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米高空突然没油,中国飞行员拒绝跳伞,8分钟创下世界奇迹
它有强健有力的双翼,可以不受羁绊地翱翔,在风中追风。浩瀚的天地,莫测的风云,在它神俊的双眸里一览无遗。
飞行员梁万俊便仿佛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他驾驶战斗机在万米高空飞翔,半途中却遭遇了险情——油箱的油漏了一大半。
他本可以跳伞,可是为了挽救价值上亿的科研样机,他毅然选择继续滑行,八分钟后,安然无恙地落降。最后他荣立一等功,获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这震惊世界的奇迹,他究竟是怎样完成的?
梁万俊1965年出生于四川广汉。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飞行员。高中毕业后,他参加了空军的招飞体检。当时他貌不惊人,身材单薄,对自己成为飞行员根本不抱希望。
然而结果公布时,他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成为全校唯一一个通过体检的学生。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
1998年9月,梁万俊离开原航空公司,来到中国空军试飞大队。虽然此时他已经有13年的战斗机驾龄,但飞机试飞的困难与风险完全超出了他的所有想象。试飞与一般飞行不同,需要驾驶员将战机的技术性能飞到极限,才能检验出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一架新型战机的研制定型,往往需要数十次的飞行测试。
试飞过程中,驾驶员不仅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飞行任务,还要时刻提防经常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2004年7月1日,夜雨初歇,天空被洗得清澈剔透。这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极适合战机飞行。
梁万俊一大早来到试飞大队,一番准备后,于下午1点09分登上了新型战机J10。首飞安全回落后,他带着“发动机万米高空加力实验”这项任务开始第二次飞行。
飞机划出跑道后,迅速向北爬高,攀升至一万两千米的高空。梁万俊正在加力实验当中,意外却陡然发生了。
他加力回转,正准备向南飞行,眼角一瞥,瞧见功率箱的载油量在快速下降。他立刻关掉加力按钮,可油量的下降速度却并没有减慢,并且操作台上的“5v5”故障报警灯也亮了起来。
塔台的工作人员立刻向他发出指令,要求他中断任务,掉转机身向机场方向返航。熟料返航过程中,功率箱的载油量下降得越来越快,短短四分钟,便从550升降至129升。
梁万俊依照塔台指令检查各项操作系统,短暂时间内并没有查出任何异常,但功率箱的载油量已然见底。此刻,飞机身处4800米的高空,距离机场还有20公里,但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了。
飞机一旦在高空失去动力,就成了一个重达上十吨的金属,会立刻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梁万俊回忆起那十万火急的刹那,说道:“我能听到的声音变小了,到最后完全没有了声音。我意识到发动机停止了工作。”
感受到飞机的降落速度越来越快,梁万俊没有吓得手足无措,反而保持着异常的冷静。这种心理素质,是他的天赋,也是他从无数飞行员中脱颖而出,被选为试飞员的原因。
从第一次飞行到如今,他已经安全飞行1800多小时,4100多架次,飞行中,他时刻告诫自己:“紧张只会带来灾难,不会有任何帮助。”
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梁万俊会选择跳伞,价值上亿的科研样机回不来了,但经过短短数秒的思考,梁万俊选择了紧急迫降,他要把这个国家的科研成果带回去!
在世界航空史上,无动力飞机紧急迫降成功的范例寥寥无几。梁万俊的这个选择毫无疑问是极度危险的。要知道,当飞机动力系统停止工作后,只能依靠蓄电池储存的电能维持各部系统的低配运行,配合飞机双翼的滑行能力降落。这需要驾驶员对飞机飞行方向和角度极精准的操纵能力。
但是,就算操纵能力达标,飞机的电能储备也是个未知数,若是电量不够,带来的就是机毁人亡的结局。
梁万俊勇敢地平推操纵杆,机身在空中回转了三次,最终向着飞机场跑道滑去。在第三次回转前,是他跳伞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操纵机身落进了跑道。
他虽然保持着冷静,但塔台及航站楼的工作人员和同事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试飞大队的队长事后说:“若是三转弯时,飞机高度低于三千米,或者角度有丝毫不对,我就会下达最高命令强制他跳伞自救。”
梁万俊与塔台时刻保持着联系,在精诚的合作下,成功调整好飞行角度和速度,有条不紊地完成着陆前各系统和部件的收尾工作,最终于13点41分以超出正常近两倍的速度接地。
“降速!降速!好,看到跑道转!继续转!很好,保持速度拉平,呆住!呆住!好的,柔和停机!”大队长在塔台拉着对讲大喊。
13点45分,这架J10科研战机完成了所有的着陆工作后,停机成功。此时距离它出现故障那一刻过去了整整八分钟。
在众人的欢呼雀跃中,梁万俊扶着栏杆缓缓走下舷梯。他松了口气,此前那惊险交迫的八分钟几乎耗光了他的全部精神和体能。
他离开现场,当晚睡了个极安稳的觉,第二天一早,平静地来到飞机场,继续下一轮试飞工作。
事后梁万俊接受采访,问他为何连性命都不顾,偏要带着飞机回来。他想了想,讲了个故事。
某一年,在岳父母家,梁万俊抱着年幼的儿子下楼梯,却不慎踩空,直接滚了下来。妻子急地冲上前察看,发现梁万俊身上有多处血痕,但他紧紧抱在怀里的儿子却安然无恙。
“人在生死攸关之时,会毫不犹豫地想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之前是儿子,后来是飞机。”他说。
J10虽然仅仅是一大块金属,但在梁万俊眼里,它承载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它是国家宝贵的知识结晶。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