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院士:肺结节一定是肺癌吗?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处钟艳宇

编辑 | 周亦川

当今,肺癌已经成为中国肿瘤的最大杀手。在既往开胸手术的时代,由于手术创伤巨大,恢复缓慢,一部分患者因为恐惧开胸,生生让早期走向晚期,错失了治疗良机。近些年,随着胸部CT的普及,肺结节、肺占位、肺肿物、磨玻璃……这些与肺癌有着密切联系的术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见到。

但是,肺结节一定是肺癌吗?肺结节是不是要立刻手术?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双肺多发结节是不是转移?还能不能治好?

为了更精准的提升大家对肺癌的认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俊教授以“早期肺癌微创外科治疗”为题,介绍了肺癌领域现状和最新治疗手段,并为公众及患者献上权威、精准、有用的防癌科普知识。

肺癌已经成为人类头号肿瘤杀手

王俊介绍,肺癌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癌种。作为人类头号肿瘤杀手,它是由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吸烟等致癌因素)共同导致的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癌变的一种恶性肿瘤。

由于肺是一个重要的循环器官,其内部血流极其丰富,所以,肺癌的癌细胞很容易脱落,转移到脑、骨、肝和淋巴结等其他部位,成为晚期,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恶的几个癌种之一。

同时在中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都高居榜首。虽然目前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进展迅速,但肺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早期手术肺癌生存率显著优于晚期

那么,肺癌治疗是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事实并非如此。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对应的生存率来看,早期肺癌生存率显著优于晚期。尤其是I期肺癌手术后,治愈率超过80%,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早期肺癌患者做完根治手术,不需要放疗、化疗,术后跟正常人一样。所以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总体治愈率的关键突破口。

研究证据也显示,迄今为止,手术是唯一有足够循证医学证据可以治愈早期肺癌的临床手段。所以,我们要做好病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让大批病人在早期完成手术,使肺癌的5年生存率大大的提高,这也是未来进一步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有效途径。

胸腔镜使肺癌早诊早治从愿景变成现实

王俊院士作为我国胸部微创外科的奠基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率先开展创伤小、恢复快的电视胸腔镜手术,引领我国普胸外科完成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革命性转变,并建立、推广以王氏技术为核心的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显著提高我国肺癌诊疗水平,使得更多的肺癌患者能够在疾病的早期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彻底的治疗,从而摆脱病魔,重获健康。

过去,很多人一直在呼吁早诊早治,却很难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微创技术,体检发现的肺小结节,气管镜够不到,穿刺穿不到,只能通过开胸手术取活检才能明确诊断。而大多数病人因为惧怕开胸引起的创伤,选择继续观察,就这样看着看着,生生把一个早期肺癌看成了晚期。而且开胸手术,加上化放疗,病人花费高、痛苦大,生存期短。

近年来,随着创伤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的胸腔镜手术的运用,以及腔镜技术、手术器械和相应微创材料的进步,病人发现可疑肺癌的肺结节乐意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诊治。所以。现在临床就诊的病人,早期肺癌的比例显著提升,肺癌外科干预的关口前移,总体治愈率明显提高。换句话说,胸腔镜使肺癌的早诊早治从愿景变成了现实。

如果发现了早期筛查发现了肺结节,究竟是不是肺癌?王俊逐个分析,肺结节与肺癌的究竟有哪些区别:

肺结节=肺癌?

肺结节是不是都是肺癌?据调查,高危人群筛查中四分之一(20%—30%)可以发现肺结节,但其中90%以上都是良性的。也就是说,发现肺结节,是肺癌的只占很少数。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得了肺结节,怎么办?莫慌张要镇定,但也不要过于麻痹,因为毕竟有一小部分是恶性的。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莫惊慌,肺结节≠肺癌,肺癌可能性小,过度紧张有害身心。

看专科,带相关影像资料,到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呼吸科专科就诊。

遵医嘱,按规范随访观察,或进一步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误诊误治,或过度的手术和治疗。

可疑肺癌的结节都要马上手术吗?

肺结节,一旦诊断怀疑是肺癌,就需要马上手术吗?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肺结节。根据影像学性质,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后者也就我们常说的“磨玻璃结节(GGO)”。而磨玻璃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有部分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

怀疑肺癌的实性结节,它转移的风险大,恶性度高,生长迅速,容易早期转移,需要尽早接受规范处理。

而磨玻璃结节,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虽然也可能是肺癌,但其属于惰性增殖,生长缓慢,早期不转移,风险小,所以可以先观察,缓处理,选择适当时机再手术。

实性结节与磨玻璃结节的不同发展机制

可疑肺癌的实性结节,常常在发现时已经侵犯了肺间质、血管等,也就是说,肺癌细胞很容易发生脱落、转移,需要早手术。

磨玻璃结节,基本是沿着肺泡壁生长的,早期不侵犯间质和血管。理论上讲,纯磨玻璃结节,转移的风险为0。

但是,磨玻璃结节也是在不断进展的,如果发展成混合磨玻璃结节,或者有相当大的实性成分,就已经浸润到肺间质,风险会增高,需要特别注意。

实性结节:风险大,早处理!

以临床真实案例说明:

小结节,大转移。这一位是体检发现肺小结节一个月,直径1.2cm,诊断可能是个早期肺癌,因为结节位置较深,采用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病理显示为肺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为局部晚期肺癌。这是典型的小肿瘤、早转移。

实性小结节增长迅速。另一位也是体检,发现肺实性小结节,直径不足1cm,6个月后复查结节明显增大至3cm,PET-CT显示高代谢,显然这可能是肺癌,手术行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病理同样显示:肺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晚期肺癌。说明这是一个生长极快的恶性肿瘤。

磨玻璃结节:风险小,缓处理

而磨玻璃结节大多数生长缓慢。像这个病人,2012年发现磨玻璃结节,4年后才发现有显著变化,8年才出现明显的实性成分,做了胸腔镜手术,病理显示为:早期浸润性腺癌(腺泡型),淋巴结没有转移。八年了,还是早期肺癌。说明磨玻璃结节可以不必恐慌。

磨玻璃结节治疗决策:客观、理性、个性化

磨玻璃结节,要不要手术?何时手术?需要客观、理性对待,并给予个性化处理。

客观:实性成分超过5—8mm,或者随访证实有明显增长,需要接受微创手术切除;

理性:磨玻璃结节一般增长缓慢(尤其是小于5mm的纯磨玻璃结节),对生命不会构成威胁,所以可以定期复查,长期随访;

个性化:虽然磨玻璃结节危害不大,但有些病人很焦虑、放不下,,寝食难安,天天像抱着手榴弹睡觉,由此造成身体精神状况非常差。显然这并不是疾病,而是心理精神因素造成的“身体崩溃”。所以,我们要根据肿瘤风险、病人精神现状和人格特征,以“病人”为中心,而非以“结节”为中心,个体化把握肺结节手术指征。

小磨玻璃结节切除难题:切不着(独创拖尾法微线圈定位解决切不着的国际难题

小磨玻璃结节,又小又软又深,摸不到看不见,术中定位及其困难,是个国际难题,常常因切不准,就只能切掉很大的肺组织。

为此,王俊团队探索并独创了“微线圈拖尾定位法”,术前在CT引导下将微线圈精准地放在结节旁边,让其变实变硬,拖个尾巴上来,变成可触可视状态,解决了微小肺结节定位的国际难题,引导切除成功率达98%,且此种方法,并发症少,痛苦轻。

多发实性肺结节就是肺癌晚期吗?

近几年,多发结节为表现的肺癌越来越多,约占肺癌的20%,临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它也分为多发实性、多发磨玻璃结节。

多发实性结节,过去大多数认为是转移癌,即为晚期癌,没有手术机会。如果要明确诊断,需要双侧开胸,创伤巨大,病人也大都拒绝。但现在让患者容易接受的胸腔镜手术取代了开胸手术,患者能够接受双侧胸腔镜手术。手术后我们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结节,分布于两肺,彼此之间病理亚型不同,淋巴结阴性,属于多原发早期肺癌。所以说胸腔镜手术使部分“假晚期”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如何处理多发磨玻璃结节?切得越多越好吗?

多发磨玻璃结节,一般多是原发早期肺癌,微创手术效果很好。所以我们治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除了优先处理主要结节,也要兼顾切除次要结节,尽量同期将一侧肺结节切干净。

但是人的肺,是不能再生的。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结节的切除,而是延年益寿。有的结节位置很深,就会因切的肺组织过多,而造成呼吸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病人在未来还可能长新的结节,如果我们切的肺组织过多,在以后的治疗中就很被动。所以,我们更应该客观理性的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切掉危险结节即可,不必追求切净结节,最大限度的保留肺功能。

小结:

最后,王俊院士再次强调,肺癌的防治离不开以下三点:

提倡三早:即早筛、早诊、早治,提高肺癌总体治愈率;

首选微创:胸腔镜切除是早期肺癌首选的手术方式;

刻度+温度:客观、理性,个性化处理肺磨玻璃结节、多发结节,要体现人文关怀,让病人最大化受益。

王俊院士简历

王俊,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他35年如一日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研究28年。1997年荣获国际胸心外科学界最高青年奖Graham Fellowship(每年全世界仅一人)。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等单位学习工作。在中国最早成功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探索出绝大多数胸腔镜手术的中国术式,并一直在手术例数和难度上居领先地位。连续25年举办全国胸腔镜手术学习班,培训了我国早期80%以上的胸腔镜医师,主持制订了胸腔镜手术国家规范,引领中国胸外科完成了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转型升级。创建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技术体系,研创出被《柳叶刀·肿瘤》杂志封面文章命名的“王氏技术”,解决了中国肺癌手术的独特难题,推动了我国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针对早期肺癌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写入多项国际指南,使我国肺癌的早诊早治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王俊教授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及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发表论文380余篇,中英文专著14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及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