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伪科学?不不不!心理学不仅有用还有趣
学习心理学的人一定听到过不少这样的质疑:
“学心理学?那玩意科学么?不会是忽悠人的吧。”
“心理学科学么,研究人的心理能有什么实际用处?”
“学心理学的人不会都有什么毛病吧?”
“心理学不会学着学着把自己学神经了吧”等等。
听到这些质疑的我,黑人问号脸???!!!说心理学是伪科学?你怕不是对心理学有什么误解?心里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01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
心理学是能解决问题的科学,它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拆解一下。
心理学是关系学,从这方面来讲它主要能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 与自己的关系,即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
2. 与他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同事关系等;
3. 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与事和物的关系。
最近几年流行的“断舍离”,其实就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处理与人、事、物的关系的方法。
阿德勒说:“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不是世界复杂, 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我们与人、事、物的关系和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心理学是教育学,比如:
1. 自我教育,适用于解决自我困惑帮助自我成长,《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的作者斯蒂芬妮·斯塔尔,在这本书中首先分析了自我,然后揭示出不自信的两大因素,最后从自我接受、沟通、行动、感受四个方面帮助我们做一些改变和调整来认同自己、塑造生活;
2. 育儿学,适用于教育子女帮助子女成长。
心理学是人格鉴赏学,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他人的人格,教会我们和不同人格的人相处,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人性。荣格就曾说过“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心理学是发掘潜力的学问,学习心理学能发挥我们的无限潜力。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的概念能帮助我们在学习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02
心理学学什么?
如果从学派上来分,有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等等。
如果从学科上来分,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细分的话还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等。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心理学效应:
多观察多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跟心理学效应有关,比如破窗效应、登门槛效应、晕轮效应等等。
1. 破窗效应
在一个社群里如果有一个人发广告没有被群主或管理员警告制止,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发广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个社群就会变成无效的广告群。这个现象其实和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有关。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这一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除此之外,景点建筑物上的'XX到此一游’现象,行人闯红灯,人行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如果被效仿,也跟破窗效应有关。
2. 登门槛效应
总是人满为患吃个饭要等俩小时的海底捞生意总是那么好,你知道是为什么?你肯定会说是因为服务,其实是因为他们利用了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表面上看海底捞是在销售服务模式,实质还是在卖餐饮产品,当他们用'餐前等位的手部护理、健康检测、免费小零食无限吃’等方式把客户留住的时候,他们的营业额也就有保障了。小零食也吃了,手部护理也做了,你好意思不吃饭直接走人么?'餐前等位的手部护理、健康检测、免费小零食无限吃’等就是他们利用等门槛效应的锁客手段。
3. 晕轮效应
清代黄增有诗云”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为什么情人眼里会出西施?,就是因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H.凯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实验中证实了这一效应的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
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多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
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热恋中的男女被彼此欣赏的特质吸引,就会因为某些特质掩盖其其他品质和特点,不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么。
我们常常说的爱屋及乌也是因为晕轮效应。甚至我们如今经常被自己喜欢欣赏的公众号博主种草而疯狂买买买也是因为晕轮效应,因为喜欢就觉得ta们推荐的东西靠谱而下单。
03
心理学原来竟这样有趣
学习心理学不仅能满足我们对自己的好奇心也能满足对他人的好奇心,还能满足我们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好奇心。
1.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学习心理学可以更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缺点是什么,我怎么才能认同自己、接纳自己?我对于一些事件的反应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怎么和别人交流、沟通更恰当?我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我的需求是什么?我能勇敢并恰当地表达我的需求么?怎么才能和愤怒、恐惧、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和谐相处?
2. 满足对他人的好奇心。
比如别人对于我的反应和态度背后有什么心理因素,他们是怎么想的,是针对我么?还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他们那样做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需求,我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么,我愿意满足他们的需求么,我怎么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以后我们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么,不满足以后我们如何相处呢?
如何让我喜欢的人更喜欢我?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平相处?如何应对上司的刁难?如何面对丈夫的冷落等等。
学习了心理学就会想去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觉察自己也觉察别人。
3. 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好奇心。
比如什么是消费者陷阱,消费者陷阱利用了人们的哪些心理?
学习了解了消费心理学以后作为消费者我是否能够多别消费者陷阱,提高消费效益?
作为经营者,我是否能利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来能提高经营效益?
为什么说第一次约会最好去电影院,这里面有什么心理学效应?为什么“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这背后又有什么心理学因素?为什么现代社会容貌焦虑这么严重?如何才能避免容貌焦虑?为什么现在贩卖焦虑的现象这么普遍?不和避免被内卷?
托马斯·曼说“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是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在社会的变迁中,在时代的洪流里,渺小的我们唯有看到更多,学到更多,理解更多,才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雪,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心理学就是那把探索自我、探索世界的钥匙,它能引领我们活出自我,活出真正有趣、有爱、有活力、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文献:
《终身成长》
《自卑与超越》
《心理学与生活》
《心流:最有体验心理学》
《认同自己: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
曾奇峰的30堂心理课
百度百科:破窗效应、登门槛效应、晕轮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