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安之操作问题(水浒众生相)
如果说招安的选择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宋江等人这个招安的具体操作实在是漏洞百出,令人遗憾。
招安的想法,宋江很早就有。他在孔家庄遇到武松,两个人上路同行的时候,他就劝武松到了二龙山以后,要想方设法说服鲁智深和杨志,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接受招安。只不过在梁山聚义之前,招安更多地是停留在头脑里和嘴上的。包括他们打华州府,他就跟太尉宿元景进行了交流。
当然,如果说他完全没有为招安做准备,也冤枉宋江了,他收降了那么多朝廷军官,还损阴丧德地把玉麒麟卢俊义坑骗上山。这里面当然有增强梁山实力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不断扩大梁山的影响力和名声,为招安打基础。而且山上有那么多原来体制内的人物,这些人都不可能愿意一辈子当土匪,肯定会全心全意支持招安。这样,支持招安的声音在山上就会越来越强,这也是为招安做的准备。
不过招安的话题是在梁山聚义之后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聚义之后的第一个重阳节,梁山大聚会。宋江在酒席宴前作了一首满江红,第一次正式提出招安的思路。这个举动,一个是吹吹风,再一个是试探一下大家对招安的反应。
结果让宋江很失望,发言的是武松、李逵和鲁智深,都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招安,搞得宋江很恼火,那二位也是有头有脸儿的,拘着面子不好多说,只能拿李逵撒气,作势要杀李逵,当然只是作势。
然后就到了元宵节,宋江带着梁山上一票人去东京汴梁城看灯。宋江的想法除了看热闹(这个肯定有)之外,也想到东京汴梁,消息灵通的地方打探消息,看看形势。没想到有意外收获,他们见到了皇上的情人李师师,和她搭上了关系。没想到李逵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爆发了,在东京城一场大闹。
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儿了,朝廷再不做点反应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后面就是童贯和高俅征讨梁山,梁山前后五次反围剿都打了胜仗,这个对招安是有积极意义的,让朝廷知道点子扎手,想要剿灭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招安的方案就更容易被接受。而且梁山连高俅都抓上山了,这么大好的形势。宋江向高俅表达了接受招安的愿望,高俅到了人家这一亩三分地上,自然是不敢乱说乱动,满口答应去和皇上说,帮助梁山完成招安的诉求。宋江他们把高太尉礼送下山,还让他带走了萧让和乐和,然后就是肉包子打狗,再也没信儿了,这一下梁山五次反围剿的战果荡然无存。没办法,又得让燕青和戴宗到东京城,再把李师师这条线儿续上,顺便再走走老相识宿元景的门路,这等于又是从头开始,不过这次亏得是有燕青,总算是把招安的事情搞定了。
看完这个招安的过程,我觉得梁山在寻求招安的过程中犯的错误应该是有三个:
头一个是缺少招安的操作规划,宋江很早就有招安的想法,但是在梁山聚义之前,他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规划,应该说他就没有想这个问题。在他的思维里面,聚义之前的工作重点就是扩军,不断壮大梁山的力量和声势。等到梁山的规模定下来,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然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安事宜。
按说这个思路也没错,但是有一样,你就算在前期不把招安当成重点,你也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啊。遇到事情,你也要想想这个事情对你后来寻求招安会不会产生影响。可以说宋江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打破高唐州,杀了高俅的堂弟高廉;打破大名府,端了蔡京的女婿梁中书的老巢;打破东平府,杀了童贯门馆先生程万里的全家;朝廷里的实力派你基本都得罪遍了,谁替你在皇上面前说话?别说他们都是奸臣,除了这些奸臣,别人说不上话,你不求他们不行。还有一个宿太尉,这个人还算正直,也愿意帮助梁山。结果打华州的时候,梁山劫夺了宿太尉的金铃吊挂,骗开华州城。虽然这个没动武,宿太尉也愿意帮助梁山,但是你用宿太尉的金铃吊挂打破府城,你等于把人家扔里面了。这事出了之后,宿太尉回去肯定不会太好过,本来他就不得烟抽,这下更说不上话了。
就算是梁山聚义之后,宋江也没有明确的招安思路,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到东京碰到李师师是搂草打兔子。五次反围剿是不得不迎战,抓到高俅之后才想到可以让高俅给皇上带话,却没想想高俅真能给皇上带话吗?这又有点儿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其实到最后宋江和吴用也没有明确的操作步骤,说句夸张的话,招安其实几乎是燕青一个人完成的,通过李师师的枕头风吹出来的。之前的一切,除了反围剿,几乎做的都是无用功,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说第二个,用人上面问题太多。前面说了,最后招安几乎是燕青以一人之力完成的。燕青这样一个人才,他具备所有梁山好汉所不具备的特长:英俊潇洒,聪明伶俐,擅长交际,说话办事得体。这样的人你把他搁在山上浪费了,反围剿的事情他出不了太多力,至少不比别人贡献大。你为什么不提前把他派到东京城,让他去铺路,也找找招安的门路。你宋江自己跑,你有那本事吗?你不是那路人才。相反,把燕青搁在那儿,这事情很可能就成了。
还有,你得找一个明确可以依靠的人。高俅行吗?最不可能帮他们的就是高俅,梁山上跟高俅结仇的人多了去了,高俅的叔伯兄弟也死在你们手里,多大仇?关键是高俅是三次大败仗,被抓上山的,这种情况他会跟皇上实话实说吗?他有那么光明磊落吗?
可能您要问了,那你说找谁?李师师?李师师是一个方面,朝廷里也得有说得上话的人。谁啊?蔡京就行。首先,梁山跟蔡京没有生死的仇恨,原文里还写了:“蔡京初意亦欲苟且招安,功归梁中书身上,自己亦有荣宠。”结果梁山打破大名府,蔡京没办法了,“今日事体败坏,难以遮掩,便欲主战”。
蔡京想要壮大自己的力量,梁山想要招安,两家一拍即合啊。而且有蔡京做后台,梁山招安之后也不会那么悲催。至于将来,你要是有本事站稳脚跟,怎么处理跟蔡京的关系不就在你了吗?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这么好的机会,就让梁山自己扔了。
第三是操之过急。朝廷第一次招安,写的那个诏书就没把梁山放在眼里,连吴用都不以为然,那些渴望招安的朝廷军官也都面有怒色。可是宋江那是迫不及待,这就要“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这就像做买卖,你这边太心急了,肯定卖不出好价钱,宋江居然不明白这个。
其实后来让高俅给梁山寻找门路,也是心急的体现。不管不顾了,结果一把好牌打臭了。其实你完全可以把高俅扣在山上,然后让燕青到东京城去活动,高俅会的燕青都会,燕青完全可以取代高俅的位置,等到燕青在皇上面前说开了,招安水到渠成。再把高俅一收拾,齐活了。
至于宋江他们为什么在招安上漏洞百出?答案很简单,这是由他们的层次、眼光决定的,前面说吴用的时候就说过,吴用其实真本事不大,出的计策经常漏洞百出,所以你让这样水平的人策划这么复杂的事情,有点难为他们了。
招安说完了,下一段咱们再说说《大宋宣和遗事》里面提到的宋江这帮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