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肾俞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肾”,肾脏;“俞”,指背俞穴,即脏气转俞之处。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定位取法】

俯卧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2肋游离端。先摸到第12肋游离端,其水平约为第2腰椎棘突位置,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或平髂嵴最高点处定位第4腰椎棘突,向上2棘突为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旁开1.5寸取穴。

【穴性特点】

本穴乃肾脏之背俞穴,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为人体“阴阳之本”,故肾俞穴的主治病症较多,主要具有温补肾阳,益肾气聪耳,行气通经络,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 “肾俞、内关,主面赤热。”《针灸大成》: “肾虚水肿。”《医宗金鉴》: “下元诸虚,精冷无子。”本穴是临床上治疗腰部病变及肾脏疾病的主要穴位。

【主治概要】

1.肾俞为肾脏的背俞穴,具有温补肾阳、益肾气聪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精、阳痿、遗尿、月经不调及耳鸣、耳聋。

2.肾俞具有行气通经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酸痛、半身不遂。

3.肾主水,故肾俞有利水湿、助运化的作用。可用于肾炎、小便不利、水肿的治疗。

4.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肾俞对尿毒症、肾绞痛有一定的疗效;艾灸肾俞能使肾阳虚大鼠精子活力显著增强。另据报道,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有明显疗效。

【临床应用举例】

1.遗尿 指3岁以上的小儿或成人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气虚。正如《针灸甲乙经》所说: “虚则遗溺。”气虚主要可分为肾气不足和脾肺气虚。

温针灸法:采用30号2寸毫针,直刺1.0~1.5寸,使腰部产生酸胀感,再将直径约1厘米,高约1.5厘米艾条置针柄上施灸,灸2壮,每日1次, 7日为1疗程。睡眠深沉者配以百会、神门;尿频者配以中极、百会。

2.阳痿 国际阳痿学会对阳痿所做出的定义是: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致性交不能满足。中医学则认为: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含已进入阴道内旋即疲软) ,以致不能性交者,称为阳痿。本病多因纵欲过度,误犯手淫,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宗筋失养,或恐惧伤肾所致。

(1)温针灸法:采用30号2寸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后将直径约1厘米、高约1.5厘米艾卷置针柄上施灸,灸2壮,每日1次, 7日为1疗程。可配以关元、命门、三阴交等穴以助补肾之功。

(2)隔姜灸法:将高1厘米、直径0.7厘米的艾炷置于厚约0.5厘米姜片上,姜片中间刺数个小孔,灸3壮。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其发生发展常常呈潜在性,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中后期则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如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驼背和骨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全身疼痛、不适、乏力等,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 ,身高缩短,驼背,骨折与牙齿松动、眼睛干涩、皮肤瘙痒等表现。

穴位埋线法:在距离肾俞1~2厘米处的两侧,做好标记。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利多卡因做皮内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羊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纱布3~5日, 1个月后可换对侧肾俞穴埋线。

4.肾绞痛 为突然发作的患侧腰部疼痛,绞痛剧烈难忍,常沿输尿管向下放射,也可向下腹部、腹股沟、睾丸、大阴唇、大腿内侧放射。伴随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有些患者甚至有濒死的感觉。肾绞痛多见于尿路结石。针灸的主要目的就是解痉止痛,缓解患者的痛苦;同时必须将引起绞痛的原因清除,如排除结石。

毫针刺法:采用30号2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1~1.5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或向腹部传导,继续行针直至疼痛缓解后留针30分钟。

5.单纯性蛋白尿 尿检中显示有蛋白,但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是肾内科中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常给患者带来很多烦恼。针灸对于单纯性蛋白尿有较好疗效。

温针灸法:采用30号2寸毫针,直刺1.0~1.5寸,使腰部产生酸胀感,再将直径约1厘米、高约1.5厘米艾卷置针柄上施灸,灸2壮。每日1次, 7日为1疗程。

(0)

相关推荐

  • 先睹为快!张胜兵为您详解针灸远近分类及配穴绝技!

    武汉张胜兵 张胜兵中医 今天 腧穴距离病位的远近分类. 由于医者的体会不同,就腧穴位置与病位位置而言,可以分为局部处方.远端处方和远近结合处方三类. 好,我们先看一下病位局部处方,以病位的局部或临近的 ...

  • 针灸常用腧穴——百会

    [穴名释义] "百",形容很多;"会"指聚会,意指多脉聚会.而头为诸阳之会,乃手足六阳经.督脉的交会穴,又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故而得名. [定位取法] ...

  • 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 ...

  • 针灸常用腧穴——上星

    [穴名释义] 该穴处于头上,如星之居上,故名. [定位取法] 头前后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骨度分寸法:从前发际至后发际合12寸,本穴在此分寸之前1/12与后11/12之交界处,采用对折法.手指 ...

  • 针灸常用腧穴——命门

    [穴名释义] "命"即性命.生命;"门"乃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本穴位于两肾中间,是人体生命元气的重要门户,且因肾主一身之本,故名命门. [定位取法] 该 ...

  • 针灸常用腧穴——腰阳关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之下二椎,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之关隘,故叫阳关.因该穴位于腰部,故名腰阳关. [定位取法] 该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左右双髂嵴连 ...

  • 针灸常用腧穴——水沟

    [穴名释义] 该穴位于状如"水沟"的人中沟中,有如承接鼻涕之沟渠,故名水沟,又名人中. [定位取法] 人中沟正中线上,上1/3与下2/3交会处.将患者人中沟均分为3等份,上1/3与 ...

  • 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 ...

  • 针灸常用腧穴——气海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脐下,"脐下,肾间动气",即元气,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善治各种气病,兼是强壮保健穴,故名气海.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骨度分寸法:取穴时采用 ...

  • 针灸常用腧穴——中脘

    [穴名释义] "脘"同管,原指胃内腔.因该穴位居胃的"中"部,故名中脘,此亦是相对于上脘和下脘而言.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骨度分寸法:前正中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