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电学易错点分析

【写在前面】

中考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中,传统复习模式:做题→讲题→做题→讲题已不适应现在中考题型要求。

理解基础概念、弄清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应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中考主流题型。

如果在一轮复习中仍有不明白的知识点,单凭刷题弄明白往往要走较长的路,特别是一些易错点、易混点,是每次考试的主要失分点。

【举手提问】

1.如何找到易错点?

2.电学部分有哪些易错点?

3.如何纠正易错点?

【新课学习】

一、如何找到易错点

1.查课本

以课本内容为顺序,逐一梳理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根据初学时在课本上的标注,反思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已学会的、不熟练的、根本不会的知识点逐一筛查出来,为“精准扶贫”找到目标。

课本标注

2.查笔记

在每节新课初学时,笔记记录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老师讲的思路、方法等内容概要。

笔记

复习时,对照本节教材内容及标注结合笔记同步进行梳理,很容易查出易错知识点。

3.查试卷

对照检查单元测试卷、月考卷、期中考试卷、片区联考等试卷,查每次考试出错频率多的知识点。

例如:查找第一次模拟考试易错题

模拟考试题

通过梳理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用以上三种方法查到出错部分涉及同一个知识点,就说明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根本就没学会或不理解。

2.如果用以上三种方法查出的出错点频次不高,看看就会,不看就错,说明这部分知识点只是大概了解,并没有掌握,把出错当失误,其实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

3.如果用以上三种方法查出的出错点很零碎,偶尔出现,这说明对知识点理解不透,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

二、电学部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1.物体带电的原因易出错

例题:

(2018安徽17题3分)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移动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移动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移动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移动到带电体上

易出错点:

摩擦起电或物体带电时,正电荷也发生转移。

出错原因:

不理解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转移和电子带负电.

纠正方法:

翻看摩擦起电一节内容,解读课本知识点。

(1)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一个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物体带电的原因关键词:

1.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转移。

2.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3.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案例对比:

例题:

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验电器B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箔也带了正电,是由于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了缺少电子带正电的物体上,使验电器也缺少了电子带等量的正电。

对比分析:

带负电的物体A靠近验电器B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箔也带了负电,是由于物体A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B上,使验电器也有了多余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回到原例题看看做对了吗?正确答案:C.

2.实物连接图易出错

例题:(2020天水)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易错点:

电流表A1、A2测量的干路还是支路电流判断错误.

出错原因:

(1)电流方向从电流表“+”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出错;

(2)电流表跟“谁”串联就测谁的电流,应用不熟练,失误较多。

纠正方法:

查看笔记、试卷、错题集,分清并联电路干路和支路,电流表跟哪一部分电路串联。

如下图: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开关后进入电流表A2的“+”接线柱,在“-”接线柱分离,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通过灯泡L1的电流没有经过电流表A2,只是接在了A2的“-”接线柱上了。

通过灯泡L2的电流,从电流表A1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电流表A1测灯泡L2的电流。如下图.

正确电路如下图:

3.电压表接法易出错

例题:(2019安徽)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片P,则(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易错点:

电压表测量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出错原因:

(1)对串联电路中U=U1+U2的含义不理解.

(2)对电压表内阻很大的特点不了解.

(3)对电压表接在串联电路中的哪一个电路两端不会分析.

纠正方法:

看课本电压表测电压内容,解读课本知识点

在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探究实验中,通过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反复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如下图:

如图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指的是图中AC两点之间的电压UAC,也就是电源电压U。

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指的是AB之间电压UAB和BC之间的电压UBC.

也就是说,以上串联电路分了三个两端,一是电路两端U,二是AB两端U1,三是BC两端U2.

由于U=U1+U2,在电路分析时,电压表接在“谁”的两端,测的就是“谁”的电压。

如下图:

例如,在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中有如下题目: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5V且不变,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V,则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电路分析方法:

(1)分析电路连接方式

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可以看作为“断路”,由此看出灯泡L1、L2串联。

(2)分析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U=U1+U2,也就是串联的灯泡把5V的电源电压,分为了1V和4V.

(3)分析电压表接在了“谁”的两端

5V是电源两端,电压表接在了灯泡L2两端,1V是灯泡L2两端的电压,那么,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

U2=U-U1=5V-1V=4V.

回到原例题图:

电路分析如下图所示:

(1)分析电路连接方式

去掉电压表看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2)分析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U=U1+U2.(见下图)

(3)分析电压表接在了“谁”的两端

电压表接在了定值电阻R的两端,测得就是R的电压。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小,U1也变小,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2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4.定值电阻的大小易出错

易错点:

根据欧姆定律I=U/R得变式:R=U/I,

从变式:R=U/I可知,电阻R跟电压U和电流I的数学关系是“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出错原因:

(1)没有理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

(2)不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跟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纠正方法:

查看笔记、试卷、错题集,找到相关出错题重做或点击下边链接:

如何解读欧姆定律

动态电路分析方法

例题:(2019潍坊多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C.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小

电路分析:

(1)分析电路连接方式

去掉电压表看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

(2)分析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U=U1+U2.(见下图)

(3)分析电压表接在了“谁”的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V1测滑动变阻器R2电压,V2测定值电阻R1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电流。

由于R1是定值电阻,它的阻值与电压、电流无关,所以,无论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示数如何变化,U/I的比值也就是R1的电阻大小大小不变。

选项D错误。

在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R2的电阻变小,电压变小,电流变大。

由于电源电压U不变,根据P=UI得,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选项:B、D错,正确选项:A、C.

5.电能、电功、电功率概念单位易出错

出错点:

(1)电能就是电功,电功也是电能.电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能表是用电器,是测量电流的仪器.

(3)电能的单位是“度”,电功的单位是KW,电功率的单位是KW.h.

出错原因:

(1)概念不理解,容易混淆.

(2)不理解单位形成过程,运用不熟练.

纠正方法:

复习电功率一章的课本内容,理清基础知识点.

课本内容解读:

电能:

●定义

电能是指电所具有的做功的能,电能是由自然界中的种形式的能转化而来。

●单位

电能的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

国际单位:焦(J),

换算关系:

因为:

1KW=1000W

1h=36000s

所以:

1KW▪h=1000W×36000s=3.6x106J

即:1KW.h=3.6x106J

●电能的计量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通过电能表(电度表)计量。

机械式电能表          电子式电能表

各种电能表就是以千瓦时为单位来计量用电器已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所以,电能表既不是测量仪器也不是用电器。

各种电流表都是来显示电路中通过电流大小的仪器。

电能表是计量仪器,电流表是测量仪器。

电功:

●定义

电功是指用来做功的电能,也就是用电器消耗或转化的电能,在物理学中,把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公式:

W=UIt

常用电功率公式:P=W/t的变式:W=Pt计算电功。

●单位

因为电流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多少其他形式的能,所以,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相同。

即: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国际单位:焦(J),

换算关系:

1KW.h=3.6x106J

用电功公式可以计算出电池储存的能够做功的电能。
例题:
华为某型号手机电池,工作电压3.7V,待机电量1700mAh(6.3Wh),计算充满电电池储存的电能是多少?

根据电功公式:W=UIt,

U=3.7V,I=1700mA=1.7A,

t=1h=3600s.

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W=UIt=3.7V×1.7A×3600s

=22644J

或用W=Pt=6.3W×3600s=22680J

电功率:

●定义

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或消耗电能)的快慢,时间越短,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公式

定义公式:P=W/t

由电功率定义推导的实验式、计算公式为:P=UI

P=UI是计算电功率大小的公式,不是P=UI就是电功率。

●单位

常用单位:KW,常用单位:W

换算关系:1KW=10³W

跟踪练一:

例题:(2019玉林)

下列关于电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电流表把电能直接测量出来

B.电能的单位是“度”,学名叫做千瓦

C.消耗电能越多的用电器,电功率就越大

D.消耗电能相同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一定相同

6.家庭电路中漏电和短路易出错

出错点:

家庭电路中的漏电与短路分不清

出错原因:

不明白漏电是火线与地线相连接,短路是火线与零线相接。

纠正方法:

翻看课本,解读什么是漏电和短路。

漏电

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不应该有电流直接流入大地。

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式如下图

但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

地线接用电器的外壳接触,当火线与用电器外壳接触时,电流就会经地线流入大地,形成漏电。(如下图)

漏电是火线与地线相连接,使电流流入大地的电路。

漏电保护

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要起作用了,它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漏电保护器

短路

如果不小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电线绝缘皮被刮破或老化,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短路。

家庭电路中的短路是指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的电路。

严重的短路后果是引发火灾,如下图:

家庭电路短路         电动车短路

短路保护

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中的电磁铁立即发挥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空气开关

提示:

空气开关不是漏电保护器.

7.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静止小磁针N极的指向易出错

出错点:

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静止小磁针N极的指向混淆

出错原因:

(1)不明白磁场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2)静止小磁针N极指向跟磁场方向的关系

纠正方法:

查看课本:

【观察与实验】磁场的方向

关键词:

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也就是说,磁场方向是小磁针北极指向确定的。

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物理模型,所以,在磁场中静止小磁针N极的指向跟该点磁场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一致,如下图所示:

跟踪练二

例题:(2020淄博)

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小磁针在B点静止,则(    )

A.甲、乙磁极均为S极

B.小磁针的上端是S极

C.A、B两点的磁场强弱相同

D.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8.电动机与发动机判断易出错

出错点:

电动机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区别

出错原因:

(1)不明白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分不清“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和“电磁感应”的区别

纠正方法:

查看课本内容并回顾实验情景

【观察与实验】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和电动机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详情:

直流电动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

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结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实验装置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人们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电动机就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2)人们根据电动机原理制成了动圈式扬声器

音箱            喇叭

结构示意图

常见的考题如下图:

关键:查有没有电源

●电磁感应和发动机

电磁感应也就是“磁生电”.

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结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线中就会产生电流。

在物理学中,把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俗称“磁生电”.

(1)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动机

发动机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制成了动圈式话筒.

话筒及构造示意图

常见考题如下图:

关键:查有没有电源

以上所述易错点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有些在做题过程中易错的点,是对知识的应用上出现了问题。

梳理易错点有多种方法,应因人而异,只有自己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中考真题训练】

1.(2018·临沂中考)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2.(2020衡阳)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再用C棒去同时接触A、B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C棒与其手柄D均为导体

C.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A到B

D.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是由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3.(2020临沂)

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按如图方式连接,将开关S1和S2闭合,则(   )

A.两灯泡是串联的

B.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

C.电流表A1的示数是A2的两倍

D.断开S2后,灯泡L1的亮度变大

4.(2019随州)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分别为U1、U2、U3,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l2(五块电表的读数均不为零),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U2=U1=U3    I1=l2

B.U2=U1+U3    I1=12

C.U3=U1+U2    l1=12

D.U3=U1+U2    l1>l2

5.(2020百色)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电压表和电流表有示数,接着再闭合开关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小

6.(2019衡阳)

小明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8543.2],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

B.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C.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则电能表的圆盘转了600转

D.这个电能表的额定功率为2200W

7.(2020邵阳)

甲、乙二个普通白炽灯泡铭牌上分别标着“220V   40W”“110V  40W”字样,正常发光相同时间,它们消耗的电能(   )

A.甲灯的多    B乙灯的多

C.一样多        D.不能确定

8.(2020郴州)

安全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下图所示的情景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有(  )

9.(2020北京)(多选)

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特点

B.图乙所示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C.图丙所示的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建立的物理

模型

D.由图丙可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10.(2019河北)

如图所示四个装置中工作原理与发电机相同的是(  )

11.(2020青海)

如图所示,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是(  )

12.(2020营口)(多选)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的a、b两点与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b两位置时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点与b点时,电路的总功率之比是1:2

B.电源电压为12V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3.6W

D.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7.2W

参考答案:

跟踪练:1.D  2. B

【中考真题训练】

1.B  2. C  3. C  4. B

5. C  6. C  7. C  8. C

9. ABC 10. C 11. C 12. B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