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和桂皮是一回事吗?
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有“牡桂”和“菌桂”,列为上品。
曰:“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
《名医别录》始载有“桂”,曰:“神农本草经惟有牡桂、菌桂。俗用牡桂,扁广殊薄,皮黄,脂肉甚少,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是别树,是桂之老宿者?菌桂正圆如竹,三重者良,俗中不见,惟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非真菌桂也,并宜研访。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单名为桂,入药最多,是桂有三种矣。此桂广州出者好;交州、桂州者,形段小而多脂肉,亦好;湘州、始兴、桂阳县者,即是小桂,不如广州者。……今东山有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
《新修本草》曰:“今按桂有二种,桂皮稍不同,若菌桂老皮坚极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薄卷及二三重者,或名菌桂,或名简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
《本草图经》曰:“菌桂生交趾(今越南北部)山谷,牡桂生南海(今广东、海南、福建南部及台湾)山谷,桂生桂阳(今广东连阳),归经载此三种……今岭表所出则有简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又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厚硬味薄者为板桂。”
《本草纲目》曰:“桂有数种,以今参访: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菌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纹而无锯齿,其花有白有黄,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货,皆此二桂。但以卷者为菌桂,半卷及板者为牡桂,即自明白。”又称桂“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据考证,菌桂和现在用的肉桂相近。
《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肇庆之属罗定等处。”现在国内则以两广产者道地。
▲肉桂树
药典标准
▲肉桂细节图
产地、采收及加工
肉桂主产于广西桂平、玉林、容县、平南、大瑶山、上思、贵县,广东德庆、信宜茂名、肇庆、罗定;云南、福建、四川、浙江等地也产。此外越南、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等国家亦产。中国肉桂占世界肉桂产量的70% ,广西产量占全国的 50% ,是我国最大的肉桂产区,进口肉桂以越南北圻清化所产最有名,故名为“清化玉桂”,其上品内表皮腻滑如玉。肉桂在西方都是作为昂贵的香料,中国因为大量药用,所以这个品种一直都有进口。
采收方式有两种:砍树剥皮法和环状剥皮法
砍树剥皮法:齐地面处绕树干环切一圈,然后按商品规格需要向上再环切一圈,并在两切口间纵切一刀,再用扁竹刀撬起树皮,并慢慢剥下树皮,最后把树砍倒,如法剥皮。
环状剥皮法:选择种植10~15年的树进行剥皮,在春季(4~5月)一般较易剥离,但质量较差,称“春桂”;在秋季(8~9月)树皮不易剥取,但质量较佳,称“秋桂”。采收时,先在茎基部环剥一圈宽约15~18cm的树皮,阻止地上养分输送,增加树皮油分的含量。使木质部和韧皮部更容易分离,利于剥皮。剥皮时,用刀在离地2~4cm茎基处横割一圈,并在向上40~50cm处再割一圈,在两环间纵切一刀,然后用竹刀在纵横切口交界处撬起树皮,上下左右剥动,剥下整块树皮。
根据肉桂树皮的质量和商品销售习惯不同加工成不同的商品。
1、官桂或称“桂通”、“桂尔通”,7~8月间剥取5~6年的幼树皮和粗枝皮,晒1~2天,使其自然卷曲成筒状,阴干即得。
2、企边桂:剥取10余年生树干皮,切成一定长度的段,将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中间或在里面横放上竹撑,晒干,使其左右两侧向内卷曲。
3、板桂:10年以上的老桂,7月末至8月初剥取干皮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成平板状,约一个月完全干燥即是成品。
4、烟桂:又叫桂心,是除去栓皮,加工成烟卷模样。
5、桂碎:加工官桂、企边桂、板桂等的剩余部分,统称桂碎。
6、油桂:剥取生长数十年桂树的皮,切段晒干或加工成各种成品,该树皮不但皮较厚,且富含挥发油,一般认为品质较好。
▲肉桂叶与花
▲肉桂果
▲环剥皮的肉桂树
▲砍树后剥桂皮
▲晾晒桂皮
传统认为肉桂以肉厚、油性足、香气浓、嚼之有辛味带回甜者好。正安的肉桂都是从广西定制的,采用传统工艺,选用十年以上的肉桂,刮干净外皮,皮厚,油性足,检测符合药典标准。
▲正安的肉桂
我们来说说肉桂和桂皮,桂皮是泛指所有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多种植物的干燥外皮,最常见的来源有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柴桂、银叶桂(又称川桂)、锡兰桂等的树皮。按照药典收载,只有肉桂是入药,其他品种都算伪品,比如上述的天竺桂,阴香,还有锡兰桂,主产斯里兰卡,都是不能入药的,但它们大多数都进入食品市场,成为大家做菜用的桂皮,西方人用的多的就是锡兰桂。近年来,肉桂用量剧增,因利益刺激及质量控制水平的相对不足导致部分混淆品也作为地方习用品用,比如云南柴桂,广西阴香,还有四川银叶桂,天竺桂在台湾也常作为肉桂的代用品。但这类品种,和肉桂在外观特征和化学成分上都还是有较大差异,所以,也就是从日常看, 桂皮是一个泛称,很多香樟科的植物皮都可以作为食用的香料,但真正入药的只有肉桂树的皮,其他都只能算伪品。因此我们说,药铺里的药用肉桂作为食用可以,但食用的大多数桂皮是不能入药的。肉桂和桂皮不能混用,因为它们虽是同科植物,但它们的药材性状差别甚大,化学成分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作为香料或调料时肉桂和桂皮可以相互代用,但是作为药用时,还需仔细鉴别使用。
肉桂及其主要混淆品、代用品的来源特征
肉桂和桂皮的区别:
肉桂皮厚,通常在2~8mm间,质油润,气香浓烈,用指甲可划出油痕,味甜、辣;
桂皮薄,通常厚1~2mm间,油性小,指甲划之无油痕,气清香,淡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
配伍应用与现代研究
配伍应用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肉桂入心经能温里回阳通脉,入脾经能温脾和胃,入肝经能暖肝散寒,入肺经能摄纳平喘,入肾经能温补下元。《本草求真》谓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药性赋》曰其:“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补肾。”《汤液布草》渭其:“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景岳全书》中的暖肝煎,主治肝肾不足,寒凝肝脉,气机阻滞证;右归丸,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阳和汤,主治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阴疽;《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真人养脏汤,主治脾肾虚寒,肠滑失禁之泻痢;十全大补汤,主治气血亏虚,诸虚不足之证。
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肉桂的基本成分有:肉桂油、肉桂多糖、肉桂多酚、肉桂黄酮及其他成分。
肉桂油是肉桂的主要成分,肉桂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芳香醛类、芳香酯类、脂肪酸类和萜类化合物为主,以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其中肉桂醛含量最多。
肉桂多酚主要为类黄酮类及其多聚体化合物,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肉桂鞣质、甲基羟基查耳酮、原花青素-A、原花青素-B、缩合单宁等。发现原花青素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性质,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以及增强免疫、抗炎、抗癌有较好作用。
肉桂多糖是由D-木糖和L-阿拉伯糖以3:4的比例组成,该多糖有显著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也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
肉桂中还有少量黄酮类及脂类成分,其中肉桂脂类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化合物;还有肉桂皂苷、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酸、色素、脂肪酸;还测出肉桂中有24个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肉桂对临床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抗炎活性;并发现可制作对抗上述菌株耐药的微生物制剂;还发现肉桂可与抗生素起协同作用。肉桂对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痤疮、口腔感染、人型支原体引起的细菌性炎症、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毒和软下疳具有抗菌作用。
2、对炎症、免疫系统及肿瘤的影响
研究表明,肉桂醛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抑制或细胞毒作用;肉桂水提物具有对炎症性疾病免疫调节作用。
3、对内分泌系统及基础代谢的影响
肉桂酚类及其他衍生物对其他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有相关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等。肉桂被誉为“胰岛素强化因子”,有很好的控制血糖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肉桂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营养状况,常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心源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5、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肉桂油、反式肉桂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肉桂对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病、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即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及高脂肪-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有很好的作用。
6、抗氧化作用
肉桂的化学成分如E-肉桂醛、酚类化合物等都是抗氧化活性成分,在食品、化妆品以及药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得到广泛研究和认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防腐剂、保鲜剂、防霉等。
7、其他作用
肉桂是一种有效的宫缩抑制剂,可以减轻与痛经相关的经痛或预防妊娠早期不必要的子宫活动。还有抗病毒、镇咳祛痰平喘、老年性夜尿、抗前列腺增生、镇静催眠、解热、祛风、杀虫等作用。此外,肉桂用作个人卫生用品的成分。
参考资料:
邓淑蓉、潘宇政,肉桂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陈旭、刘畅等,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朱兆仪、冯毓秀等,肉桂及桂皮类的研究
郭明里、李宁等,肉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