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迷误(32)—— 泡茶者的创作状态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更不是否定茶艺表演所带来的视觉、听觉享受。旨在强调泡茶这一技艺发展和推广中我们应当厘清和理清的一些基本的思路和逻辑。

32.

泡茶者的创作状态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动不动就讲“茶艺”和“茶道”的提法不一样的是,“泡茶”的提法更为精确和落地。就像书法就是写字。作为一种技能技术,具体细节越清晰和准确对于达成目标就越有利。达成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对于一个有着更高标准的爱茶人来说,方向远大,方法正确,其结果必然高远。

既然是艺术创作,作者对于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相应的技巧又是怎样的呢?这在整个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和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只有在经过了严格的基本功的练习之后,才能真正做到心到手到。当我们现在在讨论创作状态的时候,就是默认作者的基本功是已经达到一个层次了。

作为艺术欣赏,视觉审美的作品比如书法、绘画、雕刻;听觉审美的作品比如音乐、戏曲、歌唱、相声,集视觉审美、听觉审美的舞蹈等等就很容易传播;然而,味觉审美的烹饪,好歹还能有个菜谱流传下来、甚至是烹饪大师口传心授,这样就使得中国的烹饪技术一直很好的流传下来了。而且烹饪也是被大家承认的专业技术。泡茶就不同了。虽然讲每个人泡出来的茶都不一样,然而,究竟是怎样的不一样,为何不一样?却没有人仔细地深入地去分析。

这里所说的深入地分析,是指相对于现在我们一直所讲泡茶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三要素之外的人的技术和修养对茶汤滋味的影响。

作者:叶羽晴川

(0)

相关推荐

  • 燕守谷 | 予本溪山之人,且行笔下云烟

    燕守谷   号东圃翁.清溪散人,别署溪村精舍.临沂平邑人.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工作室.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东山书院院长.2011年起以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为己任,恢复重建元代东山书院于 ...

  • 茶之迷误(37)—— 泡茶的时候要节约用水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34)—— 养茶宠专业户和泡茶高手的区别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23)—— 选好看的杯子就是业余泡茶人

    茶之迷误23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 ...

  • 茶之迷误(45)—— 喝茶要分时节

    茶之迷悟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44)—— 开壶要用豆腐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43)—— 越老的茶越贵

    如茶 味觉的审美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 ...

  • 茶之迷误(42)—— 泡绿茶一定要降温

    如茶 味觉的审美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 ...

  • 茶之迷误(41)—— 茶艺师都要学会不怕烫?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40)—— 天价茶的合理性分析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