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都郑州感受“只有河南”-郑州日报数字报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秦华 文 李焱 马健 图

始于梦想,结于丰盈。昨晚,历时四年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迎来沉甸甸的收获:作为中国最大的戏剧聚落群,这一大型文旅项目在郑州举行开城仪式,并宣布将于今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一座城: 创造中国最大戏剧聚落群

“太阳晒,穗儿黄,金色的麦浪,随风荡漾。春天发芽,秋天满仓,又是一年好景象。”

芒种时节,一派丰收景象。走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只见一片片随风翻滚的麦浪,传达着中原大地丰收的喜讯;一颗颗金色的麦粒儿,像宝石一样镶嵌在沉甸甸的麦穗上;一针针麦芒,在骄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红庙小学、张家大院、李家村茶铺、地坑院……穿过百亩丰收的麦田,走过长长的田埂,穿梭在由56个迷宫般的格子组成的戏剧聚落群里,你会在拥有不同场景的21个剧场中移步换景,一眼越过千年,体验着不同时代的悲欢离合故事;你会一次次地反复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终将到哪里去?

当夜幕降临,在光与影的变幻中,你静静坐在长长的台阶之上,守望着被七彩霓光变幻出斑斓色彩的百亩麦田,眺望着《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在328米长、15米高的夯土墙上徐徐展开,那恢宏壮观的历史长卷令人震撼,让你油然而生自信豪迈之情。

走进李家村剧场,时间定格在1942年的那场大饥荒。河南的一个普通村庄,正上演着大地的悲鸣。究竟是怎样的表演和剧情让人从一个村庄的故事管窥到中原文化的磅礴伟力?你只有沉浸在剧情中,才能真正感悟到历史的沧桑。

“这是我看过的最让人感动的演出,演员是你是我,是麦田,是黄土,是高墙;它从我们的心底生发,就像麦子向上生长,有太多的苦难和艰辛直达内心,深深触摸到我们的灵魂。”市民孙艳看过演出后激动地说。

除了李家村剧场、幻城剧场、火车站剧场等三大剧场外,这里还有十几个微剧场、情景戏剧空间,每天有近700分钟不重复的演出,近千名演职人员参演。

喜看麦田千重浪,无数英雄出河南。昨晚,在戏剧幻城开城仪式现场,数千嘉宾坐在黄土夯成的台阶之上,认真欣赏着充满黄河文化元素的视频宣传片,被气势恢宏的炎黄二帝塑像、蜿蜒壮观的黄河大桥、奔腾向前的万里黄河等画面深深震撼,感受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一组剧:向中华文明致敬

2017年10月,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奠基仪式上,该项目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动情地说:“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只有一个姿势,就是双膝跪下,深深地俯下身去,亲吻这片土地。因为这是一片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璀璨文明的土地……”她的虔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年来,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中原沃土上像寻宝一样不停地撷取文化素材,这些素材像一颗颗珍珠被她巧妙地串在一起,砌成了展露芳容的戏剧幻城。

“只有河南的戏剧,从规模来讲,全中国最大;从时长来讲,全中国最长;从这个品类的新鲜度来讲,是全中国唯一的。”王潮歌深入阐释说,“它并不是一个剧场,不是两个剧场,而是拥有21个剧场的聚落群,黏合在一起。它的黏合剂很有意思,是用棋盘格局分割出不同的场景和表演空间,人置身在这个城里需要选择,会迷失、会寻找、会走不出去。”

省、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拥有21个剧场的戏剧幻城,用沉浸式戏剧艺术创作手法,生动讲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黄河故事,为郑州乃至河南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内涵,安上强劲的引擎。

“我们是黄河母亲哺育大的孩子,这条河是跟我们源远流长的文明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创作《只有河南》,如同掬起一捧黄河水,捧起一抔黄河土,向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明致敬。五年之后,我是否不辱使命, 完成了这个使命?”昨晚,在开城仪式上,王潮歌用“不辱使命”四个字来形容她和团队在河南深耕细作这一文化项目的初衷。

一部书:谱写“黄河故事”河南篇章

“我是商王,我在天上俯瞰我的殷都尘埃轻扬;我是司母戊,我看见刻着我名字的大方鼎在博物馆中闪着光芒……”走进幻城剧场,“老子”与“孔子”拉开了一场隔空对话,在他们的身后,数十位“中原历史文化名人”立于背景墙上,简短地进行着“自我介绍”。而“武则天”“宋徽宗”等演绎的故事,为我们再现了唐宋时期盛况。

剧中的人物,或出生于河南,或在中原建功立业。他们的故事让观众对“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不禁感叹中原沃土的伟大、黄河文化的灿烂。而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这样的元素可谓信手拈来,伸手一摸皆是历史,移步换景处处皆是文化。

漫步在这庞大的戏剧聚落群里,在李家村剧场,你会回望1942年那段有关饥饿的历史;在戏剧幻城的开篇,则呈现了一方215立方米的黄土,河南的18个地级市,1700多个县、乡、镇的名字都镌刻在高高的黄土墙上,引发观众思索“我们从哪里来”的永恒哲学命题。

著名豫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参观戏剧幻城后深受震撼:“从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胡葆森和王潮歌的雄心壮志,它为我们呈现的内容既有河南的精神,也超越了河南的现在。你现在来这里,可能看到的是过去的和现在的河南,它可能只是河南的文化名片,而三五百年之后,它会成为一张历史的名片,把河南的记忆、思想、对文化的贡献等永留史册。”

“伟大的时代造就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部文化作品。”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在致辞时表示,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建业集团长期以来一直主动担当,勇于探索,希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部文化作品,能够更好地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原文明,能够让更多人认识河南、了解河南。

一片情:蘸着黄河水书写“只有河南”

“黄河岸边的舞台,麦浪上的吟唱。”走进幻城,俯仰皆是蘸着黄河水书写的中华沧桑历史,饱含着中原儿女对这片热土的浓浓深情。

“我把我的笔触放在黄河流域里,包括我们遭受的灾祸,比如1942 年的饥饿与死亡。在这个灾祸里,我希望我的笔能蘸着黄河的水,描写人性最美好的那段光芒。”王潮歌希望,观众不只有视觉、听觉、知觉上的满足,更能与河南产生共鸣,希望他们看完后会自豪地说“我是河南人,我身上承传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脉息”。

“当观众走进来后,将会面临一次次的选择:你选择走左边一定跟选择走右边那看到的不一样,你到第二个空间还需要接着选,你选择走前边儿,那就和其他的选择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像迷阵一样的幻城,它戏剧的浓度非常之高,带来的奇特体验也非常之多。”她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不是一个观众能一次性、一天就可以了解完的,她希望观众不只有视觉、听觉、知觉上的满足,关键是心能否与河南产生共鸣。

“走进这个戏剧幻城,我想到了四个词,那就是大气、感动、包容、自豪。我们不回避过去的苦难,我们从中找寻到人性的光芒。在这里,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一个河南人!”谈到观看项目感受,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深有感触地说。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当你走得越远,内心深处寻觅文明的心情会愈发迫切。这些感触我在戏剧幻城里都体会到了,我觉得它不是一个产品,不是一个作品,它是一种创造!”著名媒体人、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由衷地说。

“在这里,我们读懂粮食的意义,感受到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磅礴伟力。这是河南、郑州带给世界的惊喜。”来自全国的众多嘉宾兴奋地说。

“我们的故事,在你们没有到来的时候,已经悄悄上演,在你们离去的时候,依然没有落幕。”诚如王潮歌所言,这部有关黄河文明的大戏才刚刚开启,好戏还在后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