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七日 | 鉴湖女侠

第三日  鉴湖女侠

清明时节到绍兴,心沉甸甸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掷地有声的诗句,一次次把我拉到繁华的解放路轩亭口,向路中那座丰碑深深地鞠躬。

1907年7月15日,一位31岁的母亲挥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笔墨,目别浩浩蓝天,在这里被清王朝砍下头颅,走完短暂而壮美的一生。

在轩亭口英雄就义处,后人竖起一座丰碑,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一代巾帼英雄、辛亥英烈、鉴湖女侠秋瑾。

循着繁华的解放路,走进一条宁静的街,走进一个古朴的院,凭吊辛亥革命先驱的英灵。

和畅堂35号,秋瑾故居。

故居依山而筑,粉墙乌瓦,古雅清丽,是一所建于光绪22年的灰色建筑。当年的客厅、餐厅与卧室旧迹犹在,院落层次分明,清幽别致。五尺台门,貌不惊人,嵌于和畅堂中。粉黛墙中,腾起一股英烈刚毅的豪气。旷世女英雄秋瑾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向社会,参与掀起了20世纪初中国推翻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的狂潮。

越过天井,是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和一间小楼,中间为堂屋,挂有“和畅堂”的匾额。西边一间是会客室,陈列着圆桌、方椅等简朴家具,这是秋瑾少年时诵读诗文的地方。东边一间为餐厅,挂着当年女友吴芝瑛赠送的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与餐厅毗连的是秋瑾卧室,陈列着烈士用过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书桌上陈放着秋瑾当年使用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的墨迹,以及刻有“鉴湖雌侠”、“秋闺瑾印”的象牙印章。

卧室后壁还有一间狭长的夹墙密室,秋瑾当年在此存放革命文件和枪支弹药。她被捕后,清兵曾多次查抄都未发现。穿过堂屋,走过植有花木的明堂,是三间平房,现为秋瑾陈列室,可解读秋瑾壮丽的一生。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氏,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秋瑾知性优雅,弹铗当歌,铁马秋风,一生短暂壮烈。家塾里悬挂着高祖父秋学礼的家训:善读书,天妄为;可以安贫,可以乐道。秋瑾却背道而驰,追求的不是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心怀家国天下。

20岁那年,目睹八国联军入侵和生民涂炭的情景,秋瑾写下如下诗句,抒发忧国的心愿及悲愤的心情:“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1906年秋瑾从日本回国,赴京城明志养晦,写下昭示后人的《宝剑歌》:“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是谁给了秋瑾一个心怀家国天下的开阔胸襟?

是谁给了秋瑾满腔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又是谁给了秋瑾一双穿透历史长空的明明慧眼?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从来都是由男人提出由男人完成的。秋瑾是打破这种政治思维模式第一人,勇敢做出了这样的历史担当。

作为湖湘女儿,秋瑾既有鉴湖女侠的豪情,又秉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成为晚清杰出的女诗人。她那双纤细的手,写下120多首诗、38首词,以及大量的白话文散文、歌曲、弹词,至今依旧熠熠生辉。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秋瑾的志向和豪迈: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深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这是秋瑾卓然独立的姿态;

——“十分惆怅,灯无语,一味相思梦亦叹”、“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 这是秋瑾笔下诗情画意的意境;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这是秋瑾送别友人时的无尽伤感;

——“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这是秋瑾以物抒情的情怀。

……

悠悠鉴湖水,养育了秋瑾纤秀的身躯,赋予了秋瑾优雅的知性,培育了秋瑾家国天下的情怀。王纲解纽,一代才女,投笔从戎,融入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用柔弱的身躯撑起民族精神沉沦的天空,成为近代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和女权主义者。爱恨与情仇,刚烈与文雅,豪情与浪漫,侠义与柔肠,都蕴涵在秋瑾传奇的一生中。

“秋风秋雨愁煞人”。南国夏令,秋瑾却用这样的绝笔与世长辞。在她的眼中,那时的中华大地是悲凉之秋,是民族沉沦的多事之秋。在目别浩浩蓝天之时,她尝尽秋天凄风苦雨的味道,但也预感到辛亥革命的枪声即将鸣响,似乎听到时代洪流排山倒海的声声撞击。

“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绝笔,不是悲天悯人,反而让秋瑾比女人多了男人气,比男人多了英雄气。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面对一个对内强权对外屈辱的清王朝,面对一片正在被外族列强瓜分的国土,面对一个麻木不仁的民族,秋瑾在起义失败后拒绝躲避,选择死亡,期望以此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唤醒沉睡的民族。

这就是民族精英,这就是民族魂魄,这就是民族希望!

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的,称之为肉体;一个是精神的,称之为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丑恶的存在,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是暗无天日之邦。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寻找民族灵魂而血祭河山?有多少人为走出地狱而苦苦寻觅天堂?

秋瑾就是其一!

悲哉,秋之为气;壮矣,瑾其可怀!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告别故居,默诵着千古绝句,又一次来到轩亭口,向那座丰碑深深鞠了一躬……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秋瑾英烈而作。2011年10月10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作者简介:

雷声,年逾花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0)

相关推荐

  •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一位辛亥女杰--秋瑾 ...

  • 对联赏读 秋瑾墓

    秋瑾墓 前 人 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简注]秋瑾墓: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西坡,西泠桥畔.是辛亥革命后移葬于此.附近还有风雨亭和秋祠,供游人凭吊.墓前有孙中山的题书 ...

  • 秋瑾故居,重识鉴湖女侠——绍兴五日(15)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秋瑾故居 但凡女性,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位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巾帼英雄"的女革命家.年少时的我尤其钦服,也背诵了她的几首格律诗.所以,这次有幸来到绍兴,更兼其故居 ...

  • 绍兴七日 | 盆景东湖

    雷声视角 第七日  盆景东湖 浙江有三大名湖: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绍兴东湖. 来绍兴没去东湖,等于空走一遭. 东湖距市区六公里,不大.淼淼水气,岸柳成行,花草绕堤,小岛点缀,湖光山影--东湖像小家碧玉 ...

  • 绍兴七日 | 断肠沈园

    雷声视角 第六日  断肠沈园 写在前面: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沈园,又名"沈氏园",是南宋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 ...

  • 绍兴七日 | 书卷兰亭

    雷声视角 第五日  书卷兰亭 有一个地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不在此畅叙幽情,骚人墨客以为憾事: 有一个地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不在此泛觞赋诗,文人雅士抱憾终生-- 这个地方就是兰亭. 兰亭,独居绍 ...

  • 绍兴七日 | 拜谒禹陵

    雷声视角 第四日  拜谒禹陵 打懂事儿起,听到的第一个传说就是你--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难道你不爱新婚的妻,不爱亲生的儿,不爱温馨的家? 我不明白. 辗转南北,驯服江淮河汉,你为何还 ...

  • 绍兴七日 | 走进鲁镇

    雷声视角 第二日  走进鲁镇 去绍兴就去了柯岩,去柯岩就游了鉴湖,游鉴湖就到了鲁镇. 鲁镇,第一次知道这个地名,是在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里--"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 ...

  • 绍兴七日 | 感受鲁迅

    雷声视角 前 言 古城绍兴,历史悠久,建城2500周年,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古城绍兴,名人辈出,毛泽东盛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众多的名人故居. ...

  • 鉴湖女侠秋瑾的婚姻:包办的婚姻果然害人,直接酿制了一场悲剧

    鉴湖女侠秋瑾:一个敢作敢为的革命者,其婚姻为何这么悲凄 鉴湖女侠秋瑾的婚姻:包办的婚姻果然害人,直接酿制了一场悲剧 秋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革命家,她的丈夫叫王廷钧.但令人遗憾的是,秋瑾和王廷钧的婚姻是 ...

  • 【百鸟朝凤】鉴湖女侠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著名的七字绝命诗,是秋瑾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没等到秋天,她就被押往刑场,英勇就义.那一刻,在1907年7月15日凌晨4点,浙江绍兴轩亭口,32岁的她,正值青春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