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盆景造型中“奇”、“正”之我见
奇有奇姿,正有正态。我们在松树盆景造型过程中,如何来处理好“奇”与“正”的关系,古人在书法理论中有这样的简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古人提出这一理论,我想可以给我们松树盆景造型作些参考,我们把“平正”当作众多正格的自然树相,把“险绝”比作松树的奇姿异态。这句话中阐述的“奇”与“正”的关系,给我们在松树盆景造型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章可循的依据。也就是说,平正中的险绝虽然是我们盆景作者期望看得见的结果,它能使作品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但是求“正”,才能使作品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盆景作者出佳作的唯一途径。
其次,虽然有人认为,在松树盆景造型中“取奇,必无格;取正,必无奇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盆景作者多深入自然,多观察和分析自然中古老松树形态的生长过程,就会领悟到奇与正的内在关系。松树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其生长形态就不一样,像人家熟悉的平地松、石隙松等,树形就截然不同。只有能深刻地理解这一关系,并且在松树盆景造型中准确地把握和加以应用,一件作品的 奇态才能在正 格中体现出来,即“奇中取正”。
但是一盆令人惊叹的作品,仅“奇中取正”还不够,制作者更应“奇中取秀”。一树在于一景,一景在一树体现。直接影响“景”的精美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树木的自然完美、出枝何置的合理、线条的流畅、曲线变化的有序、枝与十粗细的合理搭配、整体形态的相互协调等。景靠物凝,物靠景托。盆景是给大家欣赏的艺术品,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只有在审美上得到享受,才会进一步对作品产生好感,而后才可能为之震撼,达到和制作者心意相通的境界。要使作品能让欣赏者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制作者能“奇中取秀”。
然而,我们在平时所见见的许多成功的松树盆景作品,如潘仲连大师的五针松盆景《刘松年笔意》、胡乐国大师的五针松盆景《向天涯》,都不是奇态异姿,但同样得到国内外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和高度评价。由此可见,一件成功的作品,更多的造就是作者的艺术内涵、制作构思和丰富的经验,而不是盆景本身的树形。因此,盆景制作者在追求作品的完美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总之,我们在松树盆景制作中,体现一点大自然奇姿异态,并不是什么都不可以,但应利用趣味传情,摆正“奇”与“正”的关系,否则松树的高耸、挺拔、欲附云汉之姿,就难于在松树盆景中体现,更不要说松树那种“偃截挹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敢于抗争,爽气重荣”的人气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