仍属小汗方之范畴。当表寒部分化热,证见热多寒少,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都不宜用时,只能选此方辛以透表、凉以清热,因此,带有一定的辛凉解表之意。’’(《伤寒论诠解·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此论不仅切中27条之本意,而且颇符临床之实际。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5,46,47,48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表证,当发汗解表,而药后不解,既是表证发汗为何不解呢,一是用药不到位,有效没有 ...

  • 《伤寒论》第6条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

  • 彭培初证治经验

      一.急性胰腺炎(胰瘅) 1.首辨缓急,通下为先 急性胰腺炎有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之分.中医中药的适应症为水肿型胰腺炎,包括胆原性.蛔虫性.单纯性,以胰腺分泌受阻.水肿渗出为病理机制,主要症状是中上腹 ...

  • 奚伯初证治经验

    一.乳蛾 奚氏治乳蛾有独到的见地,指出乳蛾一证,以形态而定名,状如乳头,或如蚕蛾,现代医学称为扁桃体炎.其病因是肺胃蕴热,郁结不化,由外来风热而诱发,邪热循经上炎咽喉.此症邪有深浅 ,发有轻重,轻者无 ...

  • 刘力红|略论太阳及其证治(上)

    原文载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年第13卷第3期 仲圣论伤寒以太阳为首,亦以太阳最繁.有关太阳及其证治,曾缠绕脑际多年,百思而不得其解,近日偶从运气七篇之寒水入手,似有豁然贯通之 ...

  • 刘力红|略论太阳及其证治(下)

    3.太阳病治法 太阳主寒水,关乎水液之升降循环,太阳病则多致水液之升降循环障碍,故治太阳者,唯调其水而已.水于自然,<素问>以"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概括其升降循环, ...

  • (一)彭培初急性胰腺炎(胰瘅)的证治经验

    (一)彭培初急性胰腺炎(胰瘅)的证治经验

  • 三焦温病证治药对:1、上焦手太阴(肺)解...

    三焦温病证治药对: 1.上焦手太阴(肺)解表宣肺药对:豆豉.栀子: 2.上焦手厥阴(心包)清心开窍药对:麦冬.犀角: 3.中焦足阳明(胃)清热救津药对:生石膏.知母: 4.中焦足太阴(脾)清热化湿药对 ...

  • 证治经验  彭培初

    证治经验 一.急性胰腺炎(胰瘅) 1.首辨缓急,通下为先 急性胰腺炎有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之分.中医中药的适应症为水肿型胰腺炎,包括胆原性.蛔虫性.单纯性,以胰腺分泌受阻.水肿渗出为病理机制,主要症状是 ...

  • 【刘绍武:葛根麻黄汤-治太阳温病】

    原文地址:葛根麻黄汤可治太阳温病作者:李国栋 "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刘绍武先生创立"葛根麻黄汤",是在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葛根麻黄汤方:葛根 ...

  • 浅析伤寒论之温病及证治

    作者:牟洪荣,网名青木,私淑胡老十一年,矢志不渝,学习经方,运用经方,发扬经方. 伤寒论中,在太阳病篇有特意提到的一个病名,就是温病.但全书仅此一条论述了温病的概念,并且论述了不能运用于温病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