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余氏村落厉害!竟然有三处省级文保单位和一个省非遗!
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赤川口村,是个余氏村落!该村历史虽不长,却分布着三座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家厅、龙门塔、余四山墓,而且该村还有一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
余氏家厅:象贤堂
汾口镇赤川口村有一座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家厅,名为“象贤堂”,俗称祠堂。整座建筑规模宏伟,保留有众多匾额,堪称为赤川口村历史博物馆。
象贤堂,整个组群由“科甲传芳”坊、门厅、“象贤堂”组成,坐东朝西,面宽15.50米,纵深24.65米,占地面积385.80平方米。
“科甲传芳”坊,系门厅木结构檐坊,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屋面,通面阔11.80米,脊高9.8米,上由牛腿斗拱承挑出檐。木雕艺术型七踩平身科明间两组,南北次间各一组。明间下额枋上镂空雕双狮戏绣球,次间下额枋雕刻着凤凰和神兽,刀法娴熟,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门厅三开间带两廊,三合土地面,砖木结构,马头山墙两坡顶,花砖透脊压顶。通面阔15米,通进深5.80米,中柱分心设门分内外,内外顶部皆作船篷轩装修,中柱间明间设门枕按大门,次间各按四扇屏风门,次间前廊开有一道侧门,可进入厢廊。廊部前立面以石构须弥座作基,砌磨砖八字墙,砖质平板枋上置一斗三升附壁拱一组半,承托二道砖椽出檐。天井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中部设一条宽3.2米的甬道,天井地面向前后作约5%的泛水。暗沟排水,出水口位于天井东南角。
“象贤堂”三开间带二廊,三合土地面,彻上露明造,两坡顶子孙瓦屋脊,马头山墙封护,通面阔15.80米,通进深11.95米,脊檩高7.70米。明间抬梁式,九架椽屋前双步后单步廊用四柱,次间、梢间穿斗式用五柱。前廊作船篷轩顶,五架梁前二步设覆水椽,前檐明间柱头设牛腿、琴枋,上部设置一斗六升七踩艺术性丁字科承托出檐,额枋上明间二组,左右次间各一组。明间后金柱各按一对格扇门。前檐上出高于两边厢廊,后檐封砖墙,采用椽头出水做法,减少了雨水对墙体的淋刷。
象贤堂前有一广场,右前方留有一口古井,广场前有一自南向北流畅的溪流。左右与后面都有一条宽2--3米不等的小巷,隔巷相邻为赤川口民宅。
赤川口村现存清朝光绪念七年修纂的《遂安萝蔓余氏宗谱》,详细记录了“象贤堂”营造、重建和屡次修缮经过。
十四都赤川口余氏由十都宋京村迁居而来。明朝初,宋京(松林、宋村)余梦魁六世孙余思宽,娶泮塘(毛家)毛氏,子三文璁、文瑁、文广。侧室王氏,子一文京。四子文广,生于广东官府,小字广东。余思宽卒于任上,家无余资。余文广始居祖居屋基,于宏治戊申(1488,56岁)迁居石川里象山脚下,即今赤川口。余文广为赤川口余氏始迁祖,余思宽为始祖。余文广生有四个儿子:镜、鈱、铖、鐩。镜生仕清、仕洪。仕洪,乙未正贡,娶今枫树岭镇上江村江氏,生四子:乾元、乾亨、乾利、乾贞。乾利出继仕清。
赤川口与宋京隔山而居,距离十里。祭祖不便,即于明朝隆庆年间建筑小宗祠世美堂,为大四房(即镜、鈱、铖、鐩)所同,左宗右社,凡蒸报尝享皆于是乎在焉。继后,余仕洪于嘉靖戊申年(公元1548年)八月始建象贤堂,于壬子年(公元1552年)三月落成。初为仕洪一房子孙讲礼之地。后世美堂倾圯,祭祖敬宗活动也在象贤堂举行,实际上成为赤川口余氏宗祠。
据上江后裔、山东朝城人明朝兵部尚书、赤川余氏世戚江东所撰《象贤堂记》:象,像也,迹也。贤,德也,心也。心乎节义则贤,心乎功业则贤,心乎文章则贤。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知此则可以语象贤之义矣。也就是说,堂名象贤,在于教育子孙要象祖宗先辈一样,行为道德要讲究节义、功业、文章。
象贤堂建成之后,屡经兵燹。清顺治丙戌(公元1646年)、戊子(公元1648年)两为兵寇所焚,顺治癸巳(公元1653年)重建。清康熙甲寅年(公元1674年)闽变,象贤堂又毁于兵灾。康熙庚午(1690年)又重建。
乾隆庚申(公元1740年),在维修象贤堂之后重建“科甲传芳”坊,越六月而成。
据传,此后,象贤堂又经多次修缮。因此建筑主体构架相对保持基本完好。2010年5月,县文广新局对余氏家厅进行全面的维修并通过了浙江省文物局专家的竣工验收。
象贤堂,不仅建筑本身宏伟,美轮美奂,更具历史价值的是保存了九块匾额,彰显余氏辉煌的人文历史和荣耀的功名勋业。
门厅中间“四世柏台”匾:由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朱赓为余惟宾、余思宽、余仕洪、余乾贞立。
余惟宾,讳利用,松林(今宋京村)人,余思宽父亲。父以子贵,明宣德三年,余思宽敕授湖广道监察御史,而余惟宾已经去世,按例皇帝赠其父余惟宾为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
余思宽,字仲容,号间斋,余惟宾次子,宋京人。明洪武已巳(1389年)生,永乐戊子(1408年20岁)举人,已未(1415)年,27岁登陈循榜进士,观户部政(相当于在户部实习)。同年,授河南道试监察御史,次年实授。巡历凤阳、涿易等郡,两巡按江西,称为名御史。宣德三年(1428),复湖广道监察御史,六年超拜广东按察司副使,监试秋闱。八年(1433),巡潮州,因病卒于长乐县,年45岁。生子四文璁、文瑁、文京、文广。文广迁居象山即今赤川口。文广生子四镜、鈱、钺、鐩。镜生仕清、仕洪。
余仕洪,字惟大,号勉斋,晚号梅谷居士,娶九都芳山(今枫树岭镇上江村)江氏。生子四乾元、乾亨、乾利、乾贞。乾元,字秉仁,号乔山,嘉靖乙卯科副贡。乾亨,字嘉仲,号兼山,嘉靖丙午中举人,初任湖广常德龙阳县令,再任北直隶蓟州丰润县令。乾利出继伯父仕清。乾贞,考取进士,行取云南道监察御史。父以子贵,赠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
余乾贞,字秉智,号四山,余仕洪四子。嘉靖癸巳(1533年)生,生母江氏去世。庚申(1560)父亲去世。继母王氏抚养。隆庆丁卯中举人,戊辰(1568年,36岁)考取进士,初任福建崇安县令,隆庆辛未(1571),召拜殿中侍御史。隆庆六年,行取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河南清军。因正直不阿被劾,万历乙亥(1575年)被降级到湖北荆门任职。还未抵楚,继母王氏去逝,回家守孝。万历八年(1580年),补安徽广德知县,其冬擢江苏江浦知县。流言蜚语中伤,万历壬午(1582年)拂衣归田,回到老家。万历庚寅(1590年)在龙门村自营寿域。万历已亥 (1599年)三月去逝,享年67岁。
早先,朝廷御史办公官署称御史台。因官署内种植有很多柏树,平时就称为“柏台”,还因为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又称“乌台”。官场或文稿中多以柏台代指御史台或御史。余思宽、余乾贞为朝廷命官,为监察御史,是实职,他们的父亲封赠御史,为虚名。匾额因此而题。
门厅左侧“祖孙进士”匾:此匾由浙江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李维祯于万历二十八年为进士余思宽、余乾贞立。余思宽、余乾贞为祖孙。
门厅右侧“兄弟登科”匾:此匾为同年由李维祯为嘉靖丙午科亚魁余乾亨、嘉靖丙寅科副车(乡试副榜贡生)余乾元、隆庆丁卯科文魁余乾贞兄弟立。注:乾元,嘉靖乙卯科副贡。乾亨,嘉靖丙午以易经中浙江十三名举人。乾贞,字秉智,号四山,隆庆丁卯举人,戊辰进士。匾额所题有出入
象贤堂正中为“忠节”匾:清朝乾隆二十年浙江严州府知府吴士进为宋省元余梦魁题立。余梦魁,字梧叔,松林(宋京)人。南宋咸淳十年参加乡试第一名,故称省元。生不逢时,金兵入侵,未及参加廷试。当时,南宋宰相陈沂中、文天祥鼓励大家兴复宋廷,余梦魁散财募士响应,无奈南宋气数已尽,兵败如山倒。余梦魁遁迹山间。元既定天下,诏求遗贤,余梦魁不应。临死,告诉子孙不得仕元,并题其墓“宋林节士”。后村名宋村。余梦魁为赤川口余氏先祖,故此匾悬挂象贤堂正中。
左侧“进士”匾:由翰林侍读学士奉训大夫兼修国史卢陵曾棨为永乐乙未进士余思宽立。余思宽,松林人,永乐十三年乙未(1415),余思宽赴京赶考,登陈循榜进士,为殿试金榜第三甲第2名,赐同进士出身,时年27岁。此匾为二甲三名,有误。
右侧“进士”匾:由巡按浙江御史谢廷杰为隆庆戍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进士余乾贞立。
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遂安县志》的记载,遂安县城有两座牌坊与赤川口余氏有关:一是豸绣流光坊,在儒学西,为副使余思宽、知县余乾亨、御史余乾贞立。二是龙章褒显坊,在儒学东,为恩封御史余惟宾、余仕洪立。县城没于水底,两牌坊不得而睹。非常有幸,赤川口祠堂及匾额保留完整,可以告诉后人余氏历史及其辉煌。
龙门塔
汾口镇龙门村有两大古迹,一为明朝御史余乾贞墓,一为龙门塔。民间传说,汾口片古塔为江西人所建,意在破坏浙江风水,压制浙江官运。
传说只能是传说。赤川口村的光绪《遂安萝蔓余氏族谱》,卷十四收录有明朝万历丁酉年毛一瓒所撰的《成言台记》,证明龙门塔为赤川口村明朝御史余乾贞所建,原名“成言台”,因在龙门村,百姓俗称龙门塔。
《成言台记》写道:
侍御余(乾贞)公生而毓扶舆之秀,解组时,方强未艾。荐章胪列,庙堂方物色之。公固开六觉园,效司马公独乐。复于舍北里许,慕渊明达节,为百年归藏之所。迤东建书香祠,祀其先之显者。祠后建福谦庵。庵之后垒石为址,甃甓为台。台七级,级有梯磴可跻,四面凌嶒,中虚而上锐,高十五丈,广二丈八尺。经始于乙未年二月甲子,迄丁酉十月庚申而落成焉。
余四山墓即为余乾贞“百年归藏之所”。龙门塔正处于墓葬之东,地理位置相对应。而且根据其形制、高广之描述,台即是塔。营造时间为万历乙未(1595年),完成时间为万历丁酉(1597年)。迄今已经418年。
根据族谱世系等资料,余乾贞,字秉智,号四山。父余仕洪,兄弟四人:余乾元、余乾亨、余乾利、余乾贞。嘉靖癸巳(1533年)出生。生母江氏生下乾贞就去逝。继母王氏。
余乾贞于隆庆丁卯(隆庆元年)考中举人,次年戊辰(1568年,36岁)考中进士,观政吏部,旋授福建崇安县令,修筑县城。崇安祀名宦。隆庆辛未(1571)召,召拜殿中侍御史。壬申(1572年),穆宗崩,神宗登极,晋阶文林郎。次年,神宗改元,号“万历”。其后,余乾贞巡视北城,查刷光禄,再侍经筵,三与郊庙。其大者则清戎畿洛,督理屯储,三载考最,纶音有“秉宪服勤,随试辄效”之褒语。是时,军政久驰,乾贞悉心经理,滥解获苏,上军政八事,著为令甲。尤念正学榛芜,士习靡敝,抗疏请祀(王)阳明先生于孔庙。事下礼部,竟俞允者。张居正当首辅。余乾贞正直不阿,不愿“作人鹰犬”。有清戎日堂官频以门生嘱荐,余乾贞拒绝。其人寻被劾。堂官无所泄愤,移怒于余乾贞。万历乙亥(1575年)考核官吏,余乾贞被降级到湖北荆门任职。还未抵楚,继母王氏去逝,回家守孝。万历八年(1580年),补安徽广德知县,其冬擢江苏江浦知县。江浦与南京相连,军民杂扰,材官桀黠,所最难处分者。余乾贞到江浦,适有筑城之委,度地分工,和衷竣事,略无纤毫乖舛。当时抚台查访,余乾贞状告车驾郎挠法曲庇。车驾到处使钱疏通,并传播流言蜚语中伤余乾贞。余乾贞不作辨解,于万历壬午(1582年)拂衣归田,回到老家。江浦有去思碑。为官总共15年。
余乾贞中途为继母守孝前后三年,与兄余乾亨协力纂修族谱,并鼎力支持在始迁地宋京村构建家庙“宗约堂”,同时兄弟二人还被知县吴撝谦延聘纂修《遂安县志》。
余乾贞解组归田时仅50岁,所以毛一瓒记中说他“方强未艾”。回家之后,余乾贞在赤川口建立“六觉园”,凿池蒔花,暇则挥洒吟咏,以畅性灵。又在横沿建“宏贤馆”,结交贤达。在村里建“登云桥”,方便两岸往来。在宋京村宗约堂下建“望云楼”。万历庚寅(1590年)在龙门村自营寿域,又建“书香祠”、“福谦庵”、“成言台”。万历已亥(1599年)三月初五去逝,享年67岁。
龙门塔(成言台)是余乾贞解组归田后的杰作。构成言台,不只是缘于“风水”之说。根据毛一瓒解释,一则为龙耳山增胜,再则是寓意“炳郁人文”。《记》中写道:
盖艮于方为东北,于时为冬春之交,其象为山,其德为止,其序为八卦之终,终以为始,止以为起,静以为动,时行时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此成之说也。
万物有始有终,终即是始,止即是起,静即是动。按现在的说法,大概是终点就是新的起点。此台之建,是否告诫后人,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动静结合,进退有序?
一、六安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