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粟裕辞让华野司令,等于辞掉元帅?粟裕:多想想牺牲同志
粟裕二让司令没有那么曲折,前后时间很短,也许只有 10 多分钟,也许还不到 10 分钟便“让”成了。不是给中央发申报陈述,而是面对面直接向毛主席提出“让”的。
粟裕这次“让”的不是一个新组建军区的司令员,而是一个拥有 12 个纵队几十万大军的野战军司令。有人进一步分析说,粟裕“让”出的不仅是野战军司令员,同时也“让”出了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的元帅军衔。
1948 年4 月 30 日,粟裕奉毛主席电召赶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向中央书记处汇报他反复建议的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留在中原打更大规模歼灭战的构想。“五大书记”民主决策,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5 月7 日,中央书记处会议结束,毛主席再次找粟裕谈话。毛主席对粟裕非常了解,非常信任,非常关心。粟裕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挺进浙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根据地,与上级失去了联系,都以为粟裕已经牺牲,延安还把他列入了烈士名单。新四军成立,周子昆从延安赶赴南昌新四军任职,毛主席交给他一项特别任务:“寻找粟裕!”
1938 年初,闽浙边临时省委派人到南昌新四军军部向项英汇报工作,专门介绍了粟裕在浙西南坚持斗争的情况,并说:“粟裕现在已经回到省委,正同刘英一起加紧培养干部,训练部队。”周子昆立即发电延安报告:“粟裕还在。”毛主席闻讯高兴极了。17 年不见了,昔日井冈山的“青年战术家”,今天已经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屡战屡胜的战区司令,毛主席格外欣慰。
毛主席说:“粟裕同志,中央高度评价你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树立和发扬这种精神。华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中央要求你在4 个月到8 个月内,歼灭蒋介石的第五军等部五六个到十一二个旅,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粟裕站起来,坚定地表示:“请主席放心,请中央放心,我们一定努力完成这个任务!”
毛主席示意粟裕坐下,接着说:“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陈毅同志将随刘邓行动。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由你接任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
粟裕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听了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说:“主席,陈毅同志不能离开华野啊!”
1927 年 8 月,南昌起义部队向南转移途中,粟裕第一次见到陈毅,以后长期在陈毅领导下战斗。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成立华东野战军以后,陈毅和粟裕又在一起搭班子,领导和指挥华东野战军转战。粟裕对陈毅很尊敬、尊重。陈毅对粟裕很信任、支持。粟裕善指挥、能打仗。陈毅资格老、威望高。有陈毅坐镇决策,粟裕便能集中精力于战役指挥,一些老资格有性格的纵队领导也就听话了。所以华野上下都说“陈不离粟,栗不离陈”,“陈粟”是党内军内一对最佳搭档。现在听说中央要把陈毅调走,粟裕怎么不着急呢!
毛主席继续说:“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决策,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陈毅同志、邓子恢同志要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华野还是你来搞,中央完全信任你。”
中共中央从全局出发有新的安排,而且已经作出决定,粟裕不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要中央改变决定了。怎么能使陈毅不离开华野呢? 粟裕想了想请求说:“陈毅同志人到中原军区工作,他在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职务,请中央继续保留。”
毛主席沉思片刻说:“好吧,就按你的意见办,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他现在必须马上去中原工作,不回华野了。”
中共中央正式下达命令:任命陈毅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离开华野时,在华野的职务由粟裕代理。
在编制序列上,代司令员不等于司令员,粟裕的实际职务仍是副司令员,也就是说粟裕以副司令员的职务,挑起了司令员兼政委的重担。豫东战役 、解放济南、淮海大战以及激战京沪杭的前一段作战,都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在负全责指挥,不断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粟裕让出的不仅是当时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也让掉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的共和国元帅军衔呢?
资历、威望、战功、职务,是1955 年军队授衔的主要依据。如果粟裕的职务是中央要他担任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那无疑会授元帅军衔了。可是粟裕的职务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也就是说,陈毅不在华野时,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由粟裕一肩挑着;陈毅回到华野,粟裕还是华野副司令员。
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元帅、大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确定。少将至上将由中央军委研究提出,报中央批准。当时粟裕是大军区级,该给他授什么军衔,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来考虑。
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参加了会议。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主席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了粟裕极高的评价。
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
毛主席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朱德笑笑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有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
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放松。”
毛主席又说:“难得粟裕!第三次辞让,1945 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 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辞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
周恩来也说:“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毛主席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中央领导一致同意授予粟裕大将军衔,位于十位大将之首,故人称“第一大将”。
评定军衔工作开始以后,每个军人都很关心自己能评什么衔。粟裕身边工作人员还关心首长能评什么衔,都希望能评上元帅,自己也能分享几分光荣。
那一天,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把身边的参谋、秘书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要相信军委评定军衔的政策规定是正确的,相信上级领导对每个人的评定是公正的负责的;第二,每个人都要严于律己,做到评定之前不向组织伸手,不要杠要星,评定之后不发牢骚,不哭鼻子,加倍努力工作;第三,这段时间大家不要多议论这件事,最好不议论。
粟总长说完三条要求,感情变得深沉起来了,接着说:“这些天我总在想,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高荣誉,现在还要我们当元帅、将军。那么,同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已经牺牲的许多同志,他们得到了什么呢?他们的贡献比我们大得多啊,连生命都付出去了,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想到这些,不管中央给我授什么军衔,我都非常满足。”
粟裕告诉大家,那天在中央开会,他已向周总理表示,请中央不要考虑给他授元帅军衔,授别的什么都可以,并请总理把他的这个请求报告毛主席。
评定军衔工作结束,党内军内及民主党派一些领导成员,觉得粟裕的军衔评低了,为粟裕不平。有一天,秘书看到一份材料,一位民主党派高层领导认为粟裕应该评元帅,便拿给粟裕看。
谁知粟裕脸色一沉,非常严肃地说:“评我大将已经够高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接着重申前几天的三点要求,“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问题,议论这些都是低级趣味,没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