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述而篇(三十五)
01
原 文
述而第七
07.3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02
释 解
孔老师说:“在日常生活中,奢侈容易陷于放荡无羁,心无约束,行无规范,盛气凌人,傲慢而不逊;节俭容易让人不与人往来,省俭朴素,心有所惜,谨慎保守,谦卑而固陋。在礼仪上,奢侈豪华往往会陷于不恭顺,甚至不逊而僭越礼,节俭朴素则会陷于寒酸小气而不及礼。如果任由奢侈发展,轻则破坏礼仪秩序,重则僭礼妄为,导致礼崩乐坏。比较而言,与其豪华僭越不逊,宁可寒酸固执不及。”
03
释 字
孙(愻、逊)
《说文》:愻:顺也。从心孙声。《唐书》曰:“五品不愻。”苏困切。段注:訓順之字作愻。古書用字如此。凡愻順字,从心;凡遜循字,从辵;今人遜專行而愻廢矣。
《说文》:遜:遁也。从辵孫声。苏困切。
《说文解字约注》:逊:舜徽按:《尔雅﹒释言:“逊,遯也。”《释文》云:“遯字又作遁。”经传中多以孙为逊。盖古初但作孙,而逊乃后起字。《释名﹒释亲属》云:“孙,逊也,逊遁在后生也。”是汉时已通行逊字,故许君采录之。段玉裁谓逊字非许书所本有,乃后人据今本《尔雅》增之,非也。心部“愻,顺也”,与逊义近。今经传亦通用逊字。
《广韵》:逊:遁也,从也,伏也,恭也。
汉字“孙”甲骨文从子从幺,幺像束丝之形。表示子之后,由此有孙子的含义。由于幼小的孙辈在成长中,对长辈的恭敬、顺从和礼让、退避的特性,故孙字的本义中含有顺从礼让,恭敬回避的含义。战国时始出现从辵从孫的逊字,以专门表示退让、谦逊之义。或从心从孫的愻字,以表示恭顺、顺从之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愻条注:“凡愻順字从心,凡遜循字从辵,今人遜专行而愻废矣。”本章孙,即愻字,表示谦逊、恭顺之义。
宁(寧)
《说文》:寧:愿词也。从丂寍声。奴丁切。段注:其意为愿,则其言为宁,是曰意内言外。寍部曰:“寍,安也。”今字多假宁为寍,宁行而寍废矣。
《广韵》:寧:安也。《说文》曰:“愿词也。”亦州名。
汉字“宁”本作“寍”。从宀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本义为安定、安宁,引申为问安、慰问,又引申为副词,表示宁愿、宁可,即内心安于某种选择。《说文》:“宁,愿词也。”相当于“岂”或“乃”“曾”等语气副词。另外需要注意简体字“宁”原是“贮”的本字。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老师的“祷久矣”中,让弟子体悟老师的素行而能循天道,敬天命而能耳顺,合乎天地神明的“圣与仁”境界,从而把握躬行君子的“为之不厌”的修行面向和圣者在天神地祇面前的袒露安详境界。本章对弟子在日常躬行实践中的修养原则进行教诲,让弟子把握奢侈会偏向无度、自大而僭越,节俭则会导致谦卑、简陋而不及,两者都易失于中和,从而在日常修行实践之中遵循谦逊、俭朴固久的原则。老师说:“在日常生活中,奢侈容易陷于放荡无羁,心无约束,行无规范,盛气凌人,傲慢而不逊;节俭容易让人不与人往来,省俭朴素,心有所惜,谨慎保守,谦卑而固陋。在礼仪上,奢侈豪华往往会陷于不恭顺,甚至不逊而僭越礼,节俭朴素则会陷于寒酸小气而不及礼。如果任由奢侈发展,轻则破坏礼仪秩序,重则僭礼妄为,导致礼崩乐坏。比较而言,与其豪华僭越不逊,宁可寒酸固执不及。”本章是老师对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关系的教诲,让弟子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俭之固”来历练培养自己的精神境界,成就自身君子的仁德。同时“俭之固”也是前章“祷之久”实践的内容。
本章是孔子针对子路曲解“诔之祷”而进行的教诲,目的是让弟子们明白“丘之祷久矣”之“祷”的实践内容,因而本章不是单单教导在举行祭祀、丧葬、礼宾、庆典等礼仪时的俭和奢,与《八佾》篇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所说的不是同一个面向。崔栢滔在《论语大义》中说:“临时抱佛脚的祷告,也是为这样一些人准备的方便之法。奢则不逊,生活条件好,物资条件好,地位又高,干坏事的本钱也大,破坏性后果也严重,生活奢侈腐化,物欲横流,心理建设就跟不上,不守规矩,桀骜不驯,凌人傲物。物欲与人心的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体现归来。尤其能够体现人们修养的差别,对于那些不加以节制,素日没有修养的人,即使很有钱,但是精神境界提不上来,人生的质量就很难说。相反,俭由于本钱小,又要时刻关照住整体,则会使人保守慎重,放不开,用有限资源、保家护命,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危机,必然时刻戒慎恐惧,坏事轻易不敢干,偶尔干一下破坏力也不大,不敢轻易地去害人伤物,这样相对来说根基就稳固,不至于有大的过失。更何况此戒慎恐惧之心,与道心其实就是邻居;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以修身养德,就比较容易进步。”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