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燕园(两篇)

又见恩师

杨春英

8月16日,星期天。趁着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文友居家休息的当口儿,我们一行四人,在涿州作协主席刘剑新(恩师女儿)的引领下,前去拜望当代老作家颖川(刘维燕)先生。
搞文学创作,颖川先生是我们五人的启蒙老师。三十多年了,由于种种原因,五人聚少离多,凑到一起实属不易,去拜望老师也就难以成行。但恩师的言传身教,不谙闲事,全身心致力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如今,当年先生麾下的五虎上将大都退休,只剩刘吟苍还在央视工作。难得今日聚在一起,拜望恩师的心愿一拍即合,事情办得也就顺理成章。
上午九点多,我们来到先生家门口。先生住的平房,小院不大。盖房时我参加了,后又来过一次。那时先生的孙子大虎还小,骑在先生的背上,让爷爷在床上转圈。如今大虎也有了儿子,名叫小虎。
进院后大家一阵惊呼,只见五棵石榴枝桠曲弯,硕果累累。你只有赞叹的份儿,绝对没有顺手摘的欲望。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仿佛一把绿伞,给这座小院遮阴蔽雨。枝头挂满柿子,全是绿色的,和树冠浑然一体。我想,等秋后叶落,满树金黄的柿子,该是另一种景色。
更奇的是茑萝攀树。我还是第一次见此植物。但见绿蔓缠绕,倚树而上。绿叶间探出一朵朵五角星小花,红旗色,极好看。
由此,我想起了古建筑中的龙攀柱。
先生卧室的窗台上,几方奇石盆景高低错落,仿佛高山峻岭的浓缩版。
我欣赏着小院的美景,突发奇想:吉祥树,奇石,先生在树下吟诗,这不就是一幅绝妙的国画吗!
(有哪位高人能按我的构思画出此画?)
说话间,我们进了屋。由于事先剑新告知我们要来,所以先生早早在屋里等着。
见到他的四名学生(高天龙在新疆,没到场),先生和师母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说:春英是航校气象台的,散文写得好。其他几位,谁在哪家刊物发表什么作品,谁擅长写什么,先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甚至连盖房时我送来一车滑秸,恩师都记得。这些我早已忘记。
见恩师偌大年纪,身体如此硬郎,问及有何独门绝技。先生说:作家是永远长不大的儿童。我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儿童。你只要保持一颗童心,你的作品就有活力!
这是老人家的切身感悟,也是他永葆青春的动力。
先生一生心胸豁达,性格开朗,不追逐名利,不谙闲事,一心扑在文学研究与创作上。这,也许是他长寿的根本原因吧?
室外秋雨霏霏,室内欢声笑语。忆不完的陈年往事,道不完的师生情怀。好一派祥和气氛!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怕先生累着,赶紧扶着恩师到石榴树下拍照。开始先生穿着一件粉色体恤,上面有些褶痕。追求完美,先生执意换了一件桔红色上衣,显得更加喜兴。他说,人越老越要穿的鲜艳,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和恩师依依惜别,告知以后常来拜望。先生站在门口,面带慈祥,微笑着目送我等离去。但愿恩师永葆童心,晚年幸福,多多为广大读者提供隽永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杨春英,原空军某部干部,上校军衔。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散文《在春天的日子里》荣获首届“全国当代军人生活”征文优秀奖。

雨  巷

孙凤春

‍再见到颖川先生,竟是三十年后的今天,即2020年8月16日。早晨就开始的潇潇秋雨,似乎在契合着我们此时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
三十年未见,先生应该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先生是否安好?是否还能记起我们?
穿过一条湿漉漉的雨巷,剑新妹妹(颖川先生的女儿)把我们带到了那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院。
推开院门的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是满园绿色。几棵石榴树上,白里透红的大石榴挂满枝头,红的黄的花儿在绿荫中点缀。小院儿干净整洁,生机盎然。
见到颖川先生的一瞬间,我们都有些惊讶。是时光眷恋了先生,还是先生留住了时光?先生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嗓音宏亮。
刚一进屋,老人不等我们坐稳,就向剑新妹妹说起了我们。这是杨春英,航校的,散文写得好;这是刘吟苍,照相好,现在央视;这是凤春,写过小说,八十年代就登过《荷花淀》;这是杜晓枫,化工报的,我们合作过。我的个天哪: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驰骋文坛一辈子,著作等身,弟子过千的老人,居然有这样超强的记忆力。
要知道,这些过去了三十多年的旧事,我们自己恐怕也都忘了。可老先生却依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我们面前,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拉拉这个的手,拍拍那个的肩。大家拍照了。先生一路小跑回自己的房间,特意换了一件红体恤,说红的喜兴,老了要穿得鲜艳。逗得大家开心大笑。我们惊讶老先生的不老秘籍,先生谈道,作为作家,要永葆一颗童心,你只有留住了童心,你的作品才能有活力;同时,身心快乐,身体自然好了。先生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先生这一辈子,心地纯洁,不追名逐利,不攀附权贵,一心扑在自己的童话里,以至于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文笔流畅清新。依依惜别于老先生的小院,眼前总是闪现着先生天真慈祥的容貌,清脆爽朗的笑声。尤其是先生那句,作家要永远有一颗童心,深深嵌入心底!
我以为,不止作家要有一颗童心,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留住自己的一颗童心,——一颗纯洁的、善良的、快乐的童心!

作者简介:孙凤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追随颖川先生,活跃于当代文坛。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房山作协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联系电话:13111688191 刘剑新

13501001691 陈玉泉

投稿邮箱:ydwhtg@163.com

请您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燕鼎文化”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付丽赏花 | 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芸芸众生结花缘(六) 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作   者:付  丽 播   音: A   K 编   辑:付  丽 有谁不知道老舍先生呢?尤其是北京人. 老舍先生的出生地位于北京新街口北大街小羊圈 ...

  • 【听】童年的小院 文|雨落心扉 诵|金色秋天

    文|雨落心扉  诵|金色秋天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这话一点不假,下过一场春雨之后,天气渐渐转暖,看着路边那充满新绿的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起来,我的心随之跳跃,于是,想起 ...

  • ​索长福:重聚(散文•外两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看了这两篇,我也想躺平了[捂脸]为官的,...

    看了这两篇,我也想躺平了[捂脸]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

  • 两篇传世《诫子书》解读!教子智慧、父母必读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从 ...

  • 轩诚随笔:相隔36年的两篇祭文(第1471期)

    近日整理父亲的遗物,无意中发现父亲三十多年前为好友张世安君撰写的祭文手稿.手稿落款是1985年1月17日,时为农历甲子年冬月二十七日.哪一年与今年一样,亦是父亲的本命年,那年他48岁,送走了至交好友. ...

  • 生活状态与生活姿态(外两篇) || 十品

    作者:十品   生活状态与生活姿态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并不美,甚至可以用很惨.很痛苦来形容,那是我们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别人比自己生活的好,钱也比自己的多,爱情也比自己幸福,生活在别人阳光灿烂的时候 ...

  • 高中记叙文应该怎么写(附两篇范文)

    高中记叙文写作要点 高中记叙文的写法和初中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唯有在各方面更加精进,更加注重质量而已.尤其在语言.顺序和选材上,一定要有高要求,这就要求大家对相关知识有明确的认知. 关于分类     关 ...

  • 聊聊估值方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PEG估值法(两篇高质量文章)

    作者:南山之路 今天我就专门写一下如何对公司进行估值.常用的估值方法一般有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股利贴现法.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市销率估值.PEG估值法等,前面 2 个是绝对估值法,后面 4 个是相 ...

  • ​​名校佳作两篇及名师点评

    杀死一只鲲 高二15班  冯硕 散落的月光躲过人群,铺排成大海的鳞.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是巨兽,一只蛰伏在海底暗潮中等待的巨兽,一只试图逃脱的巨兽.它等待了多久,就挣扎了多 ...

  • 二〇二一年五四青年节《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视频、演讲词 官媒时评两篇

    关 注 我 们 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爸爸妈妈都爱看 教育/阅读/教学/写作 以下视频来源于 哔哩哔哩 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发布<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演讲视频.视频中两位初中生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