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别太狂,请藏起你的锋芒|鬼谷子
有鬼谷道的朋友问:“阿信,为何古人满腹经纶,却还是会失败?”
聪明能赢吗?当然,但是聪明不是成功的绝对条件。那么什么是绝对条件呢?三个字:
藏的深。
就如小时候母亲给我不吃亏的教诲:孩子,记得永远把老虎缩在袖口里。
一
明朝有三个一哥:阳德首推王阳明,阴谋首推姚广孝,文杰首推杨慎。
你或许不知道王阳明的“良知说”,不知道姚广孝的“擒龙术”,但是你一定听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其实这首词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稳坐明代三大才子第一把交椅的杨慎写的《临江仙》。
杨慎有四个身份:内阁首辅杨廷的亲儿子、李东阳的门徒、明朝状元、明朝三大才子,江南才子唐伯虎跟他比起来,也要相形逊色。
对,他爹就是那个一直打压王阳明的杨廷和。
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杨慎写过《鬼谷子评注》。
难道你不奇怪吗?这位地位与才华并存的大才子,怎么会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感叹呢?
二
公元1511年,葡萄牙人东进获得了东南亚的制海权,大明对此一无所知。还是普通公务员的王阳明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照例去吏部上班。
这一年注定是属于杨慎的,他考了个殿试第一,随后就入了翰林。更让人愤怒的是,他才23岁。虽然比他爹十九岁考上进士,晚了三年,但是他考上的是:状元。
比起文征明、祝枝山这些50多岁还在梦想考中进士的人来说,人跟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我们必须承认天才是可以遗传的。比如吧,我最近在读《儒林外史》,我突然好佩服吴敬梓的脑洞。后来我再一查,我明白了,他写的其实都是真人真事。
人家本来就是官宦子弟,只是叙述了自己的圈子而已。跟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一样的,你不需要佩服他的文采,因为他的人生见识本来就比普通人多太多。
有时候你理想的终点,或许也只是人家的起点而已。
理论上,在任内阁首辅的儿子成了状元,肯定有人会跳出来说是潜规则。就好比郭麒麟得了第一,肯定有人认为是郭德纲背后操纵的。
但是杨慎这个状元拿的却让人心服口服,不为别的,因为他是真的有才。
什么叫有才?仰望星空,你脑海里想起来的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而杨慎则会指着天上的一颗星星跟你说,这颗星叫:柳星。
怕你不信,杨慎还会告诉你《周礼》、《史记》、《汉书》里哪一章哪一节哪一句里有记载。
三
杨慎的前半生抓了一手好牌,大小王、四个2,四个A全特么在他手里。年仅23岁,杨慎同志的人生基本上圆满了。他爹杨廷和和他老师李东阳(处事的最高境界,不过圆滑二字|鬼谷子)都是位极人臣的内阁首辅,他是大明的状元,大明的才子,有钱有权还有才。
可是俗话说,上天给你打开一扇窗户,就会给你关上一扇门。这位杨状元是个著名爹控,是他爹杨廷和的粉丝。这很符合儒家的价值观,所谓父父子子的本质不就是让儿子成为爹控吗?
爹控有两个特点:1、爹说的都是对的。2、任性的拥护爹永远都是正确的。
可是杨慎在得意之余很显然忘了,大明公司的老板姓朱,而不姓杨。
看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很显然你要努力的把自己藏起来。可是杨慎会鄙夷的看着你说:我爹那么有权,我那么有才,为什么要藏?
很显然彼时的杨慎并不知道“藏”是职场第一奥义。前有文种、韩信,即便在大明朝也有刘伯温、胡惟庸的前车之鉴。
胡惟庸当年多牛掰啊,手直接伸到朱元璋的身上,剥夺了朱元璋对天下的生杀大权。也正因如此,胡惟庸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老朱直接把他列为奸臣名录第一位。
对此,杨慎表示非常不以为然,理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很显然他低估了一个人,明世宗朱厚熜。
这很好理解,杨慎考上状元的那一年,朱厚熜才4岁。
四
可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人心更是如此。朱厚熜登基的第一年就跟他爹杨廷和掐了起来。杨廷和让朱厚熜认亲叔朱祐樘为皇考,也就是亲爹。
可朱厚熜明确表示,自己是来当皇帝的,而不是来认爹的。如果认了朱祐樘为爹,就要把自己的亲爹叫伯父。
对,这其实就是过继的问题,朱厚熜明确反对自己是过继的。这也就是明朝的“大礼议事件”。表面上这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但其实背后却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这就好比有一天老板说:我是老板,我说的算。结果你站起来说:公司是员工的家,应该员工说的算。
谁有理?不同立场看起来其实都有理。但是中国人表面上是在说理,实际上是在争权夺利。所以,以后你在公司里,如果看见有人在讲理,你应该知道:
表面在讲理,其实在夺利。
咱们是个很奇怪的民族,非要在争斗的表面糊上一层道德的窗户纸,明明一戳就破,但是谁也不会主动戳破,因为谁戳破谁就不讲理了。
有时候看起来争的是理,其实夺的是权力。
咋整?藏起来!
可是彼时杨慎很显然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五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谁是爹的问题本来是老朱家的家务事,如王阳明就始终装傻,只看热闹不表态,这像不像吃瓜群众?这可让杨慎很不明白,凭什么非要听皇帝小儿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也是一样,谁上台首先就要任用自己的人,立场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
相信我,我吃过这个亏。
有一年我以空降兵的身份空降到了上海一家企业里,对前任留下的员工,我发现他们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于是不想开除掉,想继续任用他们。
结果呢?我天真的了。这些员工都是前任招聘来的,工资是前任加的,自然心里只有前任。于是我发现我安排的工作,永远不能按时的完成,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如果是这样就好了,更甚者直接跑去投诉我。
你以为的好心,在别人看来或许一文不值。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把所有的前任员工全部开除掉。
多年后,有个前任员工跟我说:当年真对不起你,总是故意捣乱,去打你小报告。
管理者有管理者的无奈,忠心和立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朱厚熜用了桂萼、张璁这两个人,原因是这两人识时务,跟自己一个立场,就如鬼谷子说的:佞言者,谄而于忠。溜须拍马,讨好奉承的人,会被人认为是忠心。
这时候我们的大才子杨慎第一个站出来说:
我反对。
理由是: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杨慎是理学门人,喜欢自称君子,以道德的名义打压别人。
这招看起来很蠢,但其实很有用。比如你骂一个人没本事没学历,这是不会骂人,骂不到点子上,但是如果你说他曾经借钱不还,跟女员工不清不楚,马上就被人记住了。
那么你猜,朱老板会听杨慎的吗?你天真了,身在职场,立场很重要。不管你在哪里混,首先你要用言行告诉你老大,你跟他是穿一条裤子的。
很多人之所以在职场、官场不得意,主要是立场选错了。你想,你天天跟上级唱反调,两人貌合神离,你觉得你们能和谐共处吗?
不存在的。
所以朱老板还是用了桂萼、张璁两人,顺带扣了杨慎三个月的工资。其实张璁后来还顶替了杨廷和当了内阁首辅。
在这件事上,表现了杨慎幼稚的一面,但其实还有更幼稚的,见老板要开除自己,还扣自己的工资,于是杨慎一哭二闹三上吊,天天带人在宫里哭闹,以正义的名义。史料记载:慎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请问各位一句:儒家孔子就代表正义吗?
六
左顺门事件终于爆发了。史学家一直有个疑惑:杨廷和的儿子怎么能想出街头流氓般的恶招?是爱吗?是责任吗?
是蠢,不懂得藏。
其实给你也一样,彼时杨廷和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内阁大学士们、各部的尚书以及科道的言官们,几乎都是与杨廷和同一主张的。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但手里也只有桂萼和张璁两个队友。
对于这件事情,朱厚熜几乎是哀求的,他说:我的哀哀之情不能自已,罔极之思亦无方。可承朕命以表衷肠,慎无再拒,勉顺施行。
“老杨啊,我的要求并不高,待我像从前一样好,但是能不能别让朕把亲爹叫叔叔?”
杨慎和杨廷和异口同声的回答:不行。
杨慎不仅嘴上说说,还发扬“知行合一”的风格,开始着手行动。老实说,他具备明朝官员的个性特征,喜欢打架,喜欢打群架。为了断了朱厚熜的念想,他决定干掉张璁,怎么干呢?
群殴。
明朝第一才子瞬间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就差纹身了。每天带着满朝文武在紫禁城的金水桥上堵张璁、桂萼。
有一天,张璁一大早去上班,刚到公司。突然左右前后冒出了很多人,一个个杀气腾腾。张璁暗道不好,于是撒腿就跑。
只见杨慎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一群人拼命追着张璁,目的很明确:呼死他。说好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呢?
杨慎边跑边说:“君子个毛线,先呼死他再说。”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张璁的做法是对的。从战略上,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战术上,一个人也打不过那么多人。我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武侠小说和黄飞鸿电影是假的,遇到这种事情,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跑。
可是术业有专攻,杨慎虽然是大名第一才子,但他不是大明第一个长跑冠军,因为大明长跑冠军应该是张璁。
是的,这哥们居然神奇的甩掉了群臣,跑了。这让大明的精英们彻底懵了,于是一群人都不带休息的,马上又去左顺门跪着。
朱厚熜彻底怒了:“杨家这父子两怎么总喜欢管我?休想!打,狠狠的打。开除,开除,全特么开除。”于是本来已经退休杨廷和被削职为民,杨慎更狠:
发配充军,永不录用。
朱厚熜有多恨杨慎呢?终朱厚熜一世,六次大赦,就是没有杨慎。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
杨慎年近七旬时,曾返回泸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抚派四名指挥将其押解回永昌。
“朕要让你一辈子都要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中度过。”
1559年,杨慎在云南孤独去世,那一年,努尔哈赤出生。
七
在漫长岁月里,杨慎始终在思考:为什么我爹和我那么优秀,却最终失败了呢?
他在苦苦寻找着答案,史料记载:慎除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什么叫杂著呢?还记得他师父李东阳写过《合纵连横论》吗?
杨慎则写了《鬼谷子评注》,鬼谷子在明朝就被称为杂学,确切的说,儒学之外的都被称为杂学。
那么杨慎是否找到了答案呢?
找到了,虽然有些晚,甚至他还写了一部书叫《韬晦术》(想读《韬晦术》,可加阿信私人微信:ggzznt)。书里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
杨慎充分认识到了“藏”的智慧,一个人能力越强,反而要学会藏。
怎么做呢?杨慎说: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
杨慎终于顿悟了,他明白了,做人要懂得藏,收起自己的锋芒。就如鬼谷子说的:谋莫难于周密。注意,他用的词是周密,周全且隐秘,而不是聪明。很多不聪明的人,其实也能赢,只要你藏的深。
聪明的人总是喜欢一步到位,但其实不聪明的人也可以分三步走,有时候快未必比慢好。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缓,谁曾见我后退半步?
做人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哪怕你爬得很高,也不要将自己暴露在风尖浪口,一旦受到众人的瞩目,你就会无法躲藏。
道理都懂,可是人往往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