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练十项要点:气、圆、合、整 太极拳涉及主要穴位介绍
2014-10-27 太极健身汇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E4MDUvMjIwMjg5MTc3XzFfMjAyMTA0MTgwNTI3MTg5Nw==.jpg)
气:
练习太极拳架的根本目的,就是练气,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所谓的内家拳就是要练到内气。如何能练到内气?首先要培养出前在的条件,它的前在条件就是要练好松、静、平、慢、匀、意的体态行为与运作规范和身法完整,再由用意念的指导而形成体内的随意机能按照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而进行精湛、细致的高级运动,从而产生出极为神奇的内气及妙劲,通称为内气。如能练到意、气、力三者合一,就可在技击的道路上日见功深。
圆:
拳论讲要有圆活之趣。”圆本是太极运动之规律,所以太极拳术是依照太极学说之规律而编创与修练的,要修练出体态的圆活和气势的圆满,此项要术是在练习上述几项的运作中细心的体验各个部位的圆的走向,使每个运作部位都达到圆活,而后再由各个部位运作进行配合,使部位的圆相结合而逐渐的形成整体的圆。圆是活的基础,非圆不能活,有了一个圆活的体态,还要练出圆满的气势,有了圆满的气势,就能支撑八面,圆之动力在内而不在外,要用内在的无形之动,使劲无断续,为气动,即所谓气无定向,活似车轮。
合:
太极拳运动是修练的阴阳二气合一,即为相济。拳论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拳的运作要始终遵循这一规律,在整个套路的运作中都要有相互呼应和相分相合,使周身的运作在身法与外三合的制约下,达到处处结合与节节贯串之境界。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下膝合,肩与胯合”,这种多处相合的运作体势,都须在习练拳架中去体验和完成,有了整体的内外结合之体势,就可使内在的有机体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意、气、力的合成。这样就可有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行为,整体在内三合的动作下渐可达到周身一家之境界。
整:
李亦畲先师在五字诀中讲:“一身之劲练成一家”。这说明修练太极拳,不能只求练劲,要把全身练成一个整体。所谓整体,即拳论“周身一家,脚手相随”,使劲整与身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练到一家之体态,就必须依照这十项要点去修练,即按照松、静、平、慢、匀、意、气、圆、合、整的程序和运作方式进行修练,从而使身体能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中运作,使丹田前送,气向下沉,提神敛气,渐能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方可使周身达到虚实分清,开合有致,精神贯注,气势腾挪,练气归神,方能一气鼓铸,周身一家。太极拳只有练到身整、劲整、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时方能随心所欲,随手奏效。
太极拳涉及主要穴位介绍
2012-10-30 |丰田林木|
转藏(18)
太极拳涉及主要穴位介绍:头顶的百会穴,脚掌的涌泉穴,腰部的命门穴,手掌的劳宫穴,脐下的丹田。这几个穴位对于修炼太极拳的人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使用:“虚灵顶劲”。也叫“顺项贯顶”,说的是头部要求。它的功用是主神器、主精神,要提纲携领,目的是达到“满身轻利”。要求喉头后收,下颌微收提,同时头顶或百会穴提起,使颈椎拔起。
涌泉穴
位置: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取穴方法: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使用:起势时,全脚掌落地,十趾如根,意领涌泉穴着地。
命门穴
位置: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位于后背两肾之间,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使用:行拳中,所称“命门后顶”,即要意念于此穴。
劳宫穴
位置: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使用:起势时,双手平举,中指领进,拳理又曰:由劳宫领举。
丹田
位置:脐下2寸与3寸之间。丹田是针灸学名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名丹田。
取穴方法: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画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使用: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画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