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
邑(yì艺)
《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易·井·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周礼·地官·里宰》:“掌比其邑之寡众。”郑玄注:“邑,犹里也。”贾公彦疏:“邑是人之所居之处,里又训为居,故云邑犹里也。”《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淮南子·时则》:“是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高诱注:“国有先君之宗庙曰都,无曰邑。”《释名·释州国》:“邑,犹悒也,邑人聚会之称也。”这里用为专指周国的一个城镇之意。
古同“悒”。《荀子·哀公》:“心不知邑邑。”《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终身守此悒悒。”《苍颉篇》:“悒悒,不舒之貌也。”《说文》:“悒,不安也。这里用为忧愁之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