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军事奇才韩信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造就了什么成语?【一点资讯】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这是刘邦许给大功臣韩信的诺言。
为了除掉韩信,为了破除这个诺言,吕后就在一个叫做“钟室”的密室里,让人把韩信吊了起来,让他头见不着天、脚沾不着地,然后让宫女用竹杆把他活活捅死。
剧情很吸睛,也很吹嘘,但这个剧情却出自一部叫做《西汉演义》的野史小说。而在正史《史记》里的说法就比较真实多了:“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谁杀的?当然是武士杀的!
(吕后给武士下令)
韩信一生,于沙场之上纵横不败,一个后宫女人能杀得了他吗?所以相国萧何的出卖,就成了韩信之死的关键。所以后人常说,韩信的一生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是军事奇才,但韩信的谋生极差,他年青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韩信后来的发迹,是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之下得到的。经过萧何的推荐,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从此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夺取关中;“井径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为刘邦平定河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又为刘邦解决了宿命对手——项羽。
(韩信进军路线图)
但最终是“飞鸟尽,良弓藏”,皇帝宝座坐稳之后,刘邦开始防备韩信了。刘邦先是封他为齐王,后又贬为楚王,后来又贬为淮阴侯,不在朝中任职。韩信还着一个爵位闲居在家时,刘邦还剥夺他的亲兵队伍,并把他列入重点的监控对象之中。
而韩信的部下,早就劝进韩信行割裂之事实了。他们告诉韩信,刘邦要推进“郡县制”,就一定要解决那些割据的功臣,为了交班,也一定会解决掉他后人无法解决的人和事。
久而久之,这一对君臣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而韩信的犹豫,也为他的窝囊之死埋下祸根。
汉十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征讨,韩信因为病了没有跟从。然而他却暗中派人接触陈豨说,“老弟,你放心干,我在关中帮你的忙。”
(韩信剧照)
韩信因为没了亲兵队伍,所以他打算作“伪诏”赦免长安城各个官署的刑徒和官奴,武装起来,然后在家臣的带领之下袭击吕后和太子。韩信部署完毕后,就等待陈豨的回复了。但他的这一种打算却被自己的一个舍人的弟弟给告发了。
韩信想要搞动作,吕后和萧何当然就要平叛。于是吕后与萧何谋划:强召韩信入宫,然后就地解决。
吕后害怕韩信的同党不让韩信入宫,她便和萧何一起设计了一个局,假称刘邦已经派人传来捷报,说“陈豨之乱”已被平定,陈豨也被抓获杀死,并让朝臣一起入宫朝贺。
“你哪怕病着,也得勉强入宫。”这个时候萧何特意站出来,强逼韩信入宫,在有心算无心之下,韩信已是骑虎难下。
(萧何强逼韩信入宫)
不是说他的萧何的关系有多好所以萧何不会骗他。而是说如果陈豨真的已被杀掉,少了外面的接应,韩信在关中的谋划根本成不了。
如果消息是假的,但他手上的伪诏还没有发生作用,那些刑徒和官奴还没有被偷偷地赦免,那他手里没人,也就没了发动谋划的条件。
更可怕的是,或许他已经入了别人做的“局”!
所以,在萧何的逼迫之下,韩信乖乖入宫,最后被一深宫妇人斩于长乐宫的“钟室”。这就是成语“钟室之祸”的出处了。
(韩信死,高祖喜且怜之)
一个英雄,最后被另一个英雄杀死,这种死法虽然惨烈但还不至于说冤枉,因为怎么说来还是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但像韩信这样的一个名震天下的大将,最后竟然乖乖授首,身死于妇人之手,这是让人想不到的地方。成语“钟室之祸”,说的就是要反就早反,窝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