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看太极拳的起源和创始人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

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不管你理睬不理睬它,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现在不同的门派,各有不同的说法,扭成了死结。《武术自由谈》提倡“不拘一格,不循常规,新角度,新思维”,那么我们不妨换一换新视角、新思路,也许能解开这个死结。
为了说明是杨露禅创新了太极拳,我曾经举例说明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1、屠呦呦继承了葛洪《肘后急备方》、《黄帝内经》等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发明创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获得诺奖。2、尼古拉·特斯拉曾经在爱迪生手下学习、打工,但他通过对电和磁性的研究,发现了交流电,发明了交流发电机,他的专利和理论带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没人认为青蒿素是葛洪发明的,也没人认为交流电之父是爱迪生,因为大家尊重创新。
而我们将太极拳的创始,与文化源头扭在一起、与偷拳学艺扯到一起,就是不肯承认杨露禅的创新了太极拳,看来,人们需要改变的,是如何看待创新的观念
二、太极拳的源体与本体

太极拳植根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太极拳的文化之源,所以说太极拳只能产生于中国。但“土壤”与“文化之源”,并不等同太极拳创始的起源
有人把太极拳起源推及到《易》,虽不算错,但过于笼统空泛。本来么,易经,阴阳,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间万物无所不包,自然也可包含太极拳,但不能用一本《易经》,去抹掉杨露禅的创新,正如,不能用《黄帝内经》去否定屠呦呦的发明。有人从唐朝明朝;从陈沟武当几代几代往下推,来证明太极拳起源的古老,这样从上往下的推去,其实是很有问题的。比方说,按进化论的观点,人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人与猩猩的基因至少有98%以上相同,相比太极拳与内家拳,相同比率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但有谁,把猩猩或猿猴写在自家家谱第一页,当作自己的祖先来祭祀?相似管相似,认祖还是有条件的,太极拳的“祖宗”不要追溯得太远太玄。
所以,我赞同二水居士的观点,他主张:“我们不妨采纳像续修家谱的作派,从自身出发,由下而上,逆向追溯,能知几代传承,就确定几代。不能随便就从三皇五帝开始,从上而下找自己的根源,这样会迷失自己。”
著名文史专家胡士莹先生说;“源体不能悉同本体,譬如长江之源,必不等于长江”。比方说黄浦江的源头,黄浦江属长江水系的分支,它通淀山湖、通太湖、通长江,通三峡……,黄浦江流动的水,有的来自三峡、通天河,那么,我们能否就此认定,黄浦江的起源就是青藏高原?虽然黄浦江也流淌长江的水,但黄浦江的源头只界定到浙西安吉,这才是正确科学的划分。

太极拳的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明清、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易经、老子,但太极拳的物理界定,仍应该从北京回溯到邯郸,可以从陪随杨露禅、武禹襄一起出现太极拳名称的1861年算起,不必再稀里糊涂地乱追一通,否则越溯越乱。概括一句:是杨露禅开创了太极拳的新纪元。
三、太极拳开宗立派的“门槛”
不把太极拳起源正确划分清楚,一些五花八门的“太极拳”就会冒出来欺世盗名,乱了太极拳。那么太极拳的开宗立派有没有“门槛”?是否阿猫阿狗都可以开宗立派,成为祖师?
我想从杨露禅开创太极拳的新拳派说起。杨露禅能开宗立派,成为太极拳的祖师,有三点优势是他人无法企及的。1、杨露禅有一套与众不同的、阴阳变易的“绵拳”,能不用蛮力,靠沾粘连随照样可以把人发出去独特的拳,像立体的书法艺术,很适合承载中华文化;2、杨露禅的拳有一套严密的理论,这些理论完美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含着儒释道兵医的精髓;3、杨家三代人将武术的价值,从利己提升为强种强国的利他精神,而且能普及推广,惠及广大民生,具有普世价值,并得到世界广泛赞同。
杨露禅的三条优势,历朝历代有哪个人可以与杨家相比?就是程灵洗、李道子、张松溪、张三丰、陈王庭、宋书铭等人都难望其项背,所以,即使有人假托道士和尚,拼凑些拳谚,开宗立派,也都难以达到杨露禅的高度,在武术的长河中,这样的派别注定是昙花一现、作广陵散的。
所以,要创立一个太极拳的门派,不光能耍几套拳,能打倒几个人就算数的,我以为所谓的“门槛”是:1、有一套独特的拳,而这套要有文化内涵来支撑;2、有完善的理论,符合武术之道;3、这套拳除了保身护家,还要有利他精神,造福人类。
四、 时代在选择和淘汰武术
有些人以能打不能打来衡量太极拳的好坏,这是很无知的。武术是武的,中国自古以来能打人的拳不知有多少,比如陈沟原先的拳类似形意拳,也是很好的拳,但它只显示了武术的动物性,强调暴力的本能。中国绝大多数拳种,都是家族型的、封闭保守不外传的、自私利己的。当然在丛林规则下武术的本能是暴力的、自私自利(保身保家)的,因而是合理的,但大多数拳必定自生自灭的。时代在变化,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基因,也必须随着时代而改变,适应时代需要才不被淘汰。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在淘汰英雄。项羽活在汉楚相争时代是霸王,如果他活在当今顶多是个举重冠军。现在有许多拳种的价值观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难怪这些拳在当今活得不舒畅。
五、太极拳是以文化价值来一枝独秀的
杨露禅的太极拳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只是靠“天下无敌”,而是顺时者昌。天下能打的拳不知有多少,唯独杨露禅的拳能深受知识精英们的喜爱,精英们对太极拳的关注和热爱,他们帮助总结、提升了太极拳的理论,并向太极拳的“躯体”注入了文化“灵魂”,使太极拳成为中华文化的国宝。如果太极拳没有这些理论,没有这些代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那么,太极拳也只不过是一种特别肢体运动,也许存活不到今天。
拳是一种载体,承载了优秀文化,才算是获得了灵魂,才能鲜活地存在于社会,造福社会。有躯体而无灵魂,有灵魂而无躯体依存的拳,都称不上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够不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的。
我很赞同二水居士的观点,下面摘录他在微信中一些话:“不管是陈仆还是戚继光,还是陈王廷,还是蒋发,或许杨露禅,这样的人,创编这套这样的运动,并不难,甚至说,我们的舞蹈家,天天可以编创他们的新舞蹈。太湖流域有八百多种这样的武术形式,这种武术形式,几年、几十年就会自生自灭。倘若杨露禅,仅仅只是在北京传播这样的一种肢体运动,估计不会引起后世这么多兴趣,不可能成为全球近两亿人追捧的运动形式。
而,太极拳,不只是一套肢体运动,而是承载力。承载着这些文化、信仰在内的一套性命之学。在清季理学式微的前提下,杨露禅的一举一动,才被承载了理学的中庸,才会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吹捧。因为这些关注,才会让人真切的去认识这套运动形式。这样的一套性命之学,一旦没有了理学,没有了仙道之学,一旦没有了张三丰,就缺乏了最为重要的内涵,缺失了神秘氛围,也就不再令人流连忘返所以。据说是蒋发所传的拳,与戚继光拳经有很深渊源,是当年抗倭在浙东沿海时编的军体操。倘若研究这些军体操,研究这些肢体运动,当年戚继光回到北方,他都已经没有了大兴趣,二水根本没有兴趣去探究了。
倘若把太极拳,从肢体运动(流行),推手训练(对待),融合理学的中庸,再结合道学丹派南宗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为法,那么这样的太极拳,只能出现在乡野文化经过京城皇家文化洗礼后的京城。所以,太极拳,是地方文化与京城文化大融合的产物。三十二目已经完成了性命之学理论的完善。这个角度上而论,杨露禅才够资格成为太极拳的第一人。这一点在清季和民国初年,是没有异议的。所以,当时的小说,都是把杨露禅当做是太极拳的代言人”。

当然,文化通过价值来张显,农耕文明武术保身护家是价值;清末武术修身养性是价值;民初武术强种强国是价值;而当代,利己与利他能双赢的,才是武术真价值。

总之,杨露禅是在特殊的时代,走出了邯郸乡村,走进了中国文化的中心,被历史赋予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惠及民生,开创了太极拳的新世纪。
2021-4-11■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