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那年你决定摆摊,没想到这一摆就是一辈子
本周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地摊经济”了。
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地摊经济,就连互联网巨头们,也发布了多项扶持地摊计划。
那天天追你十万八千里,就为了收你摊的城管们,都开始逐家逐户,挨个打电话,并亲切的喊你回来摆地摊。
真是活久见,这换做是在十年前,那简直是天荒夜谈。
而闪闪发光的五菱宏光,凭借势推出地摊专用车导致公司股票瞬间暴涨,他们的借势文案是这样写的:车的两翼徐徐展开,就像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哗啦啦的金币,似乎也触手可及。
看的网友纷纷表示:月入不到8000,不如去摆地摊,不说了,错过这个风口就没下家了,辞职摆地摊去了。
瞬时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都被各种摆地摊秘籍给刷了屏。
连我身边的不少人,都在朋友圈召唤合作伙伴,打算一起去摆地摊。
微信上,瞬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地摊合作群”,一个名为“北京摆了个摊1群”的群聊,已经吸引了超过200 个有志摆摊的新时代青年。
但是很显然,他们除了知道“全民摆摊”这两个汉字词汇的字面意思,以及有一腔摆摊创业的热忱之外,其余一无所知。
看这样万众狂欢的态势,像不像2015年大众创业时的情景,当时误以为大众创业就是人人皆可创,结果试过才发现,还不如回去996...
这次我劝大家莫急,别误以为全民皆可摆地摊,就等于全民皆能摆地摊赚钱,不存在的。
首先,要认可“地摊经济”,它的确有助于缓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持续冲击。
最近,成都就允许占道经营,解决就业又见城市烟火气,一夜之间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体现了“地摊经济”对促就业,拉动内需的促进作用。
但是,它在各种营销媒体下,却成为了一个“百年难得一见,门槛极低的风口”,甚至还有媒体整理出了一份互联网大佬们的摆摊史。
有些声称已经站在风口上的砖家,还搞出了“万亿地摊经济”的概念:
不仅如此,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大排档月收入3万》、《女生摆地摊日赚4000,买辆奔驰犒劳自己》的新闻。
日赚4位数,月入5位数。
一个个 “造富神话”被提及,一波波朋友圈摆摊刷屏。
一时之间,春风拂动,无论基于什么,每个人浮躁的心,似乎被撩拨得心痒痒。
摆地摊,事不宜迟。
摆啥买啥不要紧,先占据先机,霸个风水位置,自己当老板,工作自由,每天还能日赚上百上千,何不美哉。
而摆地摊这个后疫情时期的自救方式,就这样硬生生变成了盲目跟风的自我狂欢。
目前正在发生的一切,让我不禁想起了2015年,大众创业的那一年。
2015年是创业热潮爆发的一年,共享经济、外卖、3D打印,都是那一年前后爆发。
随着ofo和摩拜拿到了第一轮投资,共享单车火遍全国,一时间,大量创业人涌进了这个共享经济的风口里。
那批盲目跟随风口走的创业者们,却万万没料到,自己从创业生到创业死,一路走得那么平和,没有一丝波澜,而ofo和摩拜两大共享单车头头,收购的收购,欠债的欠债。
那一年,仍记得中关村创业街上人流交织如梭,在中关村写字楼工作的创业者们,都自称为梦创业,可是多年过去,中关村创业街大多数办公楼人去楼空。
而那些走了的创业者们,是创业成功了?
并不是,大多数回去继续负债996,少数回去继承家业。
当退潮的时候,就知道谁是裸泳。
而那些裸泳的创业者们,往往都是盲目借势跟风,并没有好好对所谓的风口作出理性判断,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站稳在风口浪尖处,自然就被拍到海滩上了。
说白了,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下,同样在外界的各种鼓吹下,在前浪们各种成功史浸泡洗脑下,他们急于求成,迫切的想要给自己也贴上一个创业的标签,他们只在乎个人标签化和是否有利可挣,挣得快不快。
可事实无数次的证明,不管这个趋势会不会成为一个风口,盲目跟风的人,大都没有好结果。
但很魔幻的是,即使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下一个风口的再次出现,依然还会有许多跟风的创业者们。
在创业的道路上,从来就不缺少勇敢赴死的跟风者。
记得看过一部纪录片《差馆》,里面记录下公安局里的众生百态,撕裂开社会底层的悲惨世界。
在那个时候,公安局里的常客便是那些路边摊贩。
有个卖烤饼的大叔被抓,导演问他,为什么明知道不能卖还卖?
大叔指着肚子说:这里要吃东西嘛,小孩要吃东西嘛......
还有个姑娘,卖开心果被抓了。
周浩问她,第一次被抓吧?感觉怎么样?
姑娘眼睛泛红,但还是冲镜头挤出了一个笑容,淡淡的说道:感觉钱很难赚。
这才是摆地摊的摊贩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摆地摊仅仅只为了一日三餐,温饱皆可,哪里有什么靠摆地摊就可荣华富贵,即使有,那也仅仅存在于新闻里。
在我们看来的摆地摊,是为了工作自由、赚大钱;在摊贩的眼里,一个摊子,就是维持一家人日常开支的一切来源。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研究人员李婷也曾发文指出,底层摊贩获小利容易,获大利难。
对于大多数参与地摊经济的底层民众而言,他们很难依此实现阶层流动,获得经营地摊的机会,也仅仅是得到了基本的救济和保障。
而且,摆地摊,其实算得上是微型创业,无论是从选址、采购、甚至到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都需要层层把关到位,方可摆出好成绩,这里的好成绩还不适合与高收入直接挂上勾。
可往往那些从众跟风的人群,却偏不管这些,嚷嚷着“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的口号,执意往这个地摊经济风口上冲。
而这群跟风的人,大多数可能是当时大众创业浪潮被拍上岸的那群人。
也正如同当时的结局,没有目的性去跟风创业做事情,最终只得个落败而归。
有关这些年的创业风,我们都是见证者。
我们见证着O2O、共享单车、外卖...等多个行业成为风口,也看到许多跟风扎堆的创业者争相进入,最终也得知大多创业企业纷纷倒下,倒下的时候连个声音都没有。
从一个行业的火热,成为风口,再到后来的跟风扎堆,再到扎堆倒闭,似乎都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创业时代,进入了一个快进快出的速朽时代。
在这样一个快速更替的大环境下,我们越是需要保持独立谨慎的思索行为,有清晰的思路再去选择做某件事。
那么今次的地摊经济,它到底意欲何为?目标人群又是谁?
几天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
而0门槛的摆摊,成为了他们获取收入或是增加收入的出路。
地摊经济,本质上是底层民众赖以谋生的自救手段,推广全民地摊中的全民,其实更多的指向仍处于社会中下游的底层劳苦群众,他们可能因为这次疫情的冲击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当人民生活处于火热之中,那这样的社会必然造成混乱。
推广地摊经济,除了缓解经济带来的冲击,带动就业,还有的就是保证社会安稳有序的运行,而不是鼓舞一个月薪虽不算高但起码稳定的我们去辞职摆地摊。
那么,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辞职摆地摊,是否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是否能包办从进货到售出甚至售后的整个过程。
只有理性去考量,不盲目从众,你才可能是那人间烟火,摆地摊才能摆出一线生机。
纵观历史,“地摊经济”有过两次热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二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而每一次,“低碳经济”都是在经济持续低下衍生出来的自救产品,当经济重回正轨,“地摊经济”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悄然退场。
如今,第三次热潮看起来要来了,它会走向怎样?至少我个人非常不看好。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更是要谨慎考量,别在善于营销的互联网人和善于收割资本的手下,成为“猪仔”。
切忌盲目跟风辞职,拿着本创业地摊秘籍就上路了,只怕最后地摊摆了,钱没挣到,工作也丢了。
咱国家鼓励摆地摊的初衷,是不惜一切保居民就业,而不是孤注一掷使你暴富,可千万别搞反了。
文 | 毒哥&吴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