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列国志」塞琉古帝国(七):安条克一世
塞琉古帝国(七):安条克一世
4.安条克一世
安条克一世(救主)(希腊语:Αντίοχος ό Σωτήρ,前324年-前261年),塞琉古帝国国王,前294年至前261年在位。
安条克一世是塞琉古帝国的建立者“胜利者”塞琉古一世和王后阿帕玛的儿子。约从前294年至前281年,他与父亲共同统治帝国,前281年父亲去世后开始独自统治,安条克一世在位期间,帝国接连陷入与马其顿王国安提柯二世的战争、安那托利亚的独立、托勒密王朝的叙利亚战争、加拉太人入侵和叙利亚境内叛乱,使安条克不得安宁。
安条克一世即位后,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境内接连发生叛乱,安条克不得不停止与杀父仇人托勒密·克劳诺斯作战,被迫放弃色雷斯等地,也无法掌控对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细亚波斯王公的控制。
安条克一世致力发展东方贸易,曾派遣地理学家勘查里海周围地区,并继续执行使东方希腊化的帝国政策,在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大批城市。当游牧民族掠夺帝国东方领地后,安条克修复被入侵者破坏的设施,重建了三座都市。安条克一世与印度王公们保持和平,对孔雀王朝统治中亚予以默认;他(或者是其父塞琉古)曾向印度派出一位名叫代马库斯的使节,受到印度人的友好接待(接待这位使节的孔雀朝国王大概是宾头娑罗)。
前279年,东欧的凯尔特人(也许是来自高卢)。开始入侵希腊,安条克一世随与凯尔特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两年后两万名凯尔特人进入小亚细亚,骚扰塞琉古帝国,前275年,安条克一世在战场上最终在印度战象投入下,才打败了侵入亚洲的凯尔特人(称之为“加拉太人”,使爱奥尼亚的希腊城邦免于加拉太人的侵犯,而得到"救主"的称号。当加拉太人入侵时,他鼓励希腊人迁入帝国内,并在小亚细亚修建许多新城市,也在中亚修建城市(今梅尔夫),重新命名为安条克,来防御帕提亚对帝国东部的威胁。
前279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二世侵占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前276年又入侵叙利亚北部,之后安条克一世把入侵者逐出,在托勒密二世与阿尔西诺伊二世结婚后,从前274年至前271年,托勒密王朝再与安条克一世作战,即所谓第一次叙利亚战争。结果安条克一世被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打败。安条克一世被迫割让柯里叙利亚,塞琉古帝国因此失去了米利都和腓尼基。安条克一世企图吞并比提尼亚的计划也没有成功。
从前263年起,安条克一世与拍加马王国国王欧迈尼斯一世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长期征战。而安条克一世本人则在前261年病逝。
5.安条克二世
安条克二世(“神”)Αντιοχος ο Θεος(前286年—前246年)塞琉西王朝的国王(前261年—前246年在位)。安条克一世(救主)之子。
安条克二世进行反对拜占庭、盖拉克利亚、色雷斯的战争,结果在东方失去大片领土。他与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保持良好关系,并准许在塞琉西王国境内传播佛教。
安条克二世联合马其顿向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发动第二次叙利亚战争(前261年—前255年),夺回安那托利亚大部分失土,包括米利都、以弗所和腓尼基沿岸。前258年,安条克二世收复米利都后,推翻了残酷的米利都僭主提马克斯。米利都人因此送给他以Θεος的称号,意即“神”。
前248年,他与托勒密二世之女贝勒尼基结婚,并与前妻劳迪丝一世(Laodice I)继绝了关系,并给予她颇大的领地,实现了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的休战。但这两个王后在他死后引发帝国内战和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6.塞琉古二世
塞琉古二世(凯旋者) Σέλευκος ο Καλλίνικος 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46年—前226年在位)。安条克二世(“神”)之子。安条克二世逝世后,由母亲劳迪丝一世扶持登上王位,并立即杀了托勒密二世之女贝勒尼基和她的儿子,引发与埃及国王托勒密三世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三世在叙利亚及安那托利亚对付塞琉古时得到重大胜利,曾短暂地占领了安条克城,从楔形文字的最近发现中证实,他甚至进军至巴比伦,短暂占领塞琉西王国东部一些省份。而此时,他那跋扈的母亲要求他给予弟弟安条克·伊厄拉斯共同摄政权以及塞琉古领土中安那托利亚的管治权。随后,安条克立即宣告独立,这一举动危及到及塞琉古抵挡托勒密的努力。最终,塞琉古与托勒密议和并割让叙利亚北岸沿海地区。
约前239年,在安卡拉战役中被反叛的弟弟击败,失去了塔尔索和安那托利亚和其他地区,接着塞琉古二世在与帕提亚(安息)国王阿尔沙克一世的战争中议和,但有些资料却显示塞琉古曾被安息国王囚禁几年。约前228 年,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一世脱离塞琉西王朝,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塞琉古二世因从座骑跌落而逝世,王位由塞琉古三世继承。
7.塞琉古三世
塞琉古三世(闪电)Σέλευκος ὁ Κεραυνός,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25年—前223年在位)。塞琉古二世之子,安条克三世(大帝)之兄。
公元前223年,塞琉古三世在与帕加马的战争中被暗杀,安条克三世继承王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