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枯、润—谈书法用墨
赞 (0)
相关推荐
-
沈鸿根毛笔行书字帖(上册)字体粗壮大气,刚柔相济,适合初学者
沈鸿根毛笔行书简体字帖(上册).上册为大字帖,每页六个字.共70页.适合初学者描红摹写.上次发布的图片有错误,现重新发布.由于三字经文字太多,下册改为中字字帖,每页12个字,共85页.明天发布,敬请期 ...
-
林散之谈书法如何用墨
林散之草书极讲究用墨干.湿.浓.淡的变化,精彩处不让古人.林散之谈用墨讲究辩证关系,如力求从枯笔中写出润来,黑大方圆者谓之枯等.看似矛盾的墨色关系,其实蕴含着精神气韵上的内在联系,卫夫人<笔阵图 ...
-
肖愻:从前贤遗法中融汇皴、擦、点、染、干、润、浓、枯表达优美
画家小传 肖愻,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怀宁人.早年从师姜筠学习山水画,画山水学其师,并为师代笔.筠待之苛.随友人入川,又赴东北习幕,均不得意 . 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 ...
-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用墨枯润相间,太有劲!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七月书,书风与颜真卿行书极相近,笔力沉练,苍劲古朴:用墨枯润相间,老笔纷披. 清刘熙载<书概&g ...
-
王川谈书法:实验结果引出的话题,曾翔和田楷的是是非非
王川谈书法:实验结果引出的话题,曾翔和田楷的是是非非
-
谈书法的临摹理解的层次决定临摹的高度
学习书法临摹是第一要务,也就是说书法是非临摹而不能得其法.可以说,书法(汉字)的创始就与临摹有着不解之缘,在临摹中发展丰富,在临摹中演变升华.但随着书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技法的完善和艺术境界的日臻完善 ...
-
王川谈书法:揭秘书法进入高境界的基本路径
王川谈书法:揭秘书法进入高境界的基本路径
-
没有黄庭坚的'狠',你凭什么谈书法?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向来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书法艺术追求这条道路上,他也常常否定自己之前的作品,说:"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 ...
-
浅谈书法之笔法(五)&折钗鼓
笔者只写干货,务虚的长篇大论就按下不表. 姜夔<续书谱>云:"折钗鼓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 先看几张法帖的图片. 玄秘塔碑摘选 勤礼碑摘选 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摘选 线 ...
-
张坤山老师谈书法当中的平正与险绝
张坤山老师谈书法当中的平正与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