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为何志愿军会伤亡一万多人?
持续鏖战43天,双方投入总兵力近11万,大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90余万枚,志愿军发射炮弹40余万发,反复争夺阵地59次,击退联合国军冲锋900多次。
这就是战场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战役。
最激烈的时候,炮火密度高达每秒六发,阵地山头都被削低2米。
虽说经此一役,漂亮国伤亡5000余人,韩军伤亡近2万,可志愿军也付出了4838人牺牲、6691人受伤、共计11529人的惨痛代价。
那么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作为防守的一方,志愿军这4838名牺牲烈士,到底还有没有机会生还。或者说尽可能地减少伤亡呢?
说来残忍,但以上数字,已经是志愿军想尽一切办法后,所能付出的最小代价了。
1952年10月8日,为了获取谈判桌上的优势,漂亮国四星上将马克·克拉克批准了以炮火轰炸、空袭为主导的摊牌计划。
意图通过为期2天的轰炸空袭,获得掌控在志愿军手中的597.9高地以及537.7高地北山控制权。并于14日凌晨四点30分正式发起进攻。
且派出了美7师31团、韩2师32团及17团1个营共 7个营的兵力兵分六路,在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324门重火炮以及上千门轻火炮的掩护下,对高地发起猛攻。
一天时间,针对597.9高地以及537.7高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炸弹500余枚。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但坚守两高地的志愿军,只有135团的九连和一连两个连。另外还有八连的一个排坚守597.9高地附近的2号阵地。
而且因为摊牌计划的狂轰滥炸,战役爆发后仅一个小时,志愿军在两高地部署的表面阵地工事就几乎毁坏殆尽,只能依托坑道,以及有限的地形优势战斗。
就好比11号前哨阵地上的一个班,面对美7师31团1营的猛烈进攻,错误估计了漂亮国的炮火杀伤,直接就把全班投入了战斗,虽说打退了漂亮国四次冲锋,可也只剩下了一个战士退守坑道。
11号阵地失守。
防守2号阵地的八连一排,为了趁漂亮国立足未稳之际夺回11号阵地,分兵两个班前往支援,刚到半路,就在漂亮国炮火覆盖下遭受重创,仅剩5个伤员被迫退回。
志愿军在装备上也处于劣势,就算当天夜间45师连夜调整部署,补充135团兵员和弹药,又增调了两个榴弹炮营。
志愿军火炮总数量也只有66门,之后一直到11月2日,志愿军的火炮数量也只陆续增加到了133门,装备差距不可谓不大。
就这还是后话。第一天的战斗中,志愿军最主要的攻击手段,只有重机枪以及手榴弹。
截止14日11点左右,2号阵地失守,东南方向的7号阵地、8号阵地也因为陷入孤立而相继被漂亮国占领。
驻守537.7高地的一连也在韩2师32团的猛烈进攻下,激战七个多小时,又经过20多分钟的白刃战才失守,仅剩20余人退守坑道。
唯有9号阵地,在九连副指导员秦庚武的指挥下,一次仅在表面阵地同时投入三个人,伤亡一人补一人,尽可能降低联合国军的炮弹杀伤,然后凭借重机枪、手榴弹等手段接连毙敌300余名。
但问题经过一天的苦战,九连和一连在战前储备的近40万发子弹、上万枚手榴弹几乎消耗一空。更是有着500余人的伤亡,损失惨重。
若不是45师师长崔建功,得知在白天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半的表面阵地,连夜变更部署,趁漂亮国不善夜战且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夜间攻势,夺回阵地。
同时调遣134团一营以及133团一营紧急增援,恐怕九连以及一连的剩余兵力都很难撑过第二天。
毕竟无论是装备、兵力,还是火炮支援上,志愿军都明显弱于漂亮国,就连基础的物资补给,都因为漂亮国对后方交通线的严密炮火封锁而中断,每一袋送进坑道的压缩饼干,都可能是好几名火线运输员用命换来的。
为此,15军政治部还曾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个苹果者,记二等功一次。
但截止此时,持续鏖战43天的上甘岭血战,这才刚刚拉开序幕。
之后的战斗,更为惨烈,阵地往往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甚至一天之内几次易手,被炮弹炸得稀松的土地再次被鲜血染红。
由于战场面积太小,仅有3.7平方公里,说白了也就大约两公里见方的一块土地,站这头看那头都不用望远镜的,顶多也就能展开两个营的兵力。想要尽快拿下,最好的办法无疑正是利用火炮增加火力密度,这点漂亮国做到了。
志愿军虽说没有太多的火炮。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炮弹发射总数量40余万发,都不到联合国军那190余万发的四分之一。但志愿军另辟蹊径,有坑道呀,极大程度抵消了联合国军的炮弹杀伤威胁。
所以,双方不论是谁,要想获胜,也就只能没日没夜的一个营、一个连、甚至是一个排一个班的分批逐次增兵。志愿军表面战斗工事被完全破坏,那就以山缝、石坎、炮弹坑、甚至是敌人的尸体做掩护,边打边修,哪怕刚刚修好就再次被敌军炮弹炸毁。
弹药不够就撤回坑道,结合坑道发起反击,或是趁夜色发起反冲击,炸碉堡、摸哨兵,边打边补。
显而易见,在如此极端的战场环境下,志愿军除了不断增兵、补充物资、弹药、加强炮火密度、依托坑道坚守到底,任何看起来花里胡哨的战术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即便是有,在那狭小且炮火密度极大的战场环境下,也根本就施展不开,往往刚一露头,就会有流弹或弹片从耳边飞过。
借坑道防护降低伤亡有可能,但想要夺回阵地,势必就得走出坑道反攻,除了硬抗,别无办法。
若是当时就有防弹衣的话,志愿军的伤亡几率确实会大大降低,但事实仅有漂亮国装备了防弹衣,而且伤亡确实小,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仅伤亡5000余人。
能冲、能上、听指挥,为家、为国、敢牺牲的精神,才是志愿军兵力、装备、火力、以及物资补给数量都不如联合国军,看似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但最终却仍然克敌制胜的真正原因。