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朋友遍天下,你还是个Nobody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 | 毒哥 x 淡墨

微信公众号 @毒鸡汤(ID:du-jitang)

最近一项报告中显示,中国年轻人一年内的人情消费已经超过100亿。

而其中,请人吃饭联络感情占据人情消费的榜首。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格外注意人情往来?

有多少次,哪怕内心千万个不愿意,也要去参加一个个饭局,只是为了在饭局上多认识几个人来“发展人脉”;

有多少次,明明想多读几本书,却被朋友怂恿着打开游戏,就为了能够在别人问起“你玩过XX游戏吗”的时候显得合群;

有多少次,下完班累到只想摊在床上,却又不得不回应不断跳出的微信,不管别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到底想不想聊天,就怕别人说自己高冷装逼。

可是当你真的接受邀约时又发现:我原本想要的并不是这些,我不辜负每个人的期待,但又一无所获。

“发个朋友圈都要小心翼翼,看看有哪些词会不会得罪人。”

“吃喝玩乐的时候一找一大堆,帮忙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到人。”

“难过的时候翻了好几遍通讯录,却发现连个可以吐槽说话的人都没有。”

人的社交关系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休眠关系三种。

强关系连接熟人和亲朋好友。

你们通常经常往来,感情深厚,彼此有共同的生活朋友圈或兴趣圈,了解的信息和事物是相同或者类似的。

弱关系连接同学、亲戚或者合作伙伴。

你们通常沟通和互动较少,但有一定情感基础,各自生活、工作圈不同,信息呈现多元化,彼此了解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

休眠关系连接相对陌生的其他人。

你们通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打过交道,有过相关利益链接。在彼此之间维护关系的因素弱化消失之后,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断裂。

强关系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圈,弱关系是隐性的信息交流渠道。

这两种关系,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所谓人脉,而其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感情链接。

而休眠关系不同,休眠关系之中的感情链接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

很多人对“社交”有一些误解,常常以为遇到的人、去交往的人都是能够成为自己的人脉。所以我们下意识的不愿意放弃每一个能够与其他人缔结联系的机会。

但其实我们很多的社交活动所产生的关系都是休眠关系。

饭桌上觥筹交错,其乐融融,饭桌下还有谁记得你敬了多少杯酒?

游戏里你carry全场,队友疯狂打call,游戏外有谁会管你能不能抓住升职加薪的机会?

你以为你交友广泛,其实对于其他人来说,你不过是个nobody而已。所以我们才会有“交了那么多朋友,却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感觉。

如果你一直以nobody的身份参加各种应酬,那你就只能一辈子都做个nobody了。

J就是这样的人,他热衷于在各个人际圈里面刷脸。

在我和他的共同好友之中,几乎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能看到他的留言和点赞,几乎所有的群聊里面都有他的身影。

今天和这个人一起吃饭,明天和那个人一起唱K,后天又和其他人一起撸串……好像走到哪都有他的朋友一样。

我曾很羡慕他的交际能力,一直以为他会是我认识的人里面发展的最好的那几个。

后来,某天跟一个也认识J的朋友聊天谈到他,才知道他这两年的生活也不怎么好过。

朋友的原话是:“他几乎把所有的钱和时间都用在应酬上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反而没时间提升,所以升职加薪也就一直轮不到他。他就一直在原地踏步。”

网络上有个100人法则:100人之中只有1个人具备生产内容的能力,10个人会与其互动,剩余89人都是浏览为主的内容消费者。

如果你是那个能生产内容的人,能为其他99个人产生价值,那就会有99个人认可你;

如果你是一个能跟其他人互动的人,能和其他10个人碰撞产生价值,那么就会有10个人认可你;

如果你只能默默浏览内容,无法对别人产生价值,那么认识你的就只有你自己。

成年人的交往本身就带有互相利用的性质。

你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源,别人的资源自然也就不会倾斜到你身上。

你能产生的价值才是最好的名片,你认识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为多少人产生价值,有多少人认可你的价值!

而对这种价值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就像作家杨奇函说过的那样:“50元的人民币设计得再好看,也不如100块更招人喜欢。”

想要得到认同最有效的办法,永远是好好经营自己。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是你摆脱nobody身份的最好途径。

我新开通的私人微信

欢迎粉丝扫码添加

喝毒汤再也不迷路

文 | 毒哥 x 淡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