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呃逆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要点一 概述

  《内经》无呃逆之名,其记载的“哕”即指本病,如《素问·宣明五气》说:“胃为气逆,为哕。”该书已认识本病的病机为胃气上逆,还认识到呃逆发病与寒气及胃、肺有关。

  元代朱丹溪始称之为“呃”,明代张景岳把呃逆病名确定。

  呃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呃逆的病因

  1.饮食不当

  2.情志不遂

  3.体虚病后

  (二)呃逆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呃逆之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关。

  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寒凝、火郁、气滞、痰阻,胃失和降;虚证每由脾肾阳虚,或胃阴耗损等正虚气逆所致。

  要点三 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呃逆的诊断要点

  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

  2.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

  3.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

  (二)类证鉴别

  1.呃逆与干呕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

  2.呃逆与嗳气

  两者均为胃气上逆,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常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故张景岳称之为“饱食之息”,与喉间气逆而发出的呃呃之声不难区分。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呃逆的辨证要点

  1.分清生理、病理

  若一时性气逆而作呃逆,且无明显兼证者,属暂时生理现象,可不药而愈。若呃逆持续或反复发作,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可视为呃逆病证,需服药治疗才能止呃。

  2.分清虚、实、寒、热

  如呃逆声高,气涌有力,连续发作,多属实证;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多属热证;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多属寒证;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多属虚证。

  (二)呃逆的治疗原则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止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因此,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和胃降逆止呃。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三)呃逆的分证论治

  1.胃中寒冷证

  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常用药:丁香、柿蒂、高良姜、干姜、荜茇、香附、陈皮等。

  2.胃火上逆证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制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等。

  3.气机郁滞证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丁香、代赭石等。

  4.脾胃阳虚证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丁香、柿蒂等。

  5.胃阴不足证

  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橘皮、竹茹、枇杷叶、柿蒂等。

  速记:呃逆寒丁火竹叶,气五阳理阴益胃。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呃逆】

    呃逆 一.概念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诊断依据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 ...

  • 呃逆(膈肌痉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医林改错>谓:"呃逆欲称打喀忒".&l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呃逆(打嗝、膈肌痉挛)】

    呃逆 呃逆是以饮食.情志.受凉.正虚以及痰饮.瘀血等为病因,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膈间之气不利为病机,临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中膈肌痉挛.胃扩张.功能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痹症

    痹证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病证.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厥阴病辨证论治

    厥阴病辨证论治 厥阴病本证 一.寒热错杂证 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少阴病辨证论治

    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1.四逆汤证 [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释义]本条论述少阴病脉沉,治宜急温.条文以脉代证,提示少阴病施治宜早,切勿拖延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温病

    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即见卫气同病证,继则肺胃热毒炽盛.本病发展过程中,往往因邪毒攻窜而出现头面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等表现.毒盛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证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释义]本条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病症与诊法

    病证 一.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颤证

    颤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癌病

    癌病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痩等全身症状. 要点一 概述 远在殷墟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积聚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 要点一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