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该方的...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心胸中本阳气治事,今有大寒与正气相阻则痛;正气欲降,而阴寒上逆,则呕;胃阳为寒所痹,则不能饮食,更腹中亦寒,气浮于皮肤而现假热之色,乃上下俱痛而手不可近。此寒气挟虚,满于上下内外。然而过不在肾,故以干姜、人参合饴糖以建立中气,而以椒性下达者,并温起下焦之阳,为温中主方。

汪昂《医方集解》:阳受气于胸中,阳虚则阴邪得以中之,阴寒之气逆而上冲,横格于中焦,故见高起痛呕不可触近之证。心为阳,寒为阴,寒乘于心,冷热相激故痛。寒乘于脾,脾冷弱不消水谷。心脾为子母之胜,为邪所乘,故痛而呕,复不能饮食也此……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心腹寒痛,呕不能食者,阴寒气盛,而中土无权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阴凝成象,腹中虫物乘之而动也。是宜大建中脏之阳,以胜上逆之阴。故以蜀椒、干姜温胃下虫,人参、馆糖安中益气也。

★黄元御《金匮悬解》: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者,土火俱败,寒水上凌,胃气奔逆不能下降也。腹中寒气上冲皮起,见头足出现上下走,痛而不可触近者,风木与寒水合邪,肆行无忌,排击冲突,势不可挡也。大建中汤胶饴、人参培土而建中,干姜、蜀椒补火而温寒也。

★费伯雄《医方论》:非人参不能天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名日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张秉成《成方便读》:夫阳受气于胸中,胸中之阳不足,则阴寒得以乘之,为痛为呕,所由来也。然寒为无形之邪,必赖有形之物,或痰或血或食或虫,以为依附。否则虽满痛而决不拒按,以至手不可近也。但痰血虫食,均有见证可察,如此证之正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之形,可见非痰非血非食,其为虫痛也无疑。其皆因脏寒而来,故治法必先温建其中脏,而后虫可安,寒可除。

★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大建中汤专治气营两虚,中阳无权,而阴霾乘之,阴寒凝结作痛。……痛不能食,甚则为呕,原是脾家之疴,椒、姜、参、饴皆是脾胃之药。其腹皮隆起,见有头足上下者,特以群阴闭塞,气血之流行不利使然,非实有癖积留着可比。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者,肠蠕动过剧,可以望而知也。有此证,兼有呕吐,腹痛不可触者,为肠之闭塞套叠、急性肠炎及急性腹膜炎。程注寒气搏于肠胃之外,其痛近于外,故不可触近云云。说腹膜炎极明确,此证,痛上连心胸。

★傅衍魁: 本方以建中温阳立法,具有较强的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作用。若腹痛胀满加厚朴、砂仁;寒甚或头痛目眩加吴茱萸;恶寒加附子;呕吐加半夏、生姜;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口干加白芍;手足麻痹加桂枝。

★《古今名方发微》:本方主治证为院腹剧痛,本证的发病机理为中阳衰微,阴寒内盛,故治当温中散寒,奠安中土,俾中阳得运,寒邪自散,则上下可以交泰无虞。

★姜成才:大建中汤具健运中州,补虚散寒之功。注重“胸中大寒痛”等立方主证,固为本方辨证要点:但谨守病机,更是其应用的准绳。如眩晕或嗜唾,其病机属中阳虚衰,阴寒内盛,而兼见不同程度的胸腹疼痛,呕逆,苍白,脉沉弦迟缓等症,即为辨证之关键。

张家驹:大建中汤证的“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乃无形之寒气冲逆所致,与腹满按之痛属实者不同,不可拘于按之痛为实而误用攻削克伐之剂。

(0)

相关推荐

  •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戊火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 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 ...

  • 【经方使用手册】大建中汤

    [经方使用手册]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是经典的虚寒腹痛方,传统的温中散寒方,具有止痛.止呕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及肠道吻合口愈合.调节肠道菌群.保护和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等.适 ...

  • 大建中汤证究竟是实是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同篇又言"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四)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主治:肺寒留饮,咳嗽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二)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主治:水气留于皮肤下之溢饮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 主治: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一)

    人参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主治:久病中阳不足,汤剂不仅可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也可用于治疗上焦阳气不振.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主治: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胸膈胀满,心以下有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三)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主治:心下悸,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咳唾清痰.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浮滑. 白术散 白术 川芎 薯椒 牡蛎 主治:脾胃寒湿证,妊娠养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 当 ...

  • 二妙散《丹溪心法》——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苍术.黄柏各等分 入姜汁调服...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 ★吴昆<医方考>: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二物皆有雄壮之性,亦简易之方也. ★王晋三<古 ...

  •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历代医家对该方...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各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煮作汤饮,代茶水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 ...

  • 三仁汤《温病条辨》——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何廉臣<重订通俗伤案论>:因于湿温者,三仁汤加保和丸.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