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肖培东课堂上的亮点

杨钧舒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被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讲述的是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讲这一课,亮点突出,课堂扎实紧凑。同时,我发现肖培东老师抓文章关键词的能力很强,也很会把握这个优势,用关键词突出授课重点。

    课堂的导入部分就很显功底——肖老师提问学生“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乍一听,好像是把提问权又收回到了老师手里。但仔细想想,这么问不无道理。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不好意思问,害怕自己问的大家都可以解决;说老师有问题,让学生猜是什么,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老师的问题会不会比较难?这么想着,就直接跳过简单问题而直接选难的问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课堂导入部分,从教师的角度想,也会安排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肖老师本来想问的问题就很简单: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但学生确实想得很多,有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作为课堂铺垫的;也有直接问“美丽的颜色指什么”,通向主旨的,与之后肖老师安排的一个课堂板块略有重复。就在学生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让学生做小老师、让老师做回学生的效果了。

在大家集思广益的过程中,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接下来,肖老师就对“美丽的颜色”这个关键短语进行了重点评读。之所以说这个重点抓得好,是因为它不仅是标题,还一语双关:指镭发出的光,也暗指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而且,这个标题可以展开,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肖老师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描述性语句,出现了三次,可以让学生揣摩朗读、合作读、范读、比读,体味其中的人物品格;另一类是居里夫人日记中的句子,出现了五次,通过合理的师生分工,肖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语句前后呼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传记写作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两大特点。这两个特点的教学又使第一部分强调传记这一文体的教学点不是空悬,而是前后紧紧关联。

由此可见,肖老师抓好了重点,点亮了课堂。在抓重点的过程中,还有三处突出亮点。第一处在于抓住新鲜的答案。肖老师总结第二部分“重点评读'美丽的颜色’”时,未拘于文中所述的对居里夫人的固定感觉,比如乐观坚强、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可以发现,这些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已经能得出了,说明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来。在确认学生掌握之后,教师就应当适时跳出来,再去教一些学生不能自己发现的东西。肖老师得出的是居里夫人的宁静、朴素、淡泊名利,丰富了主人公的特点,使她形象的光辉有增无减。

第二处在于整堂课中不时提醒学生做笔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老师提醒学生记录下来的一些关键词,勾连成了一堂课的框架,也能对学生之后怎么记笔记有所启发。

第三处在于精当的总结。课堂最后,肖老师总结道:“好的传记文章不仅要从故事上去思考美丽的颜色,还要从思想上、写法上去思考美丽的颜色。”从整堂课来看,重点应该在写法部分,占据了三分之二。而“故事+思想”又构成了本课的要旨,这是在第一部分的讨论中就逐渐讲出来的道理。

接着,肖老师又发表了对学生的寄语:“当你掌握了这些就会突然觉得,原来你也是镭,因为你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而且还会自动发光。”在课堂结束后,老师有时会布置作业,有时会给一两句寄语。如果寄语切题,将成为点睛之笔,让学生不禁拍手叫好。很明显,肖老师最后发表的这句话是有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肖老师抓重点的能力,这在“美丽的颜色”中一以贯之,有始有终。

一篇课文的重点有许多,要发现精彩的重点却需要慧眼,以此为基础组织巧妙的教学也需要技巧。同时,肖培东老师从他的教学中告诉我们如何将重点展开的一些办法,转化到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反复练习和体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证大中学)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