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为何会被收押无奈自杀呢?
诸葛亮注重姜维,对他多加栽培,为什么临终前却把兵权交给杨仪?姜维确实是孔明安排的军事上的继承人。姜维,天水郡冀县人,最初担任天水郡的上计掾,后被州里征召为从事,因父亲保护郡将战死有功,赐姜维中郎一职,参与本郡军事。
建兴六年,孔明出师祁山,天水太守带姜维等外出巡视,太守听说蜀军将至而各县响应孔明,怀疑随行者有二心,连夜跑到上邽谋求自保。姜维追赶迟了一步,后追到上邽城外,谁知城门关闭不纳,姜维等匆匆返回冀县,冀县竟不纳。姜维走投无路,投奔孔明。孔明征召二十七岁的姜维为仓曹掾,加官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孔明写信告诉张裔、蒋琬:伯约忠于职事、思虑慎密,人品才能,连李绍、马良比不上。又说:必须先让他教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在军事方面非常敏锐,既有胆识而明义理,又精通用兵之道。此人忠于汉室,而且才力过人。等他结束军事教练后,应派他进宫,觐见陛下。后来姜维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孔明是把姜维这个徒弟当军事上的接班人向刘禅举荐的。后来姜维确实不负孔明厚望,多次讨伐中原(一般说九次),兀自胜多败少。到蜀国灭亡时,仍利用伐蜀的魏将钟会想造反之际,诈降以图复国,后事泄与钟会一同被杀。为什么孔明临死不把兵权交给军事继承人姜维,政治继承人蒋琬、费祎,抑或魏延而交付杨仪呢?魏延已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以虎节、南郑侯(北伐军副总司令)。此人忠臣汉室,但孤傲人缘极差,是关羽第二。如上他担任司令,他必一意北伐,孔明已死,魏延直接顶班,就有私自相授,欺君之嫌!况且孔明总司令一死,已挫动蜀汉士气!而且魏延行军敢于弄险,一旦北伐军严重受挫,则就蜀国危矣!
魏延如接掌兵权,后果就很严重。他忠诚孤傲,与前线武将、文臣必有冲突,这对蜀汉后三国时代的政治极为不利。蒋琬尽管是孔明心目中的相位继承人。刘备刚入蜀时,他任广都县令,一次刘备路过广都,见蒋琬公事没得到治理,而且喝得烂醉,要治罪严办,时任军师将军的孔明求情乃免,刘备任汉中王后,在孔明举荐他,蒋琬被任为尚书郎,建兴元年,孔明开府后,任他为东曹椽、参军,建兴五年,代替张裔任长史,加官抚军将军。孔明多次北伐,蒋琬以足够粮饷和兵力供应前方,孔明视之为左膀右臂。蒋琬当时不在前线。费祎在刘备册立太子时,就担任太子舍人、庶子。
刘禅即位后,费祎任黄门侍郎,孔明南征返回后,百官到数十里外迎接,许多人年资官位均在费祎前,孔明特意让费祎同坐一辆车。不久,特命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圆转顺俗、调笑诙谐随心所欲,诸葛恪等人才识渊博能言善辩,辩论诘难纷至沓来,费祎措辞和顺、语义笃实,据理一一答复,终究不被屈服,孙权十分器重他,预言费祎是天下美德化身,回国后必定会受重用,不能常来吴国了。费祎回国后果然升任侍中。孔明驻汉中,请费祎做参军,建兴八年,调任中护军,后任司马。当年魏延、杨仪争吵时,费祎常坐在中间,劝架调停,孔明生前,这一文一武还能相安无事,全靠孔明的威望、费祎的调解。但费祎的资历地位不如杨仪。
如果费祎代理挂帅,一旦胜利回师,威望上升,又会威胁到蒋琬的第一顺序政治接班。姜维作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孔明临终时作为一名魏国降将,投奔蜀汉才六年,尽管孔明把他当军事接班人培养,但姜维的功劳和资历还不够统领全军,孔明回军,姜维代帅的话,前线将士未必服从指挥(总参谋长杨仪就第一个不服),又面临魏延可能威逼全军继续北伐的恶劣局势!加之如让姜维代理总司令,如果胜利后,会对蒋琬作为孔明之后的第一顺序政治继承人身份构成干扰。杨仪原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他背叛傅群投奔襄阳太守关羽,任功曹,后作为使者去晋见刘备,刘备同他交谈军国大事,任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刘备晋汉中王时,任尚书。
杨仪最大的弱点是器小傲不善于人相处,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职任弘农郡太守,建兴三年,孔明任命他为参军、代理丞相府事,五年追随孔明到汉中,八年升长史,加官绥军将军,杨仪作为参谋长,总是帮孔明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思考,一会儿就能干脆利索处理完毕。孔明的军中调度指挥,均直接交杨仪承办。孔明爱惜杨仪的才干,也倚重魏延的勇武,十二年,杨仪跟随孔明出兵屯驻谷口。杨仪本在前线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孔明总司令临时要开挂,刘禅在后方,孔明来不及请旨,又一心想在死后把全军交还刘禅,当然不会选副总司令来代理自己,此时极有才干,资历又远在其他下属之上的杨仪由总参谋长代理总司令,是理所应当的。
杨仪把全军安全带回,功劳甚大,但对老将魏延的处置过分了,回国后又自以为才干资历均超过蒋琬,而蒋琬后来者居上了,他满腹牢骚,甚至对费祎私下里说:丞相去世时,我如率全军迎合魏延,处境怎么落到如此程度,令人追悔莫及呀!后被废当平民,杨仪到流放地,又上书怨望,最终被朝廷收押自杀,妻、子返回蜀地。总之,孔明让杨仪代理挂帅,既考虑全军安全南返,又考虑到了后孔明时代的蜀汉政治布局,可谓高明。可惜的是杨仪,极有才干,自以为是孔明死后的接班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当众踢魏延人头并嘲笑魏延的做法必定激怒全军,有公报私仇之嫌,暴露了自己器小的本质。
回成都后,授中军师,没了统领对象,属于赋闲,皇上冷落他,蒋仪已有生存危机,仍不识时务,最终因为太任性、没悟性,不懂政治,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