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中医| 针刺(灸)有多神奇 |王守富专栏

针灸,从专业上讲,包括针刺与艾灸两大治疗方法。基于实际运用中,针灸有时只用针刺,不用艾灸,有时既用针,又用灸;而艾灸是只用灸,不用针。故,这里所讲针灸,着重是针刺。

针灸(刺),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一颗小针,何以如此神奇?让我们细细品读。

针灸之针安全吗?

针灸之用针是否安全?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医学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最大限度控制交叉感染,国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针具,统一为不锈钢针,且1人1针一次性使用;对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执行消毒,确保患者安全。因此,针灸使用的针具是安全的。

针灸针具知多少?

针灸用具,简称针具。《帝王世纪》记载了“伏羲创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了九种不同形状和不同用途的针具,包括: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统称为“九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发掘的西汉刘胜墓中,出土了4根金针、5根银针。

出土金针

现代使用的针具由古代九针发展而来,品种多样,规格齐全,多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光滑亮洁,坚韧耐用,不仅可以减轻针刺的疼痛感,而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其最常用的是毫针,还有芒针(由长针发展而来,身长在5寸以上)、三棱针(由“锋针”改制而成)、火针(由大针衍化而来,并有单头与三头火针之分)。在“九针”基础上,后来又相继发明了皮肤针、皮内针、针刀等针具。

针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据考证,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砭石,指将石头磨制成具有点刺、切割、压按、刮摩等作用的工具。砭,是指用砭石治疗疾病。《说文解字》载:“砭,以石刺病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制砭石大小”等记载,而公元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1根磨制成长4.5厘米、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刃,另一端有锋呈锥形的石针,专家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砭石。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针具也由石针、骨针、陶针、还有竹子削成的竹针,逐步演变到铁针、铜针、银针、金针等金属针。

现用不锈钢针

针灸依据什么用针?

古人通过长时间的总结和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点对于疼痛和内脏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就发明了穴位。因此。“经络”、“腧穴”是针灸理论最基本的概念。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祖先已懂得用石头制成简单的尖状、片状器具,以刺破痈疡,排脓放血,可缓解病痛。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并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针灸。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它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根据其足臂、阴阳的命名特点,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黄帝内经》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理论,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黄帝内经》对经络学说尤有精辟的论述,不但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络属脏腑及其所主病证均有明确记载,而且对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走向、分布、功能以及和经络系统相关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亦有记叙。《黄帝内经》对腧穴理论也有较多的论述,载有160个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称,对特定穴理论阐述较详,特别是对五输穴理论阐述较全面。《黄帝内经》对刺法论述也较为详尽,补泻手法上提出了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在治疗方面,论述了治疗原则,如“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在取穴配穴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法,如俞募配穴法、远道取穴法等。《黄帝内经》记载了一百多种病症,其中绝大多数疾病都应用针灸治疗。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可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针灸学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更补充了《内经》之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

发明六经辨证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不仅于方药方面给人留下许多光辉的典范,而且在针灸学术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贡献。在他的著作中,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主张针药结合,辨证施治。

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著有《枕中灸刺经》。

史载晋朝医家皇甫谧(215-282年),开始并不是一个医生,而是一个历史学者,从小就身体羸弱。中年患风痹疾,半身不遂,于是悉心研究医学,很快精通了针灸术,用针灸和中药治好了自己的瘫痪,后来就专心钻研医学,写了《黄帝针灸甲乙经》这本名著。该书共12卷128篇,是在《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基础上,结合《难经》等著作的部分内容写成的,把很多穴位都确定下来了,这是汉代《黄帝内经-灵枢》后的首部针灸专著。

宋朝医家杨继洲,把家传的针灸技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了《针灸大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针灸在国际上有多火?

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关针灸的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其纳入国家健康保险。约有38万余名针灸工作者,国外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10万多家,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以

(0)

相关推荐

  • 徐疾补泻法,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专家简介 郭宗仁,1941年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学教研室主任.郭宗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近四十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 张仲景的医学背景:破局与重组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张仲景在医学上 ...

  • 想学好中医针灸要熟读哪些书

    想学好中医针灸要熟读哪些书 原创2021-06-06 23:30·治未病的仙博士 这个题目其实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几年之前曾尝试回答了一下,结果成了我知乎被收藏最多的回答,收藏数是点赞数的2倍多,据说好 ...

  • 漫说中医| 中药:你知多少 |王守富专栏

    在中医药体系中,医为唇,药为齿.自古以来,就是"医先识药,识药先懂医.无医不知药,无药不成医." 但在日常生活中,说起中医药,人们对中医知识与技术还略知一二,但要说中药却大多一问三 ...

  • 漫说中医| 中药配伍的科学奥妙 |王守富专栏

    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当患者找医生诊断后,除极少数人只需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促进康复外,大多数人都需要直接口服中成药或者针对性煎服中药. 那么,中医师依据什么开中药处方?中药的药物之间如何调配?吃中药 ...

  • 漫说中医| 中药配伍的科学奥妙王守富专栏

    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当患者找医生诊断后,除极少数人只需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促进康复外,大多数人都需要直接口服中成药或者针对性煎服中药. 那么,中医师依据什么开中药处方?中药的药物之间如何调配?吃中药 ...

  • 漫说中医| 中药膳食 |王守富专栏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对食物的认识更加广泛而深刻,发明了品种繁多的食用方法,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形成名扬中外.特色鲜明的粤菜.川菜等八大菜系的同时,发现了许多既可用于治疗疾病,又可用于食用的中药材 ...

  • 漫说中医| 黄帝八十一难经:医道之灵 |王守富专栏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此书,向以<内经>.<难经>并称.全书用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 ...

  • 漫说中医|《黄帝内经》:医道之宗|王守富专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为中医理论之基础,居四大经典之首,包括<素问>.<灵枢>(也称<针经>)两部分,共162篇,约18万字左右,是我国 ...

  • 漫说中医| 拔罐 |王守富专栏

    拔罐最早以兽角为罐具,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操作方法也有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针灸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拔罐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拔罐 ...

  • 漫说中医| 切:中医四诊法之本 |王守富专栏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 之前已简单讲述了望 ...

  • 漫说中医|切:中医四诊法之本|王守富专栏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 之前已简单讲述了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