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禅在位41年,从未为刘备报仇?刘禅酒后说出苦衷
三国时期不过百年,发生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乱世出英雄,在三国中期英雄豪杰并起,而在三国末期,则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三国有曹丕曹植夺嫡之争,从“七步诗”可看出,其残酷程度,不逊色于清朝有九子夺嫡,最终是曹丕继承了曹操皇位,而刘备这边,是托孤白帝城,让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
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师,为了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诸葛亮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将刘禅扶起来不至于倒下。因为关羽之死,刘备怀恨在心,为兄弟复仇倾力讨伐东吴,死于白帝城,诸葛亮六次北伐,继续完成刘备的抱负,成为了曹魏阵营的眼中钉,肉中刺。
都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反观刘禅,他就没想过为父报仇吗?
刘禅不帮刘备复仇,其实也是有苦衷的。
第一、刘备临终前托孤诸葛亮,其实已经表明了,辅助得了就辅助,辅助不了就不管他,意思是同意诸葛亮自立为王。因此,刘备死后,虽然刘禅还是继承了王位,但是说丝毫不忌惮诸葛亮,也可能刘禅不能完全地做到。况且,朝野上下,都是看好诸葛亮的,当诸葛亮认为从大局出发,让邓芝与东吴修好关系,刘禅也不好说什么。同时,刘禅也并不是不懂,当初刘备攻打东吴,完全是意气用事,随时会腹背受敌,因此不能再继续用错误的战略。也就是说,刘禅即使有心报仇,战略上也不允许。
第二、刘备临终前的一战,消耗了蜀国大量的国力,蜀国本身在三国中,地理不占优势,尤其是在战略资源上,人口上都不如魏国。而刘备临终前的意气用事,让蜀国元气大伤。唯一的做法,便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与东吴达成和解,最好能再次形成吴蜀联盟。而且要在发动任何一场战斗,都得经过一番准备,打战本身很容易发动,但是战事一起,打得不是战争,而是资源。也就是说,刘禅即使有心报仇,但是实力不允许。
第三、冤有头债有主,无论是张飞之死,刘备之死,刘禅要报仇,也是找东吴报仇。然而曹魏虎视眈眈,假若贸然发起与东吴之间的战事,可能大仇未报身先死,蜀吴都一起被曹魏吞并。所以刘禅只能“曲线”报仇,先是削弱曹魏的实力,再次达到三国鼎立的状态。当吴蜀魏实力再次齐平时,刘禅只要实力领先,就能慢慢地牵制吴国。可是现实中,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也就是说,刘禅即使有心报仇,但是形势不允许。
以上,便是战略、实力和形势上,导致刘禅在位多年,为何不为刘备报仇的原因。当司马家族灭掉蜀国后,司马昭请刘禅宴饮,席间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表现得非常不在意,说出了“乐不思蜀”,话虽如此,然而刘禅何尝不想做出努力呢!酒后吐真言,他在一次醉酒后,说出了心中的苦衷,那便是:无兵可用。这句酒后真言,道出了多少辛酸。
后世都说刘禅为刘阿斗,烂泥扶不上墙,然而,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如此吗?他投降,是为了不起战乱,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百姓战乱多年已经够苦了,他也不是不想为父报仇,然而大局考虑,他要将所有苦果和骂名吞下。
假若刘禅生于蜀国大将云集时期,是否还是刘阿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