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文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组成】

黄芪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功效】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应用】

1、血痹之证,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现代剂量】

黄芪15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大枣30克

方解

1、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桂枝汤把灸甘草拿掉变成黄芪,倍生姜: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炙)

2、或者,就是桂枝加黄芪汤把灸甘草拿掉,倍生姜,加重黄芪,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三二两

3、黄芪走表,所以只要病人有出现麻木不仁皮肤的时候,都可以想到要用黄芪

4、重用生姜,原因就是因为“关上微”,关脉指的是胃脉,那胃脉比较微弱的时候

5、去甘草,因为甘草药缓,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要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黄芪,甘草不要它,里头主要是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

加减

1、如其舌有腻苔,须兼清理胃滞,加神曲半夏槟榔之类。

2、如血痹已久,须兼活血,加桃仁红花之类。

3、如津液枯涩,干姜辛散亦不用。甘草横滞亦不宜用。宜加冰糖以助中气,则芍药得甘味相和。奏功必较易也。

【说明】

1、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其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要运用在血痹之证。它的病机是气虚且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时,血就流行不畅。

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组成是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甘草是蓄水的,而黄芪是去水并补气的,这说明治疗问题是水湿重和气虚重,阳气无法上升。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的问题。

3、它的药性分布跟桂枝汤很像,都是补药,而甘草换成了黄芪,更偏补。药物动力学方面,升、降、收、散都有,加上黄芪能够推动气机,使气机能够动起来,阳气能升起来。

4、整体方性偏温,纯补无泻,稍微偏升。

5、气能动,血能行,就能够治疗血痹,风痹,所以治疗风疹的时候也常常用到黄芪桂枝五物汤。

应用集锦

1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2产后脾气亏虚,中气不足,小便欲解而不下,小腹胀痛,黄芪桂枝五物汤汤加茯苓、木通煎汤内服,以益气健脾,通阳化气行水,使脾虚得补,中气能升,浊阴能降,膀胱气化功能正常,故小便自解。

3血痹,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

4无脉症多发于大动脉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而多见,发病以青年为多。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易疲劳、麻木或发凉。无脉症属中医“脉痹”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

5手臂麻木,轻微的中风,麻黄加术汤;严重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用黄芪。

6、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

(1)皮肤或身体某个部位有麻木感、或感觉迟钝。

(2)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皮肤有增厚的感觉。

(3)皮肤色白而软。

7、手臂麻木,轻微的中风,麻黄加术汤;严重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用黄芪。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黄芪桂枝五物汤。

2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皆源于桂枝加黄芪汤,前者无汗出,后者有汗出,色正黄如柏汁。然而皆以劳气为病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