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食材的战争
文:周锐 聂传安
说到二班周锐同学,我就有点纳闷:综合成绩那么出色,为何作文总出不了彩?
后来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是作文出不了彩,而是机缘未到。
机缘一到,好文即出。
上周末布置个做菜写诗的活动,而周同学硬是把这样文绉绉的活动演变成一次与食材的战争。
独白:独自去菜场,嘈杂有点脏。不知买哪样,心中很迷茫。(这帮小子现在出场不哼几句诗仿佛就觉得掉了身价似的)
我来到了这个干净而没有硝烟的战场——厨房,望着眼前的“敌人”,手握着我的武器——菜刀,亲自参与了这场与食材的“战争”。(小孩子拿刀,怎么着也觉得比大人拿刀吓人)
战前准备
我首先“打探”了对面的情报,一块牛肉,一个大蒜,一条荷兰豆,一条辣椒。这次的敌人可不好对付,我心中暗暗想着。(外国人学汉语,非常忌讳我们的量词。我咋感觉周同学用起量词来用出外国人的境界:荷兰豆用“条”,辣椒也用“条”)
首先要处理牛肉。我把牛肉放在毡板上,用我“熟练”的刀功把它切成片。可是因为太紧张了,有的切得太厚了,有的切得太薄了,我把最厚的和最薄的一对比,哇!相差的厚度和我的脸皮差不多。(十二三岁的娃亲自动手切牛肉,也是难得。我上课时仔细瞅了瞅,这娃脸皮尚薄,说到脸皮厚,那一定要数他的语文老师)
虽然牛肉有点难切,但蔬菜还是挺好上手的,我从生疏慢慢也变得熟练了。(外有周大福,内有周大厨)
大战期间
战前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可以正式开战了。我将油倒入锅中,油一开,就放牛肉到锅中爆一下,等到变色就捞出来。再放一点油,我把菜“呼啦”一下全倒进锅里,瞬间,热油溅到了我的手上,旁边“久经沙场”的“大将军”妈妈对这种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我还是个厨房怕,“嗖”一下跳了起来,惹得妈妈直说“别跳”。(原来大厨娘就在一边观战)
接下来的一切就很顺利,我按照妈妈的指导,翻炒,放蚝油,放盐,装盘,“完美”出炉。(论教练的重要性)
战后盛宴
我把菜放在桌子上,随后我夹起一片牛肉,不错,蚝油的鲜咸混合着牛肉的香,真是美味极了。(自吹自擂啊)
接着我又夹起一片荷兰豆放入口中,脆爽的口感搭配鲜美的汁水。更绝的是,蚝油的鲜盐仿佛调动了我的味蕾,将整盘菜的味道拉高了一个层次。(“一片荷兰豆”,确定是“片”而不是“条”?天哪,外国人的量词瞬间就进化了!)
晚饭时,家人们对我做的菜赞不绝口,而受到表扬的我也很高兴。(对,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侧面描写)
(周锐同学的菜与诗)
周锐同学非常形象地把初次做菜比做一场“战争”,时间线索清晰,“厨房怕”的形象刻画得也真实可感,其间时不时露出自我感觉不错的小得意。
而这种小得意,不小心就可以回味多年,于是成为记忆的珍宝。
想想他开篇吟诵的那首诗“独自去菜场,嘈杂有点脏……”更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少有的生活体验。
有了难忘的体验,于是周锐就有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