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562 子痫前期患者远期罹患全身各系统疾病风险及防范
今日围产联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平台
共同发布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年2月 第37卷 第2期
子痫前期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妊娠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2%~8%,其对孕产妇造成的远期不良影响逐渐受到关注[1]。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心脑血管疾病(如慢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卒中),肾脏疾病,血栓栓塞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可能与妊娠期间负荷增加、母体“应激试验失败”有关。本文就子痫前期对母体远期疾病的影响、可能的机制及相应的改善预后的防治措施进行相关论述[2-4]。
1 远期预后
2 可能的机制
妊娠期作为女性一个独特的生理阶段,体内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生理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从心血管的角度来看,这些变化包括循环血容量的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率加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除了心血管方面的变化外,妊娠期还会表现出相对的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凝血因子等)分泌增多,出现1次短暂的“代谢综合征”和炎性反应上调。考虑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妊娠视为1次“母体应激试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女性无法应对相关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变化,各危险因素聚集异常增高,超过了发病阈值,则出现诸如子痫前期、反复妊娠丢失及早产等并发症,即“应激试验失败”[21-22]。妊娠结束后,胎盘和胎儿娩出,母体各系统及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慢慢恢复到孕前的状态,由“应激试验失败”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则逐步减轻甚至消失。然而,这种短暂的、一过性的急性妊娠期并发症存在广泛母体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免疫过度激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功能自然衰退,原先隐匿存在的应激能力不足以及“应激试验失败”留下的不可逆性损害开始显现出来,表现为各种慢性疾病。子痫前期孕期心血管风险等暴露看似只出现在女性妊娠期,但往往酝酿着女性中老年时期CVD等“大风暴”的来临。
此外,母体持续存在或潜在的内科疾病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以及相应的病理状况都在疾病远期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这部分高危人群在子痫前期群体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比重,且常存在高龄、BMI基数大、不良孕产史及子痫前期发病孕周早等诸多问题。因此,妊娠妇女子痫前期的诊断不仅揭示了母体先前存在的对子痫前期的易感性,也预示着未来患CVD、肾脏疾病等的风险。
3 干预与防范
综上所述,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妇女患子痫前期与远期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MS、VTE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子痫前期作为“窥视”妊娠女性心血管及代谢异常的独有“窗口”,是不良预后风险评估、预防及干预的重要机遇期。临床上,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被视为启动预防妇女远期相关疾病的预警,此时倡导正确生活方式干预和加强远期疾病风险因素评估显得尤为重要。Berks等[23]汇总分析了以往关于子痫前期患者远期CVD发生风险及有无有效预防办法的大量研究后发现,对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孕期饮食习惯、运动和戒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远期心血管风险(OR=0.91,95%CI 0.87~0.96)。另外,有研究证实,对已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的子痫前期患者进行产后运动训练,可部分改善其胰岛素敏感度及心脏功能,从而减少远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发生[24]。这些研究都表明,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减肥、运动等或可有助于子痫前期病情的恢复以及远期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另一方面,远期疾病风险因素监测对改善子痫前期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子痫前期的分娩应视为妊娠女性病理生理的延续过程,产后应立即开启远期CVD、肾脏疾病等的二级预防。201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子痫前期孕妇产后每年均应评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体重指数。美国心脏协会(AHA)首部女性卒中预防指南也指出,对于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妇女应在产后6~12个月评估和纠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吸烟和高脂血症,以尽可能预防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渐进损害和其他靶器官损害的逐步进展,有效降低子痫前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发病率。因此,产科医生或初级保健提供者都应提高对子痫前期远期相关疾病风险因素的认识,分级管理,以期建立合理全面的产后管理方案,改善有子痫前期病史妇女的远期健康和生存质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