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瓷枕鉴赏
瓷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有诗《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几句诗明确地道出了瓷枕的质地、釉色及其消暑纳凉的功效。此外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也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据专家考证仿青白玉的青白釉瓷枕有时也被称为“玉枕”。因此词中的“玉枕”并非真正的玉枕,应是当时烧造的青白釉瓷枕,诗中同样也道出了瓷枕纳凉的作用。
宋 白釉黑花八棱带字瓷枕
宋 白釉黑花八棱带字瓷枕
长 23.8、宽 19、高 11.7 厘米,枕呈八角形,前低后高,白釉黑彩,枕面两侧饰折枝花卉,中部方框内有五言绝句一首“暑退渐秋凉,声竟夜长,金风吹败叶,满路菊花香”,枕壁饰花草纹一周。瓷枕作为古代劳动人民夏季所普遍使用的纳凉寝具,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制瓷工匠还发挥艺术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该件瓷枕的枕面前低后高,左右呈弧面型,人在使用时将颈部枕于其上,使人的颈椎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不仅可以使古人的发髻免于凌乱,同时也保证了古人免受颈椎病的困扰。枕面上的五言绝句描述了大致从处暑到秋分之后这段节气的天气转变,暑去秋来,日短夜长,秋风瑟瑟,菊花盛开。枕者入寝时,见此诗文,也必然会给其心里带来阵阵凉意与文学美的慰藉。
二、瓷枕的装饰及造型之美
瓷枕的装饰方法大体可以分为胎装饰和釉装饰两类。所谓胎装饰,即对胎体的加工改造如运用刻、划、剔花以及化妆土装饰、堆塑等手法而达到的瓷器装饰效果,如瓷枕中的珍珠地、刻画花等;釉装饰,即通过胎体上的釉、彩的附着与绘画而达成的装饰效果,如瓷枕中的白地黑花、三彩等。珍珠地是我国宋代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其制作工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
宋 白釉珍珠地“皇帝万岁”剔花瓷枕
宋 白釉珍珠地“皇帝万岁”剔花瓷枕
长 22、宽 18.7、高 10.4 厘米,呈荷叶形,枕面主体装饰为两边对称分布的剔荷花图案,枕面正中刻写“皇帝万岁”4 字,图案纹饰内空白处用珍珠地填充,通体施白釉。“皇帝万岁”4 字吉语是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顶礼膜拜的产物,常见于钱币、石刻上,书写于瓷器上的较为罕见。
宋 虎形瓷枕
宋 虎形瓷枕
长 28、宽 12.7、高 8 厘米,呈卧虎状,制瓷匠人在枕的四周用黄釉黑花勾勒与渲染出虎的条纹和毛色,绘画线条粗犷而不失灵动,瓷枕的两个排气孔设计成虎鼻,将瓷枕的工艺缺陷转化为精巧的设计构思,不得不使人拍手称奇。瓷枕的枕面为白地黑花芦雁图,前雁顾盼回首,仿佛在同后雁对话,虽寥寥数笔,却静中有动,将两只嬉戏于水池中,怡然自得的芦雁形象勾勒得生动传神。虎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作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人们将瓷枕制成虎、狮、豹等猛兽形状,希冀镇宅辟邪、保佑平安。《唐书·五行志》中记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
三、瓷枕的文化内涵之美
在瓷枕上描绘代表吉祥寓意的图案、书写诗文等不仅是瓷器装饰的重要工艺手法,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美好的精神追求,具有典雅的文化内涵之美。
元 白釉黑花梦境人物纹瓷枕
元 白釉黑花梦境人物纹瓷枕
长 42、宽 17、高 15 厘米,枕呈长方形,前低后高,以白釉黑花作为装饰。枕面开光内绘人物故事纹,四角绘四朵花卉;枕前后壁在开光内绘折枝牡丹,开光外绘卷草纹;枕左右壁在开光内绘俯仰莲花,开光外绘变形花卉,枕后壁有两行十字楷书“滏源王家造,鸿川枕用功”铭文。枕底部无釉,胎质粗而坚,呈白色。滏源即“滏源里”,位于今天邯郸市彭城镇,宋元时属磁州,是磁州窑的核心产地。枕面开光内绘饰亭榭园林、花草树木与太湖石,一位书生模样打扮的男子伏于案上休憩,梦境中思绪已然飞于亭外,云雾中一位仙女飘然落于庭院内,顾盼回首,眼光望向男子。元代盛行杂居、散曲等文艺形式,“才子佳人”是常见的主题,这件瓷枕以写实的绘画手法表现男子梦境的所思所想,构思精巧,充满浓郁的文人气息,是元代磁州窑不可多得的瓷枕精品。
宋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纹瓷枕
宋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纹瓷枕
长 10.9、宽 15、高 15 厘米,瓷枕呈豆形,白地绘赭石色花,枕面周边饰回纹,中间刻划折枝莲花,一带兜肚婴儿,两腿一伸一蜷,仰卧在莲花之上,作玩耍状,画面空隙处布满赭石色珍珠地。前后壁均刻画有莲叶纹饰,底部无釉,胎呈灰白色。婴戏纹是我国的传统吉祥纹饰,因表现儿童游戏场景,故名。婴戏纹饰这种题材在瓷器上使用最早见于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系和景德镇青白瓷上也较为常见。从宋至明清,受瓷器装饰技法的进步,婴戏纹逐渐丰富,从最初的一两个孩童玩耍发展到五子到十六子甚至“百子迎福”“百子嬉春”,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婴戏图案,大量出现在瓷器、刺绣、银器、漆器等不同的工艺品装饰之中,既反映了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对古人思想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理想,因为只有当国家太平、民众安居乐业时,儿童才可以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馆藏的这件娃娃卧莲纹瓷枕制作工艺繁杂而不失精细,刻画的卧莲娃娃生动形象、憨态可掬,欢快地嬉戏于莲池之间,怡然自得,尽显童趣,是宋代登封窑的精品之作。
瓷器上出现诗文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长沙窑,到宋代磁州窑时,诗文装饰在瓷器上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